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紀委也要解決好‘燈下黑’的問題,自覺遵守黨紀國法,你們是查人家的,誰查你們呢?這個問題也要探索解決。”*多次給紀檢監察干部提出這樣的問題。
如何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全社會都關注的問題,也是紀委必須回答的問題。
今晚將與大家見面的三集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就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紀委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探索和堅決行動。片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細節與故事
?一起來看??
和《永遠在路上》相比有什么區別和新亮點?
都是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連宣傳片的畫風都保持一致,那你肯定好奇:和前不久播出的《永遠在路上》相比,《打鐵還需自身硬》有什么不同之處?又有哪些新亮點?
《永遠在路上》八集全面講述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行動和成效,而《打鐵還需自身硬》,專門從加強紀檢干部隊伍建設這個角度,講述十八大以來紀委系統是怎么防止“燈下黑”、“清理門戶”的。
這是內容上的最大亮點。此外,《打鐵還需自身硬》還有不少故事與細節值得關注。
片中將看到中央紀委機關管理涉案款物的場景,介紹中央紀委管理涉案款物的工作流程。自然你會看到不少涉案材料,包括書證、物證以及涉案款物等。
你可能想知道,紀委對待違紀違法的干部,怎么幫他們實現改造和教育轉化???帶他們讀黨章、重溫入黨誓詞,鼓勵他們主動認錯、交代問題,真心向黨懺悔。片中將出現紀委執紀審查現場實拍鏡頭,看看中央紀委的同志是怎么和違紀紀檢干部談話的。
你還可以從片中了解到中央紀委違紀違法干部的典型案例及其細節。片中點名道姓提到了中央紀委機關的違紀違法干部,以及紀檢監察系統其他一些違紀干部。不少人都面對鏡頭作出深刻懺悔。
都有哪些落馬紀檢干部接受采訪?
專題片11月初開始正式拍攝,兩個月拍攝完成。攝制組先后赴15個省(區、市),采訪了30多名紀檢監察干部,拍攝了10多個案件。除了10余位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干部現身說法,還有一些因履行監督責任不力而被追責的紀檢監察干部也接受了采訪。
專題片里出現的案例主要以中央紀委機關的案例為主,多數都是中央紀委機關被查處的干部,比如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中央紀委第九紀檢監察室原副主任明玉清,中央紀委法規室原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曹立新,等等。再加上地方紀檢監察系統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比如廣東省政協原*、紀委原書記朱明國案,山西省紀委原書記金道銘案,內蒙古自治區紀委案件審理室原主任沈佳案,以及天津市紀委信訪室原副主任劉忠案等。
專題片對社會最震撼的警醒在哪里?
《永遠在路上》和《打鐵還需自身硬》是同一套制作班底,問起拍攝感受,具體參與這兩部專題片拍攝工作的中央紀委宣傳部干部聶義峰說,這部專題片的拍攝還是有些不同以往的特殊感受。
面對《永遠在路上》里的落馬領導干部,拍攝者更多是以記錄者的身份。但《打鐵還需自身硬》里的落馬紀檢干部,很多都是拍攝者自己以前的同事,大家曾經都在一個大樓里工作。
“那些局級、處級干部,以前食堂里經常見,不認識也面熟。”聶義峰說。
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是十八大之后中央紀委機關首個被調查的廳局級領導干部。昔日老同事,今日階下囚。這樣的巨大反差,給人的震撼也是巨大的。
“‘進去’的這些干部,前后變化太大,整個人的精氣神全沒了。”不少拍攝者都感慨萬千,醒悟后的那種后悔,真真是“痛到了骨子里”。向組織懺悔的時候,這些落馬紀檢干部幾乎人人都悲傷掩面、痛哭流涕。他們對自己違紀違法行為和蛻變過程的剖析,發人深省,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專題片中一個個鮮活案例說明,紀委不是天然的“保險箱”,紀檢干部也并沒有天生的免疫力,執紀者必須受到更嚴格的紀律要求,監督者必須受監督。黨的十八大以來,*高度重視紀檢干部隊伍建設,要求堅決防止“燈下黑”。相信通過這部片子,全社會都能感受到紀委加強自我監督、以擔當詮釋忠誠的態度和決心。
對黨忠誠最終要體現到擔當上。問責條例是全面從嚴治黨重要的制度籠子,制定條例的過程就是統一認識、釋放失責必問強烈信號的過程,各級黨委黨組、紀委紀檢組和黨的工作部門要從自身做起,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
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肩負的歷史使命、對人民的莊嚴承諾,責任重如泰山。*始終強調,黨的領導是*最本質的特征,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把對黨的領導干部的要求凝練為忠誠干凈擔當。堅持黨的領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都是有責任的!實踐證明,哪個地區、部門有一個敢于擔當、勇于負責的黨組織,黨的領導、黨的建設、管黨治黨就會堅強有力,就能聯系本地區本部門實際,真正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到實處。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要把權力與責任、義務與擔當對應起來,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
言行一致最終要體現于行,實現歷史使命、體現黨的宗旨均必須有擔當的作為。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薄、組織渙散、紀律松弛,根本原因在于有的黨組織和領導干部管黨治黨不嚴、責任擔當缺失,搞好人主義、一團和氣。發現問題就要對癥下藥、標本兼治,加強制度建設就是治本。制定問責條例就是要把利劍高懸起來,告誡和警示全黨,*對問責是動真格的,黨的領導干部不擔當、不負責就要被追責。各級黨組織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向以*同志為*的*的擔當精神看齊,用擔當的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
制定問責條例要堅持問題導向,抓住主要矛盾,尊崇黨章、聚焦政治責任,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開展問責。要抓住“關鍵少數”,直指壓力傳導不下去這個突出問題,讓從嚴治黨嚴起來實起來。制度創新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不能貪大求全,否則就突出不了重點,把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淹沒在大量文字之中。要抓住現階段的主要問題,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只要方向正確,邁出一步就是勝利。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執行制度關鍵在人。黨的領導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領”就是率先垂范、引領示范,“導”就是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問責條例能否起作用,關鍵在于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敢不敢較真、有沒有戰斗性。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只有進行時。要把自己擺進去,緊密聯系和工作實際,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認真勁兒,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
我們黨把黨內監督作為建黨理論的重要內容,在成立之初就將其鮮明地寫在綱領中,經過各個時期不斷地調整,逐漸形成了一套的無產階級政黨黨內監督理論體系。
黨內監督的歷史發展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章中的黨內監督
1921年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共15條,其中,關于黨內監督的規定有2條:“工人、農民、士兵和學生的地方組織中的黨員人數多時,可以派他們到其他地區去工作,但是一定要受地方執行委員會的最嚴格的監督”“地方委員會的財務、活動和政策,應受中央執行委員會的監督”。這些條款從建黨理念出發,著眼于解決具體問題,規定了黨內監督的主體、客體以及自上而下監督方式等基本要素,奠定了黨內監督的基礎。
1922年7月,黨的二大通過了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隨后黨的三大、四大、五大通過了3個黨章修正案。這一時期黨內監督的有關規定主要包括:一是出現了民主集中制的萌芽。二是逐步建立黨的組織原則,包括上至黨的*下到基層支部,把黨組織和黨員都納入了監督范圍,為黨內監督奠定組織基礎。三是建立黨內專門監督機關。中共五大首次選舉成立了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
1928年6月至7月,黨的六大在莫斯科召開。此次黨章具體規定了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則:一是下級黨部與高級黨部由黨員代表會議及全國大會選舉之;二是各級黨部對選舉自己的黨員,應做定期的報告;三是下級黨部一定要承認上級黨部的決議,嚴守黨紀,迅速切實的執行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和黨的指導機關之決議。1945年4月,黨的七大黨章對黨內監督的歷史性貢獻主要有:一是確立民主集中制原則。二是確立批評與自我批評方法。三是明確黨員的監督權利。四是重新規定黨的監察體制。
二、*時期的黨內監督
從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們黨在執政環境下對黨內監督進行摸索實踐,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遭遇挫折,經驗和教訓并存。
1956年9月,黨的八大通過的黨章與七大黨章的基本精神一脈相承。在加強黨內監督方面,一是建立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監督體系。二是進一步強調批評和自我批評。三是進一步明確黨內監督機關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黨的九大、十大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召開的。兩次大會通過的黨章深受“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影響,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嚴重破壞了黨內政治生活,其中關于黨內監督的規定甚至出現倒退,如刪除“黨的監察機關”一章,廢除了黨的監察機關的合法地位。
1977年8月,黨的十一大由于受歷史局限和“兩個凡是”的影響,通過的黨章未能完成撥亂反正的任務,但卻從制度上推動恢復黨內監督體制機制。一是恢復黨的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二是把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作為黨員的義務。三是要求黨的委員會要接受監督。四是重新增設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
三、改革開放新時期的黨內監督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著力建立和完善黨內監督體制機制,改進監督方式方法,確保黨的自身健康發展。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黨章回顧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建設有益做法,對黨內監督作出了一系列明確而具體的規定,為改革開放新時期加強黨內監督打下了基礎。一是進一步強化民主集中制原則,規定“黨內充分發揚民主,在民主的基礎上實行高度的集中,加強組織性紀律性,保證全黨行動的一致”。二是明確全體黨員必須接受監督,特別規定對黨的的監督。三是規范了紀委的主要任務和經常性工作。
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黨章對黨內監督的發展,一是進一步完善黨內民主制度,規定差額選舉和對重大問題進行表決。規定“可以直接采用候選人數多于應選人數的差額選舉辦法進行正式選舉。也可以先采用差額選舉辦法進行預選,產生候選人名單,然后進行正式選舉。”“黨決定重要問題,要進行表決。”二是更加注重發揮黨的基層組織作用,要求“工廠、商店、學校、機關、街道、合作社、農場、鄉、鎮、村、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都應當成立黨的基層組織”,強化對黨員的日常管理和監督。
黨的十四大、十五大修訂的黨章對黨內監督的規定,一是從十四大黨章開始把“堅持從嚴治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寫進總綱,對加強黨內監督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二是進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十四大黨章總綱規定“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民主集中制日漸成熟,此表述一直沿用至今。三是把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作為黨員的基本義務之一,要求“切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勇于揭露和糾正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堅決同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為開展黨內監督提供了有力武器。
黨的十六大、十七大通過的黨章突出加強黨內監督的制度建設。一是首次提出完善黨內監督制度。二是規定中央政治局、地方黨委常委會要接受黨代會的監督。三是經過實踐檢驗,把巡視監督寫入黨章。四是把黨員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納入紀委監督范圍,進一步強化黨內監督專門機關的職能和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的*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積極探索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黨內監督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和豐碩成果。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黨章對加強黨內監督有了新概括。一是注重發揚黨內民主,總綱增寫了“必須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以推動黨內民主建設,為強化黨內監督創造條件。二是抓住關鍵少數,總綱中規定“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探索解決一把手監督難題。三是增寫了有關干部選拔監督的內容,規定“黨重視教育、培訓、選拔和監督干部”,推進黨內監督向關鍵領域聚焦。
黨內監督的形式內容
對于從嚴治黨來說,不論是紀律建設、作風建設,還是反腐敗斗爭,都離不開有效的黨內監督。怎樣才能更好強化黨內監督?*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對此作了系統闡述。認真學習、深刻理解和全面貫徹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對于創新黨內監督體制機制、正確開展和強化黨內監督具有重大意義。
“強化黨內監督,必須堅持、完善、落實民主集中制”
強化黨內監督,為什么要強調民主集中制?這是因為,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是強化黨內監督的關鍵抓手。歷史經驗證明:什么時候民主集中制堅持得好,黨內監督就有力量、有成效,我們黨就風清氣正、充滿生機活力,黨的事業就蓬勃發展;什么時候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壞,黨內監督就無力、無效,黨內矛盾和問題就會滋生蔓延,黨的風氣就會受到損害,黨的事業就會遭遇挫折。有了這個法寶,強化黨內監督就有了堅實的制度支撐。
“完善監督制度,做好監督體系頂層設計”
我們黨是執政黨,從嚴治黨是在黨執政的實踐中進行的。這決定了黨內監督不僅僅是黨內的事,必須從黨和國家大局出發,做好監督體系頂層設計。,*堅持依規治黨,扎緊制度籠子,修訂并頒布了《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制度利器。從保證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看待黨內監督,應進一步完善監督制度,既加強黨的自我監督,又加強對國家機器的監督,把黨內監督同國家監察、群眾監督結合起來,同法律監督、民主監督等協調起來,形成監督合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整合問責制度,健全問責機制”
強化黨內監督,必須強化責任界定和責任追究。責任不清,監督就沒有根據。中國共產黨是富有歷史責任感的政黨,始終強調“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一再申明,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職必追究。各級黨組織在問責方面查處了一些反面典型,取得了一些經驗。當前的問題是,監督主體比較分散,監督責任不夠清晰,監督制度的操作性和實效性還不強;抓安全事故等行政問責多,抓管黨治黨不力問責少;問責規定零散,內容不聚焦。因此,必須整合問責制度、健全問責機制,堅持有責必問、問責必嚴。
“強化巡視監督,推動巡視向縱深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開展了8輪巡視,巡視了100多個地區和單位,實現了對地方和中管央企的全覆蓋。以巡視監督為尖兵的黨內監督和紀律審查工作持續發力,一大批“老虎”“蒼蠅”被繩之以法。如今,巡視發現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強,震懾作用越來越大,基本做到了全覆蓋、全國一盤棋,發揮了震懾、遏制和治本作用。巡視工作的力度、強度、效果大幅提升,成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臺,是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相結合的重要方式,是上級黨組織對下級黨組織監督的重要手段,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有力支撐。
“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讓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每個黨員、干部的必修課”
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加強黨內監督的有效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政治生活更加健全。中央政治局召開民主生活會,進行黨性分析,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全黨作出了表率。就全黨來看,批評和自我批評還沒有充分開展起來。在一些地方和單位,自我批評難,相互批評更難。難的背后是為人情所困,為利益所惑;怕結怨樹敵,怕引火燒身;私心雜念作怪,缺乏黨性和擔當。在這方面,全黨必須向中央看齊。
“抓住‘關鍵少數’,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
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領導班子特別是一把手能不能執行制度、接受和執行黨內監督,對黨內監督的強化有著至關重要的導向作用。從多年查處案件情況看,一把手違紀違法易產生催化、連鎖反應,甚至造成區域性、系統性、塌方式腐敗。一把手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同志提出要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可以說抓住了要害。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首先要在觀念上解決好“嚴是愛,松是害”的問題。實行嚴格的黨內監督,是對一把手愛護、保護、維護的體現。其次,上級黨組織要加強對下級一把手的監督,用剛性制度管住一把手,保證其正確用權、廉潔用權。再次,發揚黨內民主,依靠全體黨員的監督,盯好“關鍵少數”,加大對各級各部門一把手的監督力度。
紀委是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是管黨治黨、黨內監督的重要力量。新形勢下,各級紀委應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找準職責定位,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全面履行黨章賦予的神圣職責。要切實查處違反黨章和黨內法規的行為,堅持有紀必依、執紀必嚴、違紀必究;把紀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堅持理想信念宗旨高標準;做到查處違紀問題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不變、嚴厲懲處的尺度不松,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不定指標、上不封頂,讓那些想搞違紀的人斷了念頭、搞了違紀的人付出代價。只要黨委嚴格履行主體責任、紀委嚴格履行監督責任,就一定能有效強化黨內監督,實現全面從嚴治黨的歷史使命。
黨內監督的重要意義
歷史經驗證明,一個政黨要想走的長遠,成為引領世界發展的政黨,就必須注重自身的建設,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加強黨內監督,它是從內因對事物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哲學角度做出的深刻思考。一個政黨只有不斷地自我反思、自我批評,才能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才能保證政黨對權力的正常運用,不偏離軌道。可以說,一個政黨自我監督的水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一個政黨的政治成熟程度,也反映了一個政黨實現執政目標的能力水。
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
時間:2025-05-22 09:41:01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37:39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