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陽江市兩會召開時間議程安排,陽江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精神要點解讀
2017年暫無公布,下面是僅供參考!!
“十二五”時期顯著成就
科學發展成效顯著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GDP年均增長12.4%,前4年增速連續位居全省前三名。人均GDP2013年在粵東西北地區率先超過全國同期均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多,年均增長21.4%。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5%。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10.1%。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電力能源、金屬壓延等成為主導產業,五金刀剪產業年產值突破500億元。
城市空間有效拓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濱海新區全面加快建設,完成陽東撤縣設區,中心城區面積從44方公里擴大至64.05方公里,全市城鎮化率比2010年提高3.2個百分點,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連續4年獲省環保責任考核優良等次。
改革開放積極有為發展活力有效釋放
市、縣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完成,市級取消、下放和轉移行政審批事項338項。在全省率先成立市檢測檢驗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應急指揮中心。在全省非試點地區率先實施商事制度改革。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得到更多實惠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940元。投入23.3億元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校,基本完成創建教育強市任務。在全省率先組建市公共衛生醫院。提前兩年實現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建成公租房8263套,改造建設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25393戶。
六大亮點
經濟保持穩增長
預計全市GDP1256億元,增長8.5%;人均GDP50000元,增長7.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92億元,增長6.2%。固定資產投資689億元,增長4%。進出口總額178.8億元,增長8.3%。
結構調整扎實推進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17億元,增長12.3%。4個省級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001.7億元,增長21.9%。海陵島成功創建全省首個濱海類國家5A級景區,首家公用型保稅倉庫掛牌設立,首家省部產學研合作院士工作站成立。
城鄉建設品質提升
陽江濱海新區核心區26個項目加快建設,陽東與市區一體化進程加快。深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陽春市創建為省園林城市,合水鎮、合山鎮分別被評為省宜居示范鎮和名鎮,120條美麗鄉村建設任務基本完成。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公布38個市直部門權責清單,完成市級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企業投資項目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實施。實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管理模式。市直及各縣(市、區)公務用車、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全市公共財政民生支出88.03億元,增長23.1%,占財政預算支出的59.6%。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鎮就業42468人,轉移農村勞動力50275人。陽東、陽春和陽西創建為廣東省教育強縣(市、區)。
法治建設有效加強
實現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依法行政考評在粵東西北地區排第2名。
“十三五”時期目標
“一個確保、六個提升”,即在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全市GDP到2020年達2125億元,人均GDP達81000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實現開放合作水明顯提升;實現人民幸福指數明顯提升,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面脫貧,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主要民生指標達到全面小康水;實現文化發展活力明顯提升;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水耗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處于全省前列;實現社會治理能力明顯提升。
八項重點工作
核心詞穩增長
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全年安排重點建設項目81個,總投資2196億元,年度投資245億元;預備重點項目52個,總投資1678億元。解決項目建設制約難題,提高項目開工率、投產率。
擴大外貿進出口。落實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措施,引導外貿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跨境電商臺,優化進口結構,推進大通關建設。
拓展居民消費。多渠道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積極培育消費熱點。促進陽貨網上行、陽貨全國行。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合理引導住房消費。
提高招商引資實效。繼續加大“1+10”專業招商力度,推進產業鏈招商,抓好先進裝備制造業招商,增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實效性。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加強企業服務,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政府投資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公用事業等領域。
核心詞轉型升級
做大做強臨港工業。加快培育發展年產值超500億元的產業集群。謀劃新的能源項目,引進裝備制造企業,提升發展傳統機械裝備制造業。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引導8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促進“兩化”融合,提高傳統產業增加值率和勞動生產率,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將海陵島打造成為國際休閑旅游島。結合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打造商務集聚區,培育發展現代物流業。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發展深藍漁業和水海產品深加工。動工建設閘坡、溪頭現代漁港項目。
促進園區擴能增效。完善產業轉移園區基礎配套設施,推進園區產業項目建設,促進主導產業發展。
核心詞創新驅動
培育創新型企業。實施大型骨干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依托園區加快孵化器建設。引導創新資源和創新服務向科技型企業集聚。
營造良好創新環境。設立五大科技專項資金,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加強協同創新,探索推動企業建立技術研究開發戰略聯盟。發揮五金刀剪產業技術研究院作用,推進重大科技專項實施。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
核心詞新型城鎮化
推動中心城區擴容提質。促進新區向南向海拓展。著力打造高鐵商貿集聚區。加快建成陽江國際金融中心,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項目建設。促進江城、陽東城區市政管理、公共服務一體化。
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為抓手,推進舊城區改造,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新增公共汽車100輛,抓好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環境綜合整治。
推進鎮街和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提升中心鎮和重點鎮輻射帶動能力。推進3個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和衛生鎮村建設,完成100條美麗鄉村創建任務。
抓好交通等重要基礎設施建設。謀劃推進新的“一港四路”建設。加快深茂鐵路陽江段等13個續建項目建設,推動云陽高速公路陽春段建成通車。推進中山至陽江高速公路陽春段等9個項目動工。做好粵西沿海高速公路陽江段等7個項目前期工作。推進陽江港碼頭泊位建設。加快陽江合山機場改擴建。加快漠陽江雙捷引水工程攔河閘重建等水利工程建設。
核心詞改革開放
深化經濟領域改革。深入實施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行政審批清單、政府監管清單。在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等重點領域推廣PPP模式。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深化“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落實好市縣鎮三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繼續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許可事項。推進鎮(街道)行政體制改革。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抓好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加快行政事業性收費改革。
深化社會體制和農村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教育綜合改革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抓好戶籍制度改革。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業經營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和農村社會治理制度5大領域改革。
深化區域合作。積極參與“珠中江+陽江”經濟圈建設,主動接軌廣東自貿區。主動參與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加強與珠海市對口共建,繼續深化以產業園區、城市建設、民生事業等為重點的合作。推進湛茂陽經濟圈建設。
核心詞生態保護
抓好節能減排。淘汰和控制新建高耗能項目,抓好工業、交通等領域節能技術改造,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推進循環經濟園區建設。
抓好環境整治。加強漠陽江等重要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清理水庫保護區畜禽養殖,保護好水資源。
完成11個中心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一般鎮生態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整治禁養區、禁建區養殖場,抓好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抓好生態建設。抓好森林碳匯等重點生態工程,推進7個森林公園建設,完成5.05萬畝造林任務,建設生態鎮、生態村。保護好岸線、海島、濕地、沙灘等海洋資源,推進美麗海灣建設。
核心詞民生保障
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今年計劃投入19.55億元,集中力量辦好底線民生、政務便民、精準扶貧、文化惠民等十件民生實事。
提高社會保障水。加強就業創業政策扶持,促進重點群體就業。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行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繼續提高城鄉養老保險待遇、低保救助、五保供養等標準。加快建成陽東、陽春、陽西等養老院,扶持和規范民辦養老機構建設。扎實開展助殘服務工作。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新建公租房360套,改造農村危房5713戶、國有工礦棚戶區350戶。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鞏固省教育強市創建成果,繼續探索和完善醫院托管等模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穩妥推進市第三人民醫院改革搬遷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改制,加快市人民醫院新住院大樓、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市中醫醫院(二期)和120急救指揮中心建設。抓好重大傳染病防控。落實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設20個基層公共文化體育綜合服務中心,扎實開展群眾文體活動。扶持陽江漆藝等文化產業基地建設,做好“南海Ⅰ號”參與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動工建設市檔案、方志、黨史館。做好市博物館搬遷工作。
實施精準扶貧攻堅工程。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為扶貧標準,將相對貧困戶27633戶、相對貧困人口62099人作為幫扶對象,重點幫扶88條相對貧困村。力爭今年減少相對貧困人口不少于1.3萬人。
推進安陽江建設。抓好“5+5”社會矛盾化解,加強信訪信息系統建設,推進公安機關“四項建設”,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健全應急管理機制,提高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應急處置能力。
核心詞法治政府
依法履行職能。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積極配合人大開展地方立法,做好重點領域立法工作。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加強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完成市、縣、鎮、村“五統一”政務服務臺建設。
強化政務監督。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等各方意見和建議。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加強政府網站信息發布和內容建設。
持續改進作風。整治庸政懶政怠政。加強政府工作督查督辦,確保政令暢通。推動建立改革容錯免責機制,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加強廉政建設。強化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完善政府系統行政權力、防治腐敗制約機制,實行“一案雙查”,努力建設風清氣正、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政府。
廣東高考455至46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8:49:52安徽上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8:46:45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山東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8:44:20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對比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08:41:10四川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對比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08:38:49江蘇旅游職業學院在江蘇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參..
時間:2025-05-22 08: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