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正在熱播,好評不斷,引發熱議。
一部電視劇再次帶動了全社會對腐敗問題的關注,也提醒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反腐敗斗爭,究竟是在較量什么?
黨的十八大以來,正風反腐始終在路上,成效顯著,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但這不意味著反腐敗可以停一停、緩一緩,須知道腐敗與反腐敗永遠處在權力天的兩端,一直進行著殘酷的較量,也只有反腐敗的力度和強度不斷加大,才會真正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從這個意義上說,反腐敗的成績都是暫時的,反腐敗的斗爭需要持續進行下去,這也是錘煉黨員干部隊伍、增強黨的凝聚力戰斗力的必然要求。
既然反腐敗斗爭是一場持久戰、拉鋸戰,那么這場必須打贏的戰役究竟在爭奪什么呢?不弄清楚這一點,就無法弄清楚反腐敗斗爭工作的重點和深遠意義。當然,圍繞著權力展開的腐敗與反腐敗的斗爭,對不同主體而言,所較量的也不盡相同。
對官員來說,反腐敗是在較量“如何用好權”。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但是它往往由官員直接行使,腐敗就是濫用權力的結果。最樸素的理解,反腐敗斗爭就是讓官員們敬畏權力、善待權力、善用權力。否則,不管官大如蘇榮,為自己和家人謀利,開設“權錢交易所”;還是官小如魏鵬遠,用審批權巨額受賄,成為“小官巨貪”,無不是異化了權力、扭曲了自我。其實,電視劇中的部委處長和副市長,都是權力觀、金錢觀出現了大問題,如此,談何人生觀、價值觀,更沒有對黨和人民的初心了。
對政黨來說,反腐敗是在較量“如何更純潔”。一個政黨猶如一棵樹,從小樹苗到大樹干,每一次成長都伴隨著“陣痛”,需要找找蛀蟲、殺殺病菌。相反,如果任由貪腐分子吮吸“營養”,就算是長大了也免不了千瘡百孔,看似有規模、夠龐大,但終究難以“參天”。說到底,政黨特別是執政黨,尤其是帶領13億多人民追夢的執政大黨,自身不健康,如何有力量來干事創業。對執政黨來說,反腐敗就是對自身疾病的一場勇敢“反動”,是剜毒療傷,這少不了疼痛,就像我們黨在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立案審查中管干部240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16.2萬件,給予紀律處分119.9萬人,以來共追回外逃人員2566名。數字背后是建黨、組織建黨、制度治黨緊密結合的成果,“純潔”決不是形容詞,而是反腐敗斗爭中的“動詞”,是每一名黨員都應達標的底線要求。
對人民來說,反腐敗是在較量“如何得民心”。權力離老百姓很也很遠,就像人們在關注反腐劇、討論反腐斗爭一樣。不過,官員廉不廉、政黨純不純,老百姓都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人常說,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們黨能夠從弱變強、從建黨到建國,成功經驗就在于“得民心”。*曾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三億人民。”,一語直擊反腐敗斗爭的要害: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人心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反腐敗的實踐證明,贏得民心需要打虎拍蠅、打虎拍蠅也贏得了民心。
“腐敗最嚴重的不是貪了多少錢,而是人的墮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人民的名義》是藝術化了的現實,而我們更需要直面現實、直面問題。這也如同行進中的中國,不管速度有多快、成績有多好,都不能忘了發展是在較量著什么,那就是“以人民為中心”,而這也恰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人民名義”。
時隔多年,反腐劇熒屏破冰。今晚,《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黃金檔開播,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周梅森編劇,李路執導,陸毅、張豐毅、吳剛、許亞軍、張志堅、張凱麗、高亞麟、趙子琪等40位老中青演員實力出演。
江蘇省作協副*周梅森是全劇的靈魂人物,此前有代表作《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至高利益》等多部反腐劇。“在哪開發布會,他們給了我幾個選擇,”周梅森說,“有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中央黨校,清華大學。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來關注這部劇,因為我年輕時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叫《桃李劫》,主題曲《畢業歌》中有句歌詞是, 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梁。”最終,發布會在清華大學音樂廳舉行。
時隔多年反腐劇回歸熒屏,劇中涉及到貪腐官員官至高層,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貪腐。本劇導演、制片人李路說:“本劇的力度、布局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電視劇能拍到這個尺度,是國家反腐力度使然。”
一名官員被人舉報受賄千萬元,當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衣著樸素的“老農民”在簡陋破敗的舊房里吃炸醬面。檢察院反貪局長陳海在調查行動中遭遇離奇車禍,為了完成當年同窗的未竟事業,侯亮臨危受命,接任陳海未竟的事業……劇中飾演侯亮的陸毅在發布會上坦言:“我們時從新聞報道中看到的那些貪官落馬的消息,跟我們這部戲比起來真是鳳毛麟角。我在拍攝時有時候會想,周老師寫到這么深入、這么高層次的貪污行為,這個劇能播嗎?我有時候真的會有這種想法。”
周梅森在創作中六易其稿,小說和劇本幾乎同步誕生,劇中的人物和情節,體現了最新的反腐成果,拍蒼蠅、打老虎、海外獵狐等,不但突破了以往涉獵的層級和尺度,更在政治生態的剖析和經濟犯罪的成因上有了新的思索。導演李路看到三集初稿劇本時立刻個人出資支付編劇稿酬,但該劇在籌備之初遭遇到不小的資金困難,畢竟熒屏十多年未涉反腐劇。
“投資都是講究回報的嘛,所以很多都表示出意向的大影視公司最后退出我們也能理解。”李路解釋,“最后是五家并不知名的民營公司共同撐起了這部反腐劇的盤子,在這里我要謝謝他們。”其實那個時候,李路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實在不行就把自己的房產抵押出去。”
相比于以往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更側重人性的思考,腐敗是結果,也是表層,人性的丑惡和光輝,才是內在的驅動力。在誘惑面前,是否忠誠于良心和信仰,是小丑和英雄的分水嶺。有人擔當,有人放水,有人堅持,有人妥協,《人民的名義》最后表現出的是官場眾生相和人性色譜。劇中,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淪陷了,老書記、接班者、政法委書記、公安廳廳長、法院副院長、大型國企老總、省會城市副市長……全是腐敗分子。編劇周梅森說:“我們寫出來,不是要讓人民絕望,而是要給人民希望,引導人民正確地看待這場反腐斗爭。要讓人們知道,像侯亮、沙瑞金這樣的肩負著反腐職責的同志,面對多么大的風險,要讓老百姓相信我們。”
作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第一批推薦播出參考劇目”榜首作品,2017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以觀照透析現實反腐大案的視角聚焦反腐幕后,通過鮮活的影視劇手法再現反腐行動,深刻刻畫人性,在未播出之前就已經在網上各大臺引發極高度的熱議,備受期待,很多人發聲認為中國電視劇行業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像《人民的名義》這樣的一股清流。
3月28日,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首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第一集,收視率不僅賺得盆滿缽滿,網友的點贊好評更是攢足了口碑,單集剛剛首播完,酷云數據和歡網數據就創下湖南衛視開播劇最高紀錄:csm-huan全國網3.9116%,收視高居第一;星紅榜大數據收視度3.4653%,收視居榜首;酷云eye關注度高達1.0447%,市占率更是高達12.6%,排名同時段省級衛視第一,而同時段的cctv-5體育直播的2018世界杯預選賽12強賽實時收視率為1.4519%,看來世預賽并沒有耽誤觀眾的看劇熱情。
各項數據顯示,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是今年電視劇首播以來,大數據最高的一部劇,并且刷新了多項紀錄,在微博上“人民的名義”話題討論超21萬,話題閱讀量高達7800多萬,開播當日第一集的實際收看人數,包含網絡臺在內,已經高達3.5億人次,至今這些數據還在不斷攀升中。
各大門戶網站及面媒體自媒體紛紛發布頭條,而且幾乎同時霸占四大門戶及其他網站娛首一屏要聞位置,面媒體更是整版大篇幅報道相關新聞,許多自媒體意見領袖甚至主動頭條推薦,當晚發出頭條大嘆《人民的名義》數據驚人。
隨著網絡臺的上線,網絡視頻在剛開播便收到300萬點擊量,優酷視頻也在同一時間創下120多萬的點擊量,與此同時,網上也出現了眾多評論,有的網友表示“《人民的名義》目測會爆,第一集剛開始就很好看”。大部分的網友都表示,《人民的名義》題材新穎,也很大膽,很能夠吸引他們的關注,能夠有繼續看下去的沖動。在劇情上,觀眾表示第一集全程高能,劇情非常緊湊,一點也不拖拉,追劇也追得非常過癮,看得激動人心,代入感也非常強,并還表示,這么多實力演員聚集在一起飆戲,也看得過癮。
首播當晚就已刷新各項數據新紀錄,《人民的名義》成為今年火爆大劇指日可待,只因它代表了人民的心聲,還有實力“老戲骨”們的傾情演繹,讓觀眾跟著劇情看得酣暢淋漓。
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
時間:2025-05-22 09:41:01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37:39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