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柳州經濟排名及人均GDP數據分析還未公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17柳州經濟排名及人均GDP數據,請參考!
根據廣西統計局的數據
地區生產總值方面,南寧繼續領跑
以4118.83億元排廣西第一
緊隨其后的是我們柳州
GDP總量達到2755.64億元
排在第二
桂林GDP總量也達到了2000多億元
▲數據來源:廣西統計局
一、經濟運行總體穩,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升
2017年,自治區黨委、政府面對復雜多變的區內外經濟形勢,及時出臺“新28條”等一系列調控政策穩增長。經過全區上下共同努力,全年全區經濟運行總體穩定、穩中提質、穩中增效,實現了就業擴大、物價穩定等多重目標,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
經濟保持穩增長。初步核算,2017年,全區生產總值20396.25億元,比上年增長7.3%,是2011年以來GDP年度增速首次止住回落態勢。分季度看,除一季度外,兩年GDP增速已有7個季度穩定運行在7.0-7.3%區間內,表明全區經濟穩定增長的態勢沒有改變,持續運行在合理區間。
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1955元,按2017年均匯率折合6213.90美元,這是繼2014年突破5000美元后,時隔三年再次跨上新的臺階,突破6000美元。
就業物價形勢穩定。積極的就業政策不斷顯效,創業帶動就業作用突出,就業形勢保持穩定,成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亮點。2017年,全區就業超額完成預期目標,城鎮新增就業44.61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127.5%;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1%,比上年末下降0.72個百分點,處于年來的低位。物價水較為穩定,全年全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低于預期目標。
二、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轉型升級顯著加快
為解決當前經濟結構存在的問題,自治區黨委、政府積極采取措施,既堅定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又加大對符合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方向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統計公報顯示,過去的一年,全區經濟結構進一步改善,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第一動力。2017年,全區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2%,比GDP增長快1.9個百分點;占GDP比重達40.2%,是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9.8%,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服務業比重在連續多年提高的基礎上,2017年繼續保持上升的勢頭,這主要得益于全區大力發展服務業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實,也是消費結構升級不斷加快的客觀反映。
工業結構加快向中高端邁進。2017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4%,高于規模以上工業8.3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2%,高于規模以上工業2.1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23.1%。高端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表明,我區工業結構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不斷升級改善,工業經濟加快向中高端價值鏈發展。
需求結構進一步改善。在積極擴大消費、推進城鄉流通體系建設等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作用下,全區消費市場穩定回升,消費升級態勢明顯。2017年,全區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3.3%,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7.2%,中西藥品類增長16.2%,家具類增長10.8%,汽車類增長10.4%。同時,投資結構不斷優化。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7.6%,快于全部投資4.8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32.5%,比全部制造業投資快24.8個百分點。
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隨著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全面推進,農業轉移人口進程加快,城鄉居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顯著提升。2017年末,全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9.21%,比上年末提高1.13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31.23%,提高0.56個百分點。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質量效益顯著提高
全區各地各部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為中心,突出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全力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有所增強,市場供求關系明顯改善,經濟運行質量效益明顯好轉。
“三去一降一補”成效突出。全年共取締“地條鋼”產能541萬噸,化解煤炭產能246萬噸,吊銷“僵尸企業”945戶;年末廣西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比年初下降0.21個百分點;全區商品房待售面積比上年下降9.8%;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成本比上年同期減少0.2元;全年文化體育娛樂業、農林牧漁業、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比上年分別增長38.3%、26.7%和21.7%。
質量效益明顯提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顯改善了市場供求關系,企業經營狀況好轉、效益回升。2017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比上年增長25.2%,增速比上年加快16.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5.3%,增速高于全國17.0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一位。
四、創新創業蓬勃發展,經濟活力顯著增強
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傳統動能減弱,新動能亟需培育推動的形勢,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促進創新有序健康發展,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調動微觀主體積極性,新的力量新的動能不斷發力,經濟社會發展煥發新的活力。
創新創業效果顯現。隨著商事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深化,市場主體持續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2017年,全區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47.37萬戶,比上年增長13.2%,均每天誕生1300戶左右。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為新經濟成長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2017年末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3.81件,比上年增長27.0%。全年簽訂技術合同成交金額39.41億元,比上年增長27.0%。
新產業增速領先。全年全區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5.4%和9.2%;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3和2.1個百分點。
新產品快速增長。全年全區電子元件增長41.5%,新能源汽車產量3.62萬輛,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和轎車達到最大生產能力,以寶駿為主的(SUV)全年產量64.96萬輛,城市軌道車輛產量108輛。
新業態模式快速成長。全年全區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比上年增長191.6%。年末,全區互聯網用戶4764萬戶,增加744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通達的行政村比重達到99.4%。隨著電商臺、城鄉物流網絡的加快發展,帶動快遞業務快速增長,全年全區快遞服務業務量31750萬件,比上年增長39.0%。
五、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對外貿易取得顯著成績
自治區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賦予廣西“三大定位”的新使命,不斷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拓展,開放型經濟活力日趨增強。
外貿再創歷史新高。2017年,廣西外貿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全年全區進出口總額3866.34億元,由上年下降0.5%轉為比上年增長22.6%,增速高于全國均水8.4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增幅達70.4%,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重要引擎。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產品比上年增長31.8%、高新技術產品增長40.6%。
對外合作領域不斷拓寬。隨著市場多元化戰略的穩步推進,我區進出口貿易伙伴不斷增加。2017年與東盟雙邊貿易額占全區進出口總額的49.0%,差不多占據半壁江山。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土耳其、斯里蘭卡等國的出口分別增長348.0%和186.7%。對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三大新興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67.6%、42.8%和1.2倍。
六、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努力拓寬增收渠道,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大力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著力提高生態環境質量,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居民收入增速加快。2017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05元,比上年實際增長7.0%,高于人均GDP增速0.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分別高于城鎮居民1.6和2.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繼續快于城鎮居民,不僅有利于縮小城鄉居民生活的差距,擴大居民消費需求,也將對促進城鄉經濟的衡發展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
人民生活水不斷提高。隨著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帶動消費水大幅提升,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2017年,全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424元,比上年實際增長7.5%。在居民生活消費構成中,食品類消費支出比重呈下降趨勢,2017年,全區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2.9%,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
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2017年末,全區農村貧困人口24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95萬人。全年貧困發生率5.7%,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貧困地區(33個國家貧困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10.4%,高于全區農村均水1.1個百分點。扶貧工作機制和模式不斷創新,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教育扶貧、金融扶貧成效明顯。
教育、衛生事業加快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取得明顯效果,2017年全區普通小學、普通初中在校生分別達到463.75萬人和203.46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4%。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高等教育獲得迅速發展,全年全區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為86.67萬人。衛生事業得到加強,全區醫療設施和醫技人員數量不斷增長。截至2017年底,全區衛生機構34012個,床位總數達到24.13萬張,衛生技術人員30.54萬人。
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2017年末全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分別比上年末增加25.88萬人和33.91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人數分別為19.1萬人、253.9萬人和25.4萬人。全年資助188.4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直接救助26.5萬人次。
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2017年,全區完成造林面積236千公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788.7方公里。截至年底,全區建成自然保護區達78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3個。年末全區森林覆蓋率達62.31%;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3.6%,比上年末提高1.5個百分點;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3.3%,提高0.7個百分點。全年全區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4%,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源消耗下降4.8%。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對比山西警官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9:22:04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上海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