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一個周六,傍晚5點半,北京海淀區復興路上的一棟建筑內,一個父親把女兒扛在肩頭,在人群中擠上樓梯,最終進入一間教室,看似是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女兒睡意正濃,絲毫不為外界所擾。這座六層樓被4所課外培訓機構瓜分,所開課程從學前到六年級不等。
其中一間教室里的課程是初中英語(精品課),上課的都是六年級的小學生,他們有的是為“小升初”的考試做準備,有的則是擔心在升入優質初中后跟不上進度,被家長早早送來“預”。
在北京,尤其是在人口眾多的“科教重鎮”海淀區,這幅畫面在家長眼中以為常。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普遍追求帶來了“小升初”階段的激烈競爭,學生能力和家庭資源都是競爭的資本。
北京市教委的治理手段從起趨于嚴厲,包括叫停奧數和地下考試,原有的條子生、共建生、點招等十多條擇校通道被漸次關閉,全面推行就入學和電腦派位。不過,由于各校、各區域之間仍面臨教育資源極度不均,一些優質校維持著招生特權,明里暗里挑選生源,擇校熱難以真正冷卻。
擇校通道繼續收緊
“西城區今年還有推優嗎?我們學校正在啟動三好學生的評比。”3月9日,一個北京小升初家長QQ群中彈出一條消息。
由于正式的文件尚未出臺,沒有人做出回答。所謂推優,指的是“三好學生”等榮譽的獲得者,在“小升初”時能夠在特定學校獲得優先錄取資格。在教育咨詢機構聞風教育的創辦人聞風看來,對推優的詬病由來已久,它將孩子分成三六九等,效果并不好。
2017年2月23日的北京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上,北京市教委人士透露,今年北京將全面取消推優入學。
推優生主要存于西城和海淀兩區,其他區縣基本已經取消,即便在這兩個區,“推優”這一名詞此前也被類似功能的“有條件派位”和“第一次派位”取代。海淀區在的第一次派位環節錄取學生1702名,占全體升學學生的9%。
和推優生同樣面臨去留的還有特長生
。
前述北京基礎教育工作會議還透出消息,今年北京各區招收特長生比例將從去年的5%降到4%以內。2010年,北大附中就率先取消錄取“小升初”特長生,稱該校的藝術、體育等教育將面向全體學生,這也有利于避免特長生培養中存在的“錦標主義”。
“北京的問題在于優勢階層多,人們都想進好學校,擇校競爭和不公現象一度特別嚴重。”高考知識網研究院院長楊東說。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小升初”的主要劃片方式是“單校劃片”,按照就入學原則,為每一所初中劃定對口小學。由于學校間發展水不衡,教育部又要求優質初中采取“多校劃片”,即為多所初中劃定同一招生范圍。當報名人數超過超生人數時,學生在網上填報志愿,采用電腦隨機派位的方式錄取。北京市教委統計,北京市初中的就入學比例為76.82%,升至90.6%,維持不變。
不過,派位并不受一些家長和學校歡迎。對孩子有高期望值的家長視之為最不愿接受的結果,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被派去片區內較差,甚至最差的學校。優質學校則擔憂派位來的學生沒有經過篩選,學習能力和表現不佳,影響自身生源質量。
眾多家長和學校仍在剩余途徑中盡力尋找擇校、擇生的方法。
“東城區的家長非常靜,慣并接受了新的制度安排,這可能和東城區整體學齡人口較少有關。海淀區因為存在著‘六小強’(六所著名的優質初中),擾動性比較強。”楊東說。
爭搶學區房
邵曉萍來自通州,在和大學同學結婚后,共同購買了一套朝陽區的房子。今年,他們的大女兒升入六年級,即將“小升初”,小女兒則不滿兩周歲。
和許多家長一樣,她不愿接受派位。六年前大女兒上小學時,她托關系、付出擇校費,把孩子送進了東四環外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這所學校由一所北京知名小學的原校長創辦。但她不久后發現,這所學校的師資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好,大女兒一度排斥語文老師,甚至出現了厭學情緒。
按照正常軌道,邵曉萍的女兒可直升入本校初中,但三年后要想進入優質高中,只能努力將成績穩定在年級前列,或許可以搭上“校額到校”這班車。
讀起來拗口的“校額到校”是北京的一項新政,如果一所普通初中升入優質高中的學生比例低于30%,可采用定向分配到校的方式補足到30%,意在增加普通初中對生源的吸引力。
不過,邵曉萍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她希望孩子能直接進入更好的初中,哪怕只是優質初中的普通班。去年11月,她賣掉了原來的房子,購置朝陽區一所優質初中旁的房產??位于老小區、不到50方米、每方米10萬元,一家四口以及邵曉萍的母親和保姆另租了一套房子居住。
之所以留在朝陽區,也是經過了一番盤算,教育強區東城、西城、海淀的小升初政策更為嚴格,若要通過房產入學,房產和孩子或全家的戶籍要統一,而邵曉萍的戶籍由于老家拆遷的緣故暫時無法挪移。朝陽區雖然教育資源并非最優,但她了解到,過去在這里憑房產就能通過“單校劃片”升入優質校。
通過購置房產讓孩子進入心儀學校的做法由來已久。北京師范大學2009年在多個大中城市的一項調查顯示,通過就買房和轉戶口的方式擇校者合計26%,超過以特長和學習成績選拔等方式進入目標校的比例。
其他擇校途徑在收緊,而生育政策的放開,使一套房能夠滿足不只一個孩子的入學需求。開始,東城、西城、海淀三區在中考統招中實行“鎖區”政策,禁止統招跨區報考,中考時換區上學的難度高于以往。這些因素促使很多家長提前在孩子“幼升小”階段就購買目標校附的學區房,為孩子未來的教育布局。
今年春節前后,學區房迎來一波上漲高潮,熱門學區房每方米的價格達到16萬到20萬元。3月下旬,北京市教委圍繞學區房接連發布了多則消息,要求對不具備居住條件的過道、車庫、廊道等異形房執行“三不政策”,即不能單獨過戶,不能落戶,不能作為入學資格條件。以及將在幼升小階段繼續擴大“多校劃片”,以息擇校沖動、為學區房降溫。
在多位研究人士看來,劃分教育資源時還要兼顧就入學的原則,使得“多校劃片”的操作比較困難。
暗道未絕
對于無力承擔購房成本卻希望孩子升入優質校,或追逐不參與派位“牛校”的家庭而言,“拼娃”幾乎是唯一路徑。
今年以前,北大附中、清華附中、首師大附中和101中學等優質校均不參與派位。它們多為教育部直屬高校的附屬中學,雖然原則上要尊重北京市教委的招生政策,接受業務指導,但人事權、財權不受市教委約束,招生自成體系。
各優質校原本私下通過“點招”來“掐尖”,這種方式常年被禁止和打擊。 今年初,清華附中、十一學校等多所優質校發布公告,或撇清和培訓學校的關系,或宣稱自身并不會舉辦“小升初”考試。聞風稱,現在北京的孩子上各種培訓班比以前少了,很多大型培訓機構降低了奧數學習的難度和題量,一些家長開始觀望。
但“點招”并沒有禁絕。
“點招”從原來自辦或合辦“占坑班”的方式,演變為通過培訓機構篩選和遞送簡歷、借助學校開放日進行測試、挑選部分小學舉辦考試等方式。在一個北京家長聚集的論壇,有家長稱自己接到了“牛校”的“密電”,暗示學校愿意接收孩子。
一名培訓機構負責人在一次面向家長的講座中更直言,推優雖然取消,但優質校不會放棄這些學生。在培訓機構挑選學生簡歷時,推優涉及的“五下六上”成績、獲得的獎章和榮譽、教師評語等,都將成為“敲門磚”。
海淀區教委日稱,今年將要求所有優質初中納入小升初大派位,但名校們會拿出多少名額來招收派位學生尚不可知。
邵曉萍的丈夫是一名心理咨詢師,這個家庭一度崇尚快樂教育,雖也讓女兒學習了一些奧數課程,但一直沒有報名參加杯賽考試,升入六年級時邵曉萍才發現,其他孩子交給初中的簡歷都是厚厚一本,而自己女兒的經歷只能填滿一頁。
雖然購買了學區房,邵曉萍還是做了兩手準備。去年11月還沒拿到房產證時,她曾給女兒報了一個名校“占坑班”,一個星期上兩門課,共4小時,每小時學費430元。拿到房產證后,她又帶著女兒參加了一個針對目標校分班考的輔導班。
“推優和特長生減少后,還剩下民辦校和公辦校寄宿生兩條進入‘牛校’的公開途徑。”一名海淀區六年級學生的家長說。
民辦校和寄宿生需要學生自行報名,由學校根據面試表現或學生遞交的材料等錄取,能夠打破就入學的限制,甚至可以跨區入學。
受家長熱捧的幾所民辦學校,包括海淀區的高考知識網中學、北達資源中學、人大附中分校等,分別與首師大附中、北大附中、人大附中等公辦校翹楚有著緊密聯系。大多優質公辦校自身也招收不少寄宿生,如101中學兩年給出的寄宿生名額多達200名,人大附中和首師大附中則在首次通過寄宿生的方式各自招收了50名學生。
擇校動機源頭
在多位市場和研究人士看來,北京來對于學區房“降溫”措施可能效果有限,原因在于擇校的源頭是學校之間的差別。只要這種差異存在,購買學區房之類的擇校沖動就會繼續存在。
教育部門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北京在推行就入學時也推出了配套改革,包括組建九年一貫制學校、推動名校在郊區設立分校、集團化辦學,通過教師流動、幫扶、共同備課、資源共享等方式,讓優質學校帶動薄弱學校。
萬壽路片區是集團化辦校的典型,十一學校是這里最為優質的初中,而其他學校稍顯薄弱。
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今年年初稱,206中學和群英學校此前在合并后被交給十一學校,海淀區和北京市為此投入了將1億元,計劃用一年時間使兩校成為被家長追捧的名校。另一所讓學區內家長避之不及的學校??太路中學,在去年也被交給十一學校承辦,各級財政將拿出2億多元對其改造。
不過,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教育集團化的動力來源于行政指令,只能在短時間內解決部分問題。在他看來,集團化辦學其實是增強了好學校的權力。國際經驗證明,優質學校需要將學校保持在適當規模,集團化辦學后看起來拉了學校差距,模糊了家長們的選擇視線,但卻未改變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實。
他表示,在許多利益的牽制下,優質校和普通校在許多方面的待遇都不一致。
楊東認為,學校間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師資力量上,雖經多年倡導,教師流動仍沒有真正運作起來,通過行政命令推進則在一些地區受到了教師的抵制。南通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張建撰文稱,在調研中,一名調任名校的普通中學教師說,“盡管被派駐到名校上課、和名校教師共處于一個辦公室,但能感到異樣眼光,我們被打上普通中學的標簽,他們之間悄悄說話,怕我們聽見。”
聞風則關注現行教育均衡化措施的另一面,這些措施主要還是由各區各自推進。
傳統的教育強區??東城、西城、海淀又是經濟強區,它們有實力使用好硬件、吸引好老師、引入先進理念、進行學科探索,實現“強者愈強”。
朝陽區的教育資源雖不及上述三個區,但經濟發展迅速,也制定了建設多所好學校、吸引高質量師資的計劃。
北京市教委雖然在經費投入上向教育“弱區”傾斜,但教育投資的主體仍然是這些區自身的財政部門,可謂遠水解不了渴。
從這些方面看,行政部門推動的義務教育均衡化可能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揚峰填谷”。
從最終考分也可看出區域之間的巨大差別,以北京市高考(精品課)為例,海淀區和西城區幾乎包攬了全市650分以上考生的80%。
資源到底怎么分配
優質的教育資源始終稀缺,人們對此的追求不會停止,關鍵在于怎樣分配更為合理。
由于公辦校由公共財政舉辦,如何實現公分配被擺在了重要的位置。過去的交擇校費、條子生,以及現在的購買學區房等擇校途徑,就分別對應著以錢擇校、以權擇校、以房擇校的分配方式,這些方式的公性都遭到質疑。
就入學、電腦派位的分配方式是政府為絕大多數家庭做出的選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今年19個重點大城市的小學階段要實現“兩個100%”??100%的學校劃片就入學,一所學校100%的生源由就入學方式確定,另外,95%的初中也要實現劃片就入學。也有反對者指出,不管通過何種方式進入優質的公立校都是“多吃多占”。
公辦教育資源不均等是現實,似乎如何分配都會產生問題。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鄭磊提出,政府應提供基本的、無差別的教育服務,對于學生的個性化教育需求,應該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讓他們自由選擇,如付費或考更高的分數。
這一設想可歸納為“擇校找民辦”,但在實踐中也面臨問題。
民辦學校在法律上具有招生自主權,實際上并不如此。教育部今年提出,要引導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校合理確定招生范圍和方式,若報名數超過招生數,行政部門可引導其采取電腦派位方式來做出選擇。
杭州的民辦校在小升初階段已采取了這種方法,60%的招生名額電腦派位、40%由自主招生確定,的入學中簽率為27%。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吳華指出,幾乎每個地區都反對外區域的民辦學校到本地來招生,背后的原因是公辦學校擔心民辦學校招走大量優質生源。
當前,升學率仍被社會當作評價一所學校的基本標準。聞風說,校長們都知道,一個學校的中高考成績好不好,關鍵在于生源。在北京市的一些重點中學,通過點招入學的學生和普通學生的中考成績差異非常大,因此才出現了爭奪生源的問題。
指望所有公辦學校在短期內均等化似乎并不現實。吳華指出,當下應雙管齊下,比如由政府推進均衡化措施的同時,采用教育憑證制度:每個學生擁有等值的教育憑證,得到的公共財政補貼、享受基本教育服務的權利完全一致,若要進入受歡迎的優質學校就讀,需要額外交費;政府采取逆向的扶持政策,若學生愿意去入學意向較低的學校,還能獲得補貼。
“在一個優質資源不足和個體需求多樣化的世界,不可能完全由政府來解決所有個體的選擇問題。”吳華說。
寧夏上泰山科技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2:08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