今年,北京新高考改革方案落地開局,引發社會持續關注。目前全國有包括北京在內的14個省市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這些改革有哪些經驗值得總結借鑒,北京高考改革方案的亮點有哪些,如何科學指導考生填報志愿……
日前,由北京市教委指導、北京廣播電視臺城市廣播主辦的“第三屆北京新高考論壇”舉辦,來自市區教委相關負責人、高校專家和招生負責人以及中學校長相聚一起,通過不同角度總結北京新高考首年經驗并進行深入研討。
北京新高考改革穩步推進獲贊
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包括北京在內的10余個省市開啟了高考綜合改革。北京明年將進入第二年的新高考改革,此時如何評價新高考改革也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
“從北京情況來看,凸顯‘穩步推進’的特點,北京深刻、顯著地呈現了高考改革過程中的‘穩’字。”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介紹,“北京既沒有像其他的一些省市那么激進,也沒有像另外一些省市那樣遲遲不推進,而是進入以后相當穩,體現了北京政治擔當和非常高的政策水。”
秦春華表示,從2014年《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發布后,當時推出的新高考最主要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文理不分科,二是增加學生的選擇權。新高考改革以后,浙江可以產生35種組合,北京可以產生20種組合。選考科目的組合,就像過去到商場買東西,商品供應少,只能選很有限的商品,但是現在好像去了超市,商品琳瑯滿目,都可以去選擇,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是有利的。
“在我看來,對于高考改革,社會滿意度比較高的一是規范加分、減少加分,二是志愿填報減少了批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減少批次是對高校和考生都有利的方式。此外今年推出了“強基計劃”,這一變化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實際上,自北京市獨立命題以來,高考改革的步伐從未停過。海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姚守梅表示,今年北京高考試題的“行大道、求大氣、寬廣融通”的獨特風貌沒有變。
在今年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北京高考綜合改革首年順利地穩落地。北京是唯一一個在疫情防控二級響應條件下進行高考綜合改革的省市。北京市教委發展規劃處處長姚林修表示,今年的高考有三個目標:健康高考、安全高考、人文高考。明年北京將要進入改革后的第二年,高考改革繼續堅持“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促進公公正,有利于促進科學選拔人才。
新高考方案不能依賴“打補丁”
新高考改革推進以來,在積極探索取得豐富經驗的同時,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急需解決,尋找破解之道。
在儲朝暉看來,一個根源的問題就是考試評價、招生權力過度集中問題。“1951年以后建立了統考統招的體制,這個體制的優點是比較簡便,缺點是不精細,沒有照應到個體、個性的多樣性,沒有照應到高校發展的多樣性。所以,這是它的問題,標準過于單一。”儲朝暉表示,由于權力過度集中,自主權力不夠,各方面的積極性實際上不足。各方面是在一個相對狹窄的空間里面去做,實際上是缺少多元、多方、多個主體的參與。
“我傾向于把這個系統做好, 而不是指望去‘打補丁’”。儲朝暉表示,如果明確感到系統有問題的時候,要趕緊去改這個系統。這個問題當下在試點省份沒有解決,在北京實施新高考的時候,是要注意的。
眾所周知,自從實施新高考改革以后,實施新高考的一些省份出現了大規模棄考物理、歷史的情況,有的省份實施了保底賦分的制度,現在反思,從研究者研究角度來看,這些政策實施“補丁”打得并不好,保底賦分不但沒有很好地解決原來存在的問題,反而產生了更多的問題。“這個時候,要反思學生、家長為什么做這樣一個選擇,為了避免他們做這樣的一個選擇,我們從政策上要如何調整。”秦春華表示。
新高考改革是考招一體化改革,其突出特點就是增加了選擇性,凸顯專業性和注重多元性,強調綜合性。然而回頭總結發現,現實的操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難。
“我們要看選擇性是不是真正實現了。在‘多次考試’這一問題上,多一次考試是不是多給學生的一次機會?現在看來不一定。有的學生不是在考試就是考試的路上。”北京一零一中學常務副校長熊永昌介紹,建議可以做一些調整,減少一些次數。對于有的學生來說,有的機會可能是負擔。當前在后進的省份中,有的對多次考試問題進行了調整。有一些后進的省份,高考是在做一些減法。
生涯規劃課需教會學生自己思考
在新高考方案的眾多變化中,選科是其最突出的變化之一。而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選科意味著選擇高考后進入大學學習什么專業,間接影響著未來職業選擇的范圍等等,因此,生涯規劃課程就伴隨著選科、選專業應運而生。然而什么時候開設生涯規劃課程,是初中開設還是高中開設,涉及哪些內容、如何開設等也一直是業界討論的熱點話題。
在中學開展生涯規劃教育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從高校的角度來說,所有的大學生都要學習生涯教育、職業指導等類似課程。在給學生做生涯規劃的時候,要了解學生喜不喜歡、擅不擅長,有沒有價值,最后是有沒有發展前景。但是當這四個規則落實到高中生身上,可能變成另外一句話,是基于選考科目、綜合評價、興趣引導,最后作為高考志愿的選擇。
中國人民大學招生辦副主任趙婷婷表示,當前,高考志愿選擇已經不是一個孩子的事情,也不是一個家庭的事情,有時候是一所學校的事情。在進行志愿填報的時候,人們更傾向于是要分分必爭,分分計較,這并不是一個好現象。
“很多時候,談生涯規劃談著談著就變成了職業生涯規劃。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黃岡中學北京朝陽學校校長牟成梅表示,從校長角度來說,填報志愿是生涯教育的功能作用之一,但是絕不能把眼光只局限在填報志愿上。“做生涯規劃教育的時候,通過這門課讓孩子們變得有信仰、有尊嚴、有擔當。孩子能認清自己、認清職業、認清社會發展,然后在這個基礎之上選擇怎么做。至于說高考志愿究竟什么是浪費一分或者說把分用盡,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學生要找到自己的‘有存在感’。”牟成梅校長表示。
“生涯規劃其實更多強調教會學生生存的價值和生存存在的意義。以前說教學生思考到慢慢教會學生自己會思考,其實同樣的,生涯規劃這是一個可以探討終生的問題。”首師大教育學院的夏歡歡博士表示,應該教會學生自我做生涯規劃的學習的方式、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如果自己做生涯規劃的時候,可以從哪些角度考慮。比如說個人自我的天賦、長處、興趣點,結合整個社會職業的特性等等方面考慮,所以教會的是能力,而不是給學生一個確定的答案。
用政策組合拳吸引
學生報考強基計劃
2020年是強基計劃元年,36所試點高校開展首輪強基計劃工作。作為教育部推出的國家高考綜合改革重大舉措,強基計劃突出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背景下,加強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對人才的培養更加注重公與效率,成績與素質,培養與選拔相結合,對我國優化高中育人方式和高等教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帶來深遠影響。然而今年強基計劃在招生錄取方面卻出現了“報名很熱、錄取遇冷”的問題。
“出現這種現象,跟政策設計有關系,很多學生本來就擔心進了基礎學科掙不著錢,然后再一直讀到博士,斷絕了有其他選擇的可能性,出于各種各樣的現實性的考慮,而放棄強基計劃。”秦春華表示,學生做出這種選擇是很正常,不能一味地去批評他們,“我們想的更多的是應該實施政策配套組合拳,用組合的力量吸引學生。”他建議,要想盡辦法吸引那些真正喜歡基礎學科的同學,讓他們不要為自己的未來擔憂。建議推出國家基礎學科的獎學金,鼓勵吸引優秀的中學生積極投身于基礎學科的學習。在這些方面提供一個科學的升學指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對未來有一個長遠的認識和發展規劃。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鄧怡看來,國家對強基計劃的定位是非常高的,培養基礎學科領域的拔尖人才,吸引的是“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人才。“強基計劃”改革不僅僅是招生改革,也是人才培養方式的變革。因此本科原則上是不能調專業的、也是不能補錄的。“當前,‘強基計劃’錄取人數比較小眾,全國也只有6000個名額,各高中不用花特別多的精力整強基,但是需要保證有興趣的孩子有途徑報考‘強基計劃’。”
“在我看來,只有36所高校實施‘強基計劃’太少了。”儲朝暉表示,“如果每年所有考生都能夠參與‘強基計劃’,這才是自主招生真正的擴大版和加強版。”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