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被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 99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筆者認為,所謂歷史文化名城,主要是指人們在一定的時間里所創造的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性,在一定范圍內有較高知名度的城市。概括起來說,一個城市歷史與現實的一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精神文化遺存,包括自然資源。
那么,吉林市究竟有其怎樣的歷史淵源,筆者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和探索。
一、吉林市歷史文化的縱觀考究
吉林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據《史記?貨殖列傳》和有關文獻記載以及幾十年考古發掘和研究論證,早在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吉林市就有人類勞動和生息。在兩千多年前(即公元前 200年),夫余前期王城就建于此(今吉林市龍潭山、東團山一帶)。西漢中后期至東漢到唐代,高句麗族在現龍潭山上建立了北方軍事重鎮“高句麗山城”,??人建立了渤海王國直轄的涑州洲治和長嶺府;遼金時代吉林地區為東京道的,涑州和長白郡以及上京路會寧府管轄;明代吉林地區尤其是松花江東岸的洪尼地(滿語要塞之地),為海西女真族及其烏拉部的定居地。在此期間,明朝在松花江上建成了造船廠,有著名的阿什哈達摩崖石刻為證;清代在此建有“吉林烏拉城”(吉林??滿語江河之意,烏拉??是江邊或沿之意,吉林烏拉??即是江沿),開設造船廠,置水師營、建官衙、寺廟、學校,是清朝東北地區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清圣祖康熙皇帝先后兩次東巡吉林烏拉,并留御制詩《松花江放船歌》;清乾隆皇帝也曾東巡吉林,并敕建吉林文廟,清政府還修建了北山古廟群和小白山望祭殿等;清光緒 33年,又將吉林市定為省會所在地。
現代以來,吉林市又是一個有著光榮傳統的城市。在民主主義、*革命的斗爭與建設及改革開放中都做出過重要的貢獻,寫下了輝煌的歷史一頁。
二、吉林市歷史文化的精華積淀
1.悠久的西團山文化和夫余歷史
西團山遺址位于今吉林市船營區。從 1948年 9月起考古工作者就多次在西團山考察挖掘出多座石棺墓,發現了人骨、豬骨、陶器以及石制的勞動生產工具等文物。以西團山墓葬文化遺存為代表的考古文化,已被考古學家命名為“西團山文化”,是東北考古學史上最早發現并提出的一種文化,它表明了“西團山文化”的創造者大約在兩千年前的西周初期到春秋時期就已生息在吉林這片土地上。2001年 6月,國務院批準西團山遺址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團山文化的下限與夫余建國的年代相銜接。
夫余族是我國東北地區一支古老的民族。約在西漢初建都,其中即在今吉林市東團山,龍潭山一帶。據《史記》、《后漢書》、《三國志》等史籍記載,夫余國與中原漢、魏、晉等王朝關系密切,往來頻繁。從大量的考古發掘和調查研究情況看,夫余文化較多地吸收了漢文化的先進因素,顯現出二者之間的民族融合與文化融合。過去,我們確定吉林市的歷史起源,多以清初安珠湖建立吉林城為始,那么,吉林市的歷史就只有短短的三百多年?而西團山文化和夫余歷史的研究考證,將吉林市的歷史足足提前了一千八百七十年。因此,西團山文化和夫余歷史的研究不僅對中國疆域史、東北古代民族史及吉林地區人類發展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深遠的歷史、現實意義,而且對吉林市歷史文化的起源及歷史文化名城的確認均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濃郁的滿族民俗與文化
滿族是我國一個歷史悠久的大民族,它曾在清代的統治地位上占居相當長的時間,因而,滿族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也相當豐富和完整。吉林地區作為滿族的發祥之地和隆興之地,自有史以來,東北地區的四大族系,就都曾在此創造了獨具的文明,尤其是由女真發展而來的滿族,作為清代的統治民族,他們所創造的恢宏的物質文明與燦爛的精神文明,更具相當高的價值和獨特魅力,它具有獨道而豐富的民俗與文化。清代,吉林市作為吉林將軍署,成為東北三大重鎮盛京(今沈陽)、吉林、卜奎(今齊齊哈爾)之一,是當時的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這段歷史給今日的吉林留下了大量的遺跡(古鎮、古街、廟宇、文物等)。加之滿族獨具一統的語言、文字,有別其它信仰的薩滿文化,獨具的服飾、歌舞、民俗及餐飲文化等已成為吉林市歷史與文化的精華積淀。
3.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
吉林市有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31個。其中:有聞名遐邇的人工湖??“松花湖”,山青水碧,美麗富饒;有一條環繞市區的松花江,也是北方唯一一條冬季不結冰的江,它滋養魚蝦、灌溉糧田、蓄水發電,是江城兒女世代賴以生存的母親河。在清初傳稱的吉林八景中“松花江”上就有兩景:一是“大江彎弓”,二是“松花漁火”;有中國四大奇觀之一的“吉林霧凇”,它以“玉樹瓊花”之美,給中外游人留下了贊嘆和美好回憶;有“天外來客”??吉林隕石雨,其中一號隕石重 177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是人類研究天體起源等科學探索的宇宙考古樣本,是對青少年進行科學普及教育的瑰寶。這些瑰奇與魅力的自然景觀,無不展示著我國北方的恢宏與博大,無不顯示著北方的淳樸與靈性。
4.具有濃郁地域的傳統民間文化
具有濃郁北方地域的傳統民間藝術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幾百年來,江城兒女在其賴以生存的土地上創造、傳承、匯集,形成了各具代表和典型性的許多流傳深遠的民間藝術。如:巧奪天工的民間剪紙藝術;獨具匠心的民間手工布貼畫、樹皮貼畫;淳厚質樸的農民畫;精巧別致的手工藝制品;具有濃厚地方的二人轉、大秧歌等等。這些民間的、傳統的藝術形式和藝術作品是吉林市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為之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要搞好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現代文化的對接。
5.與時俱進的現代文化
吉林人在苦心挖掘、利用和傳承先人留給的寶貴文化遺產的同時,努力去創造著自己今天的優秀文化,去提煉、升華,使其成為與時俱進的現代文化。
吉林市有以詩、書、畫等為體裁與形式的冰雪藝術;有以豐富多彩的冰雪活動為載體的冰雪文化;有以冰雪旅游、人文景觀旅游、歷史古跡旅游、民俗風情旅游等內容和形式的旅游文化;以歌舞、話劇、京劇以及社區文化、廣場文化等為主體的精品藝術和高雅文化;有弛名中外的化腐朽為神奇的“松花湖浪木藝術”和再現歷史流痕的松花江奇石藝術;有變廢為寶的“易拉罐藝術”等。
三、對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幾點建議
1.要把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建設工作真正做到“五納入”
即:把文物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把文物保護納入城市規劃和村鎮規劃;把文物保護納入財政預算;把文物保護納入管理體制改革;把文物保護納入各級領導責任制。確保文物保護與歷史名城建設工作既有統一規劃和統一目標,又有具體政策和具體措施,從而有的放矢地實施該項工作。
2.要強化對吉林市歷史文化的宣傳力度
外來游人,包括本市市民對該市的歷史文化內涵及相關內容了解甚微,特別是對吉林市的歷史變革、傳統民俗、自然景觀、文化遺存等相關知識掌握的人為數不多,需要下大氣力,采取多種形式去宣傳、去傳播,使之成為廣大市民的基本常識,進而從根本上推進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
3.博物館要擔負起資源轉化的職責
博物館要真正擔負起人類文化遺產到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的職責。眾所周知,人類文化遺產要轉化成一種歷史文化資源是有條件的。吉林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似繁星點點,需要對其進行提煉、升華、概括、總結,并要通過一定的形式再現給世人。
博物館憑借它的職能,對人類文化遺產進行系統的收集、深入的研究,并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向全社會進行傳播,正是這些工作創造了文化遺產的歷史文化資源化的可能和條件。吉林市歷史與文化的精華,都將通過博物館這一特殊的臺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政府要加大對博物館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加強博物館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隊伍的培養,以確保博物館切實擔負起從人類文化遺產到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的重要職責。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37:39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對比山西警官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9: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