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致力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大計";沒有氣壯山河的豪言,卻以凡而精彩的生命詮釋著"四講四有"。這就是"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獲得者,福建省南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兼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廖俊波的寫照。日,*作出重要指示,廣大黨員、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學習,不忘初心、扎實工作、廉潔奉公,身體力行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和群眾中去,真心實意為人民造福。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廖俊波同志雖然離開了我們,他的一生就此戛然而止,但他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用行動和擔當書寫了為官從政的最美注解,用生命踐行“忠誠、干凈、擔當”要求好干部。向廖俊波看齊,黨員領導干部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當自覺行動跟進,聚焦對標,恪守為官從政之道,把“為民”裝在心中,把“務實”邁在腳下,把“清廉”握在手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對黨忠誠方能俯仰無愧。入黨25 年來,廖俊波同志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最高追求,旗幟鮮明講政治,無論是在鄉鎮、園區、縣委,還是市里,他都牢記黨性原則,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用生命和行動詮釋了對黨的無比忠誠。廖俊波的一生,是黨性光輝的一生,樹起的是一座黨性修養豐碑。對標廖俊波,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黨旗下的誓言,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落實到工作生活各個環節,敢于同形形色色違反黨內政治生活原則和制度的現象作斗爭,無愧于共產黨人這個光榮稱號。
敢于擔當方為民心所向。工作27年來,廖俊波同志始終心系群眾,以深入一線、敢于擔當、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懷,勤勉敬業、忘我工作,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向我們展示了“一線總指揮”的時代情懷。“鐵人”、“工作狂”,3年多時間,政和縣貧困人口減少了3萬多人,脫貧率達69.1%,讓我們見證了這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勤政為民的責任擔當。廖俊波的一生,是宗旨閃爍的一生,架起的是一座與群眾心連心的橋梁。對標廖俊波,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腳步沾土、眼睛朝下,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在贏得群眾口碑中唱響人民公仆心系群眾的主旋律。
風清氣正方能政通人和。從政以來,廖俊波同志嚴格遵守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范,自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秉公用權、修身齊家,從不搞特殊,從不因公徇私,從不關親顧友,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和先進本色。“政和速度”、“政和質量”,主政政和縣四年,該縣未發生黨員領導干部嚴重違法犯罪案件,見證了廖俊波干凈干事的自律清廉。廖俊波的一生,是兩袖清風的一生,站立的是一座廉潔奉公、干凈做事的堅強堡壘。對標廖俊波,黨員干部要時刻把黨紀國法銘記于心,守住底線、不越紅線,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堂堂正正做官。
斯人已逝,風范長存。廖俊波已經離去,但他“肝膽干事、干凈做人”的座右銘,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薪火相傳,在為官從政之道上行穩致遠,續寫“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絢麗篇章。
廖俊波同志是我們身邊的時代楷模,是縣委書記的優秀榜樣,作為貧困縣的縣委書記,更加感到他可親、可敬、可愛、可學。
要學習他“背石頭上山”的拼搏精神,立下脫貧之志。廖俊波同志在擔任政和縣委書記期間,實現政和從全省倒數第一到全省十佳的飛躍。云霄同樣是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合力攻堅,建檔立卡貧困數從2012年底的27182人減少到5063人,挺進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在最后的攻堅戰上,減貧難度更大,我們要發揚廖俊波同志的拼搏精神,不脫貧、不罷休。
要學習他“能到現場就不到會場”的實干作風。廖俊波同志始終奔忙在工作一線,短短4年累計減貧3萬多人。云霄屬于蘇區貧困縣,要撲下身子、沉入一線,找準項目發展產業斬窮根,拓寬渠道擴大就業解窮境,改造搬遷重建家業挪窮窩,增加投入扶持學業脫窮智,多措并舉完善保業治窮病。
要學習他“像群眾的親人”的公仆情懷,心系貧困群眾。把為民謀福祉當作“美妙的事情”,從解決好群眾最需、最盼、最急的事情入手,扎實推進今年22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
要學習他“一身正氣”的政治品格,聚強脫貧精氣神。廖俊波同志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帶領全縣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和環境”。作為縣委書記,要以廖俊波同志為榜樣,抓好班子、帶好隊伍,凝聚起廣大干部的精氣神,打造一支能打硬仗、善打勝仗的扶貧戰斗隊。
廖俊波同志是新時期縣委書記的好榜樣,是用生命踐行“忠誠、干凈、擔當”要求的好干部。段時間以來,我認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組部《通知》和省委《決定》要求,深入學習了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跡。深深感到,必須全面對標,細照篤行,全力以赴把屏南的事業發展好。
在上對標,堅守忠誠、不忘初心。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作為修身立業的“壓艙石”,牢記入黨誓詞,強化黨性意識,始終對黨忠誠;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深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新戰略,始終同以*同志的*保持高度一致。
在發展上對標,強化擔當、后發追趕。政和縣與屏南縣同屬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我們必須持續傳承弘揚*在寧德工作時倡導的“滴水穿石”精神和“弱鳥先飛”意識,主動在全省發展大局中作出屏南應有的貢獻。
在為民上對標,牢記宗旨、著力民生。與政和縣一樣,屏南也同樣面對著民生社會事業的諸多短板。特別是精準扶貧脫貧方面,盡管全縣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4%,但我們還要繼續努力,突出精準度、全覆蓋、靶向性、強基層,確保國定、省定貧困對象如期全面脫貧。
在作風上對標,勤政廉政、樹好形象。始終保持“兩袖清風朝天去”的清廉本色,嚴格遵守黨章黨規黨紀,守好“底線”,不碰“紅線”,不越“邊線”,“肝膽干事、干凈做人”,并且管好班子、帶好隊伍,努力營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
閩北春雨泣英魂。3月18日,一個周末的雨夜,南市委常委、副市長廖俊波在從南趕往武夷新區的路上發生車禍,不幸逝世。原本當晚八點鐘廖俊波還要主持一場會議,而這未竟的會議竟成了無聲的訣別。
那個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一身干勁似乎永遠用不完的俊波走了;那個走路帶風、總有忙不完的事的俊波走了;那個把為人民服務當成美妙事業的俊波走了……他的“大愛無疆”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他的“為民情懷”彰顯出黨員干部的忠誠與擔當。
俊波速度
雷厲風行,這是廖俊波給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今年2月份召開的南市武夷新區“百日攻堅”動員會上,廖俊波的那句開場白??“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依舊在干部們耳邊回蕩。
無論在榮華山產業組團,在經濟基礎薄弱的政和縣,還是在武夷新區,與廖俊波共事過的人都見識過明顯帶有個人色彩的“俊波速度”:快人快語,快干快上,常常工作到深夜。
在榮華山產業組團管委會,一輛“00613”號越野車也見證了“俊波速度”。給廖俊波開了10多年車的司機林軍說,從2007年到2011年的4年間,這部車行車里程達到36萬公里,相當于每天行駛260多公里。
在武夷新區,他推動項目提速提效,共落實了39個項目,其中,計劃總投資2億元的閩鋁輕量化車廂和物流車項目從簽約落地到建成投產只用了69天,創造了堪稱奇跡的“新區速度”。
廖俊波在政和縣工作時投入心血最多,他的“俊波速度”也在這里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2011年,廖俊波走馬上任政和縣委書記,就感受到了這個職位面臨的艱巨挑戰。而比交通落后、產業落后更可怕的是,多年的“省尾”讓當地干部和群眾信心不振。許多村民寧可到隔壁縣,也不愿意在政和縣發展。廖俊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一個長期處于“省尾”的經濟薄弱縣,如何探索出一條后發趕超的路子?一名肩負組織和人民重托的縣委書記,怎樣才能帶領老區蘇區群眾擺脫貧困?廖俊波陷入了沉思。
甫一上任,廖俊波就下鄉村、進廠礦、訪社區,沉到基層調研兩個多月。之后,廖俊波召開了一場務虛會:全縣200多名“頭頭腦腦”,圍繞政和發展熱烈討論了3天。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大家思路統一,以凝聚人心。會議決定,緊抓省里扶貧、高速公路通車等機遇,做好傳統農業工作的同時,致力突破工業、城市、旅游、回歸等“四大經濟”。
不過,在當時的環境,想在政和縣發展工業,這在很多人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廖俊波偏要迎難而上。他全力推動的政和同心工業園區,3個月,征收土地3000畝;10個月,整土地3600畝;1年,16個項目落地,7個開工建設;3年,開發區首期3600畝供用地全面完成,入駐企業86家、開工40家、投產20家,總投資78億元,達產后預計年產值190億元……
談到政和同心工業園區,現任政和縣經濟開發區主任何宋林對當年的“俊波速度”記憶猶新。9月一天,時任政和縣副縣長的他和廖俊波處理完工業園的任務,已是上午10點,歷經3個小時抵達福州,幾個人在街邊的一個小餐館匆匆點了份水餃填飽肚子,立刻開始走訪省農業廳等部門。
“廖書記經常強調,大家要在一起‘對對表’,不能他的表走到下午4點了,你的表還停在上午10點。”時任政和縣縣長黃愛華說。為此,政和縣每周一都要開一次碰頭會。班子成員深入溝通,凝聚共識,行動起來就是全縣的速度!
“快”的背后是勤。攻堅戰中,廖俊波的口頭禪是“多去現場,少在會場”。他每周都到園區檢查督促、現場辦公、協調征遷。短短五年,蘇區政和山鄉巨變,財政總收入從2011年的1.6億元增加到的4.5億元,GDP、固定資產投資、規上工業產值均實現翻番。2012年,政和縣域經濟發展指數在全省提升35位,2013-政和蟬聯縣域經濟發展十佳。
勇于擔當
實干拼闖敢擔當,這是廖俊波的另一個代名詞。在榮華山,創業伊始,他僅有市里借的2000萬元啟動資金,最終開拓出產值數十億元的工業園區;在武夷新區,面對在一張白紙上建一座新城的巨大挑戰,他大膽創新,推動新區加快發展……一二十年的基層履歷,映射出這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擔當。
“要發展,就不能懼怕突破條條框框。你們大膽干,出了問題我來擔當。”廖俊波的一番表態,給干部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2013年,政和縣外屯鄉洋屯村的一片片蓮田面積不斷擴大,當地農民種蓮的熱情高漲,可是后續發展資金卻出了問題。
“我們畢竟是農民身份。公務員擔保也好,資產擔保也好,我們都非常缺乏。”資金上的短缺,沒有相應的金融產品對接,讓政和縣洋屯村農家人蓮子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許仁壽非常著急。
當時,針對貧困農戶,省里每年都會給縣扶貧機構下撥100萬元左右的貼息資金,但貧困農戶因為沒有抵押物,于是這筆資金只能躺在床上睡大覺。廖俊波了解到群眾的需求和銀行的實際情況,多次研究協調后,終于有了辦法:當地政府專門成立扶貧小額貸款助推協會為農民擔保,農民只要反向抵押流轉土地經營權,就能拿到貸款。有了這項新政策,許仁壽等10戶農民通過抵押承包土地經營權的方式,很快獲得了由郵政儲蓄銀行發放的110萬元“三農”小額擔保貸款。
許仁壽的問題解決了,但廖俊波的思考卻沒有停歇。林業、畜牧業等也有和農業相似的問題,如果能夠進一步探索合作社、農戶和銀行之間的合作模式,在其他產業領域等開拓新路,那將會惠及更多農民。
擺脫貧困,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廖俊波對此有著清醒認識:“滴水穿石”,持續發力,方能久久為功。衢寧快速鐵路建設,將讓政和告別不通火車的歷史,為了火車站選址,他前后數十次深入現場調研,他對干部說:“要窮盡我們的智慧,莫給子孫留下遺憾。”
招商引資也是一道難題。許多人不知道廖俊波創業“奇跡”背后的故事。當時,有好多客商是他一路追來的。得知福建省電信的一位老總來建陽區開會,廖俊波一路追到建陽向其推介正在開發的軟件園,老總為之感動,才最終決定來建陽建設大數據中心。
“項目是他的‘心頭肉’。毫不夸張地說,廖市長來工地的次數,比集團董事長來的次數還要多。”福建海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加志感慨道。
“廖市長的思維比較具有系統性。他經常能夠發現問題的關鍵點在哪里,并且著力解決。”南市政府辦工作人員吳慧強說。
有一次,談到發展文化街區,廖俊波的“慢”讓大家詫異:“工程隊都進場了,我說不急,你要出去做好調研。旅游這樣的長線產業,不是一屆班子能做完的,前期基礎要打好。把女兒扮靚了再嫁出去也不遲嘛。”
一心為民
當問到廖俊波留給政和人民最多的是什么,黃愛華不假思索地回答,是自信。
廣東高考455至46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8:49:52安徽上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8:46:45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山東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8:44:20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對比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08:41:10四川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對比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08:38:49江蘇旅游職業學院在江蘇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參..
時間:2025-05-22 08: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