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汛期,淮河發生了1954年以來的流域性大洪水,我省沿淮淮北地區遭受嚴重內澇,皖南山區突發山洪、泥石流災害。6月和9月,部分地區還發生階段性旱情。在*、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國家防總和淮河防總統一指揮,安徽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省防指科學調度,廣大軍民團結奮戰,奪取了抗洪搶險及抗旱工作的全面勝利。
一、雨情、水情
(一)雨情
汛期(5~9月),我省先后出現8次降雨過程,全省均降雨量805毫米,降雨量時空分布不均,北多南少。降雨主要集中在梅汛期,沿淮淮北、大別山區、江淮之間北部降雨量500~600毫米,其中沿淮淮北中東部降雨量600~700毫米。雨情特點:
一是梅汛時間長。我省淮河以南6月19日入梅,比正常年份偏遲3天;7月26日出梅,梅雨期達37天,比常年梅雨期長13天。梅雨量比常年多4成。
二是降雨范圍廣。梅雨期強降雨在我省淮北和江淮之間擺動,先后發生5次降雨過程。沿淮淮北地區累計降雨量大于600毫米籠罩面積2.1萬方公里,大于500毫米4.12萬方公里,大于400毫米6.24萬方公里。其中降雨大于500毫米籠罩面積都發生在淮河流域,占我省淮河流域面積的62%。
三是降雨強度大。沿淮淮北暴雨日達14天,其中大暴雨日9天,有12個縣(市、區)累計降雨大于600毫米,22個縣(市、區)大于500毫米,34個縣(市、區)大于400毫米。臨泉迎仙站6小時降雨367毫米,為有記錄以來最大。
四是雨量北多南少。汛期均降雨量淮河以北94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5成;江淮之間76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成;大別山區785毫米、沿江江南721毫米、皖南山區72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3成。
(二)水情
河道 受強降雨影響,淮河干流全線超警戒水位,最大超警戒幅度0.61~3.52米,潤河集以上超過保證水位。支流洪河、潁河、淠河等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洪河部分河段超保證水位。長江干流水位總體偏低,沒有發生超警戒水位過程,大通站過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1成。支流滁河、池河、青弋江、西河、秋浦河、青通河、黃湓河等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滁河部分河段超保證水位。
沿淮行蓄洪區 沿淮20個行蓄洪區中,除湯漁湖、方邱湖和潘村洼未達行洪控制水位外,其它17個行蓄洪區超行(蓄)洪控制水位0.12~1.86米,其中洛河洼行洪區最長超行洪水位22天。先后啟用蒙洼、上六坊堤、下六坊堤、南潤段、姜唐湖、邱家湖、石姚段、洛河洼和荊山湖9個行蓄洪區,最大蓄滯水量14.75億立方米。其中蒙洼、姜唐湖、荊山湖3個蓄(行)洪區共蓄水8.4 億立方米,6個行洪區最大滯洪量6.35億立方米。
沿淮湖泊 7月上旬受流域降雨和淮河干流高水位共同影響,沿淮主要湖泊最高內水位高于汛期安全蓄水位0.35~3.97米,其中焦崗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園湖最高內水位均高于安全蓄水位3米以上。
大中型水庫 汛期,佛子嶺、沙河集、黃栗樹、大房郢4座大型水庫和53座中型水庫超汛限水位,占全省大中型水庫總數的50%。五河縣樵子澗中型水庫超汛限2.60米,居有資料記錄以來最高。
淮河水情呈如下特點:
一是雨洪同向,分布集中。7月份主降雨帶一直籠罩在淮河水系,強降雨帶走向與淮河干流走向一致,形成的區間洪水與上游洪水疊加,持續壅高淮河干流水位。
二是洪水疊加,組合惡劣。史河最大流量3150立方米每秒,潁河連續兩次洪水最大流量都超過2000立方米每秒,干流與支流洪水疊加,組合惡劣。
三是水位高,洪量大。王家壩最高水位29.59米,與1954年持;洪峰流量8030立方米每秒,大于1991、2003年。潤河集洪峰水位27.82米,為有記錄以來第一位,超歷史最高水位0.07米。潤河集至汪集河段水位為有記錄以來最高。
四是高水位時間長,頂托作用明顯。我省淮河主要站點超警戒水位21~29天。王家壩站超保證水位達44小時,分別比2003年、1954年多32小時、8小時。淮干長時間高水位頂托,沿淮湖泊及西淝河、泥黑河、芡河洼、北淝河等沿淮洼地內水難以及時外排。
(三)旱情
全年共發生兩次階段性干旱。一是6月上中旬,由于降雨嚴重不足,沿淮淮北地區夏種用水困難;長江持續低水位,沿江圩區提水抗旱。二是9月上中旬,江南東部丘陵區發生夏伏旱,主要在宣城市部分地區。
二、災情、工情
(一)水旱災情
洪澇災害 沿淮淮北地區遭受嚴重內澇,部分地區重復受澇;皖南山區遭受山洪災害;皖東部分地區遭遇臺風暴雨。全省有90個縣(市)、988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1819萬人,倒塌房屋10萬間,因洪水及山地災害死亡21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561千公頃、成災1096千公頃、絕收52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20億元,其中水利設施水毀損失19億元。
干旱災害 全省最大受旱面積314千公頃,其中成災11千公頃。因旱造成農業直接經濟損失0.4億元,其中糧食減產1.89萬噸,經濟作物損失0.12億元。第一次全省作物受旱面積達314千公頃,其中輕旱303千公頃、重旱11千公頃。117千公頃水田缺水、156千公頃旱地缺墑需要提水抗旱和抗旱造墑。6月19日入梅后,旱情陸續得到解除。第二次受旱面積30千公頃,以輕旱為主。9月18日超強臺風“韋帕”帶來降雨,旱情解除。
水旱災情同以往大災年相比,有如下特點:
一是總體災害損失相對減少。洪澇面積分別比1991年、2003年減少374千公頃和351千公頃。
二是澇災大于洪災。澇災面積1236千公頃,洪災面積325千公頃,澇災是洪災的3.8倍。沿淮淮北地區因澇積水村莊達7389個。
三是行蓄洪區轉移人員減少。已運用的行洪蓄洪區共轉移1.03萬人,分別比1991年、2003年少49.3萬人和21.2萬人。
四是直接經濟損失明顯減少。因災直接經濟損失比2003年減少71億元。
五是干旱影響程度不大。旱情是階段性且是局部的,受旱面積只占全省耕地面積的8%。
(三)工情
汛期全省江河堤防共出現險情694處,其中淮河流域509處(干流269處,支流240處),長江流域185處(滁河55處)。除在淮干一般堤、行蓄洪區堤防及保莊圩堤防、淮河支流上有46處較大險情外,其余均為一般險情,險情以滑坡、堤防滲水、管涌、崩岸及閘站出險為主。五河縣樵子澗水庫灌溉底涵發生嚴重滲漏險情。經過科學搶險、奮力排險,各類險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工情主要特點:
一是險情總數大大減少。淮河干支流堤防出險比2003年少617處,且無重大險情。
二是干流堤防險情明顯減少。淮北大堤、城市工礦圈堤出險31處,比2003年少165處,且未發生較大及以上險情。
三是部分內河堤防險情突出。淮河流域一些內河內湖澇水難以外排致使堤防出險,焦崗湖圩堤、西淝河花家湖圩堤等發生較大險情。
四是搶險力量明顯減少。上堤搶險干群分別比1991年、2003年減少131萬人和81萬人;投入搶險兵力分別比1991年、2003年減少1.7萬人和1.2萬人。
三、防汛抗洪抗災行動
面對淮干洪水、淮北內澇、皖南山洪災害的嚴峻考驗,省委、省政府及省防指在*、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防總的統一指揮下,帶領受災地區廣大干群,萬眾一心,頑強拼搏,奮力抗洪搶險救災。
(一)高度重視,深入一線指揮部署。在淮河防汛抗洪緊要關頭,胡錦濤*、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作出重要指示,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親臨淮河視察,極大地鼓舞了奮戰在防汛抗洪一線的干部群眾。陳雷部長、鄂竟副部長多次打電話詢問我省汛情,對安徽防汛抗洪作出部署,陳雷部長還兩次赴皖指導,矯勇副部長率國家防總工作組赴淮河一線檢查。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省防指指導防汛抗洪工作,并深入一線指揮。省委常委、副省長、省防指總指揮趙樹叢先后主持召開11次省防指會議,及時分析重大雨情、汛情,研究部署各階段的重點工作和主要任務。其他省政府領導都分工負責各重要堤段防汛。省、市、縣各級黨政領導深入抗洪救災一線,靠前指揮,有力地推動了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二)未雨綢繆,把握防汛抗洪主動。為應對可能發生的洪澇災害,省防指汛前在組織、工程、預案、隊伍、物資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準備。按照國家防總的要求,對42.2萬戶的行蓄洪區居民財產進行了登記,修訂了沿淮20個行蓄洪區運用預案,主汛期前完成了101處在建開口工程的復堤任務,對6座新建及擴建涵閘制定、修訂了控制運用辦法,落實了巡堤查險防汛民工和防汛物資,組織省、市、縣和大型廠(礦)防汛機動搶險隊開展了實戰演練,為迎戰洪澇災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以人為本,確保群眾生命安全。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防汛抗洪工作的首位。特別是在9個行蓄洪區啟用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嚴格程序,慎重果斷,采取了“三通知一命令”做法,即提前下達運用準備通知,之后下達限時轉移通知,再下達進一步核查通知,確認行蓄洪區內群眾安全轉移、堤防防守人員全部撤離、行蓄洪區內無人滯留后,才下達行蓄洪區運用命令。在淮河防汛抗洪過程中,9個運用行蓄洪區和洼地臨時轉移安置58萬人,無一人傷亡。針對皖南地區山洪和部分地區臺風暴雨災害,及時轉移危險區域群眾,迅速營救被水圍困群眾,有效防止了群死群傷事件發生。
(四)科學調度,有效實施洪水管理。堅決服從國家防總統一調度,緊緊依托已建成的防洪工程,統籌上下游,兼顧左右岸,科學調度,綜合運用行蓄洪區、控制性閘壩、水庫、人工河道等防洪工程,有效管理淮河洪水。
第一階段,以淮干預泄為重點的防洪調度。6月24日,提前開啟蚌埠閘預泄淮河底水,到第一次淮河洪水來臨前,預泄淮河干支流底水15億立方米。同時,調度潁河、渦河等支流泄水,避免澇水與洪水疊加。
第二階段,以蒙洼蓄洪為重點的防洪調度。為迎戰淮河洪水,7月10日上午,國家防總決定啟用蒙洼蓄洪區蓄洪。王家壩閘于10日12時28分開啟向蒙洼進洪,開閘時王家壩水位29.48米,最大進洪流量1730立方米每秒,開閘后王家壩水位仍持續上漲到29.59米,超設計水位0.29米。7月12日9時52分,王家壩閘關閉,蒙洼進洪2.5億立方米。
第三階段,以控制正陽關水位為重點的防洪調度。7月10日,淮河干流、史河、潁河以及區間其他支流來水匯集正陽關,淮河第二次洪峰向下推進,干流淮南以上出現最高洪峰水位,為減輕這一河段防洪壓力,一是利用大別山區梅山、響洪甸等大型水庫蓄洪,最大攔蓄支流洪量6.5億立方米,削減洪峰90%以上;二是啟用南潤段和邱家湖行洪區行洪,滯蓄洪水2.62億立方米;三是啟用姜唐湖蓄(行)洪區,進洪2.1億立方米,降低正陽關水位;四是啟用上六坊堤、下六坊堤和石姚段行洪區行洪,滯洪1.88 億立方米,加快正陽關河段洪水下泄速度,減輕中游防洪壓力。
第四階段,以降低淮南、蚌埠河段水位為重點的防洪調度。淮南以下河段水位長時間居高不下,堤防防守壓力不斷增加,7月15日啟用洛河洼行洪區,19日啟用荊山湖行洪區,并再次啟用姜唐湖蓄(行)洪區滯蓄洪水,共滯蓄洪水5.65億立方米;7月29日,在懷洪新河區間澇水基本排出的情況下,啟用懷洪新河分泄淮河干流洪水,最大分洪流量達1000立方米每秒,分洪量2.28億立方米,有效降低了淮南、蚌埠以下河段洪水位。
(五)依法防洪,強化政府應急管理。視雨情、水情態勢及工情狀況,依據《安徽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從7月4日到12日,省防指將防汛應急響應由Ⅳ級逐步提升到Ⅰ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7月10日10時,省防指宣布我省淮河、滁河進入緊急防汛期。有關市縣也相應啟動防汛應急響應,全面強化各項應急防汛抗洪措施。省防指連續27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在電視臺、電臺、報紙等新聞媒體發布汛情通告31期,向社會通告防汛抗洪情況,發布相關預警信息。由于措施得力,落實到位,保障了防汛抗洪緊張有序展開。
(六)突出重點,提高抗洪搶險成效。正確處理全局與局部、重點與一般的關系,及時明確抗洪搶險的重點及層次。一是確保淮北大堤、城市工礦圈堤和保莊圩堤等重要堤防防洪安全;二是加強淮河一般堤防、主要支流堤防、行蓄洪區堤防防守;三是兼顧內河、內湖、內圩堤防的防守。同時采取相應綜合調度措施,特別是在部分支流汛情嚴峻的形勢下,堅定地貫徹排澇服從防洪,支流服從干流,確保淮北大堤、城市圈堤、行蓄洪區保莊圩防洪安全的原則,保證了防汛抗洪工作順利進行。
(七)依靠科技,提供有力技術支撐。依托水雨情測報系統、防汛抗旱指揮系統、異地會商系統等,加強氣象、水文信息的預測預報,提高預見性,為科學防洪、科學決策提供了技術支撐。在此基礎上,省防指先后召開50多次會商會,周密分析雨情汛情,準確判斷洪水發展態勢,反復研究調度對策,果斷實施一系列調度措施,使洪水始終處于可控狀態。省防指派出15個技術專家組,重點對老險工險段進行監控,對各地發生的險情及時分析,現場指導制定搶險方案,幫助地方排除險情。
(八)群防群控,形成強大抗洪合力。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承擔了艱巨的抗洪搶險任務,累計投入兵力34.5萬人次,出動舟艇2346臺次、車輛1.3萬臺次,發揮了抗洪搶險中流砥柱作用。受災地區組織20多萬干部群眾巡堤查險,省級防汛機動搶險隊出動400多人次排險。省政府及時下撥防汛排澇及水毀修復經費1.4億元、排澇電指標9400萬度。調撥省級防汛用袋460多萬條、防浪布和土工布120多萬方米、砂石料2.3萬多噸、救生舟艇200多艘、救生衣2100件等總價值約2600萬元的防汛物資支持各地搶險。省直各單位密切配合,全力支持,省紀委、省委組織部加大對各地防汛抗洪工作的檢查督查,宣傳部門大力宣傳抗洪斗爭中涌現先進事跡、模范人物,水利、財政、發展改革、民政、公安、氣象、國土、農業、交通等部門各司其職,發揮了重要的職能作用。
(九)依托工程,發揮巨大防洪效益。在今年淮河抗洪斗爭中,已建治淮工程經受了嚴峻考驗,發揮了顯著的防洪減災效益。淮北大堤、城市圈堤等堤防加固,使重要地區的防洪安全度大為提高;臨淮崗工程的建成,使淮河中游有能力戰勝更大洪水;淮河干流整治和主要支流治理,使洪水下泄更為順暢;行蓄洪區改造、移民建房和保莊圩工程使9.9萬戶、34萬人安全得到保障。治淮工程,在今年淮河防汛抗洪工作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十)多措并舉,保障各類供水需要。入梅之前,在做好防汛準備的同時,針對沿淮地區水稻栽插用水高峰的實際,始終將蚌埠閘上水位控制在17.8~18.0米。淠史杭、駟馬山、茨淮新河、青弋江、花涼亭等灌區也按預案開展供水,全省水利工程為夏種夏插提供水源72億立方米。兩次從佛子嶺、響洪甸水庫調水1.4億立方米向合肥市董鋪水庫補水,保障合肥城市用水需要。將巢湖水位汛前控制在8.5米以上,后汛期水位維持在9.5米左右,增加水量7.6億立方米,保障了沿湖城鄉供水安全。據統計,全省累計發動111萬人,動用7.5萬眼機電井、1629處泵站、2900臺套設備,投入抗旱經費1.02億元、用電1.23億千瓦時、用油8800噸,澆灌農田315千公頃,造墑154千公頃。
四、災后恢復工作
(一)千方百計加快排水工作。在加強淮河干支流堤防防守的同時,統籌抓好沿淮淮北地區排澇,制定了《沿淮洼地排水工作方案》,明確排水總體思路、原則和時間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制定了《沿淮洼地積水村莊排水工作計劃》,優先排出有積水的村莊。成立排水工作組,加強對各地排水工作的指導,在排澇經費、機械和技術力量上大力支持重點受澇地區排水。各地千方百計組織排水,有自排條件的及時開閘自排,不能自排的及時開動排澇機械搶排。全省各級累計消耗排澇電約1.5億千瓦時,投入排澇經費1.6億元,淮河及滁河流域低洼地累計排除澇水57億立方米,累計排澇面積1511千公頃,盡快恢復了受澇地區正常生產生活。9月底前全面完成了行蓄洪區堵口及排水,保證了區內秋種工作按時令正常開展。
(二)因地制宜推進水毀工程修復。全省計劃修復水毀水利工程3.38萬多處,需完成土方4647.7萬立方米、石方253.7萬立方米、混凝土43.4萬立方米,水毀水利工程修復任務繁重。省水利廳及時制訂了《水毀水利工程修復工作方案》,確定了“先恢復后提高、先重點后一般”的修復原則,先期抓好影響防洪安全、灌溉和人飲供水三類重點工程修復。受災地區對水毀水利基礎設施進行摸底、核查,掌據全面情況,根據水毀工程特點,制定計劃,籌措資金,因地制宜開展水毀修復工作。水利部門加強水毀修復技術指導,確保修一處、成一處、發揮一處效益。截至12月20日,各地已累計修復水毀工程3.1萬處,占計劃90%;完成土石方4320萬立方米,占計劃88%。
(三)積極穩妥開展行蓄洪區運用補償。7月15日開始啟動行蓄洪區運用補償工作,省及有關市縣成立了行蓄洪區運用補償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精心制定行蓄洪區運用補償工作方案。加強補償工作人員政策和業務培訓,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進行補償政策宣傳,對各地補償工作實行有效監督,認真開展財產損失核查,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扎實抓好登記、核查、“三榜公示”等重點環節,真正做到公正、公、公開。水利部淮委及時對我省行蓄區損失進行核查并出具核查意見。9月底省政府向國務院及財政部、水利部上報安徽省蓄滯洪區居民財產損失資金補償方案。10月下旬,國家防辦對我省補償工作及補償方案進行了核查。12月初,國務院批復我省行蓄洪區運用補償方案,補償資金總額3.57億元,其中中央補助2.49億元,省級配套1.08億元,另外,國家安排行蓄洪區水沖砂壓農田恢復資金2000萬元。12月15日,我省完成了行蓄洪區運用補償資金發放任務。
五、防洪排澇及抗旱效益
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產生巨大經濟社會效益。防汛抗旱工作確保了淮河干支流堤防的安全,確保了各類水庫防洪安全,確保了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線的安全,行蓄洪區群眾轉移安置過程中無一人傷亡,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了妥善安置,保障了受旱地區生活生產用水需要,災區人心穩定,社會安定。水利工程防洪排澇抗旱減災效益達420.5億元。
(一)治淮工程防洪效益。淮北大堤及主要支流、正南淮堤等一般堤防保護區減少淹沒耕地980萬畝,行蓄洪區減少淹沒耕地200萬畝,減少受災人口1430萬人,以1949年為估算基準年,治淮工程發揮防洪效益368億元。
(二)沿淮淮北排澇效益。排澇開機總臺時158.8萬臺時,日最大開機23.5萬千瓦,抽排水量約22億立方米,通過及時除澇,減少糧食損失約27億元。
(三)抗旱效益。據測算,抗旱挽回糧食損失117.2萬噸,減少經濟作物損失8.6億元,農業抗旱減災效益25.5億元。
防汛抗洪及抗旱斗爭的勝利,歸功于*、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歸功于各級黨委、政府和防指的正確指揮和科學調度,歸功于治淮工程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再次證明了“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是完全正確的,治淮的總體布局和規劃是科學合理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的理念符合科學發展觀,行之有效。同時,也暴露出新形勢下我省防汛抗旱工作仍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淮河流域頻繁發生的洪澇災害,防洪除澇治理任務仍十分艱巨;極端性氣候頻繁發生,對防汛應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傳統防汛抗旱手段提出挑戰;中小河流、中小水庫、中小城鎮防洪問題日益突出,山洪災害對群眾生命安全威脅嚴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防洪保安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尤其是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問題,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部分工程、地區防汛預案可操作性不強;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防汛搶險民工組織調度難度加大;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調節能力弱,保障能力低。等等。
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對比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08:41:10四川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對比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08:38:49江蘇旅游職業學院在江蘇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參..
時間:2025-05-22 08:33:15濰坊職業學院海洋化工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8:30:03桂林醫學院在云南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參考)
時間:2025-05-21 10:53:49煙臺黃金職業學院對比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附..
時間:2025-05-21 10: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