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俞正聲在參加貴州代表團討論時說到:我是在《人民文學》雜志上看到《塘約道路》的,后來《人民日報》也發表了一篇。塘約做到這樣,關鍵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這是新時期的大寨。我看了那篇文章,留下深刻的印象。俞正聲*指出:塘約精神還是不簡單,還是要發揚。發現這種典型,然后鼓勵這種典型。
從一篇報道、一部文學作品,到*的表揚,塘約道路被越來越多人所討論,而這個堪稱奇跡的發展變化??兩年時間“從國家級二類貧困村到小康村的蛻變”,就實實在在的發生在我們身邊,在全國都在學習塘約道路的時候,在全面推進的精準扶貧工作中,我們占著天時地利人和,更應該學習、學好、學透塘約道路。
塘約的成功,有人說是基層黨建很扎實,有人說是綜合治理搞得好,有人說是深化改革路子新,有人說是“三權”“三變”互動強,每一個分析都在總結著塘約道路的成功。《塘約道路》一書的作者王宏甲在他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我看了是振奮的。貧窮并不可怕,人是需要精神煥發的。農民需要一個精神煥發的村莊。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在這里看到的是一個村莊的新生。這就是意氣風發,就是欣欣向榮。這不是可有可無的。我們大家都需要一個精神煥發的國家。我們個人,也需要一個精神煥發的人生!边@段話深深觸動了我,我們都渴望一個精神煥發的人生、一個精神煥發的社會、一個精神煥發的國家。塘約的成功,是精神的力量。這種精神從何而來,你可以說是絕地求生的勇氣,那為什么那么多同樣貧困甚至更貧困的地方沒有體現出這種精神,好的精神是需要帶動、需要引導的,誰來帶動,誰來引導?我們的黨、我們的基層黨組織、我們的黨員領導干部。
有人探討過,推廣塘約經驗,有沒有阻力,答案顯然是有的,現在很多地方都搞得有專業合作社組織,專業合作社的領頭人,有不少是村委的黨員干部和一些農村帶頭人、能人等,這是當初發展強強聯合的需要,F在如果像塘約那么做,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會不同程度地成為阻力。為什么?因為對比原有模式,他們的利益會受到損害。這個時候要求的就是農村黨組織的黨員干部們要有真正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有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才可能帶動全村人民脫貧致富,使改革真正惠及全體村民。這就需要我們加強黨支部在農村中的領導作用,加大上級黨委的支持力度,我們的黨政領導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我們的黨員時刻牢記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吃苦在前、享樂在后,才能帶動村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勇爭先、脫貧致富的干勁,才能帶出一個精神煥發的村莊,創造一個塘約的奇跡。
努力*的系列講話精神、學習黨章、繼承我們先輩楷模的優良傳統、學習我們身邊的先進榜樣,抓好黨建工作,打造出一個個這樣的黨組織,不僅僅是精準扶貧工作,在黨委政府的各個部門、各個企事業單位、各條戰線,有這樣黨組織的堅強領導,有這種精神的引領和感召,我們才能把各項工作做好,用精神煥發的人生,建設出一個精神煥發的國家。
塘約道路心得體會范文二
《塘約道路》這本書用報告文學的形式,記述了貴州省安順市塘約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左文學,將一個遭遇大洪水災難、瀕臨絕境的山村的村民組織起來,成立農民合作社的故事。塘約道路為農村扶貧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模式,新的經驗;為全國*建設提供一個成功的范例,為三農工作提供了一個新思路,為農村未來建設開辟了一個新的路標。
百年不遇的洪水席卷了塘約的村莊。瀕臨絕境,塘約的村民們卻選擇了一條組織起來的道路:以黨支部為領導核心,建立起“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新型集體組織。由此,塘約從災難中貧困中崛起。災后兩年,塘約從一個村集體經濟空殼村,變成擁有200萬資產、吸引90%的村民返鄉安居樂業的集體化村莊。放眼中國,太多的村莊遭遇留守、空巢的孤寂,隨著生產和生活開支的無情上漲,還有相當的村民陷入增收難脫貧的困境。
作者在書中貫穿了一個觀點:一個好社會,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沒有窮人。這也是*制度優越性的根本體現。過去我們在扶貧工作中為了追求扶貧資金的經濟效益,往往要求農民有了項目才可以爭取到扶貧資金,結果是扶了村里的強者,漠視了村里的貧困者,這就違背了扶貧工作的初衷。而扶持村集體,集體才有能力幫助貧困村民脫困致富。扶貧工作才能落實到根子上。農民有了集體組織依靠,才能制度性地得到政府扶貧工作帶來的實惠,扶貧工作也才能有一個一勞永逸的長久效果。
日,中宣部《黨建》雜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在京舉辦塘約基層建設經驗座談會暨《塘約道路》研討會。
農村如何脫貧?農村基層黨支部該發揮怎樣的帶頭作用?報告文學作家王宏甲撰寫的《塘約道路》(人民出版社出版),敘述了貴州安順壩區塘約村,在一場大洪水洗劫了這個村莊后,大家投票選擇了土地確權入股的股份制合作社的模式,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組織規;倪\輸、裝修、種菜,還用“全村酒席統一辦理”來正村風。黨支部管全村,村民管黨員,人均收入從不到4000元,提升到的10030元,村集體經濟從不足4萬元增加到170萬元。外出打工的人們紛紛返回家鄉,塘約不再是“空殼村”,人們充滿希望地勞動著,實現了從省級二級貧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華麗轉身。《塘約道路》感情真摯、有血有肉,語言質樸,內容更是發人深省,深具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
中國作協副*、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說,這篇報告文學,樹立了一個中國當代扶貧攻堅的典型,讓人震撼思考。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必須牢牢掌握在手中,給人民以希望。塘約的脫貧是扎實的、沒有水分的真正脫貧。
中央黨校教授徐祥臨認為,塘約達到了土地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的利益統一。社科院農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表示,應該明確承包制的必要性,塘約是在承包基礎上的推進、完善,不是簡單地重回集體化。專業化生產才能讓農業領域充分就業。
中國人民大學的劉守英教授表示,塘約經驗一是對農民和集體關系的變革。過去的集體制是模糊產權界定,這里是全面的產權確定;二是對公與私問題的觸及,承包制解決的個人利益,但集體公有財產的歸屬沒有顧及;三是產業分工合作,規模擴大,具備發展前景;四是村治和黨支部的關系,新的村規民約,結合了傳統的村治和共產黨的管理,值得關注。
日前,由中宣部《黨建》雜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塘約基層建設經驗座談會暨《塘約道路》研討會”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行。
連日來,由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著名報告文學家王宏甲撰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塘約道路》一書,在社會上尤其是文學藝術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掀起了不小的漣漪。該書緊扣時代的脈搏,以扶貧攻堅為主題,反映了當下貧困村里普通老百姓的脫貧故事。我們關注和閱讀這本書,不僅僅是看故事的表象,更要讀懂其給我們帶來的雙重啟示。
啟示之一:只要同心協力,就能夠打贏脫貧攻堅戰。當前,各地脫貧攻堅激戰正酣。攻城拔寨、脫貧摘帽,往往越是到最后越是艱難。面對“硬骨頭”,也有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畏難情緒,甚至有的對困難和問題無計可施、一籌莫展。到底如何才能夠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各地都在結合不同實際探索路徑、尋找答案。應該說,塘約村窮則思變,僅僅用了短短兩年的時間,就帶領全村躍入小康村行列的成功做法,為農村的脫貧致富?出了一條新路,為各地扶貧攻堅做出了示范。塘約村之所以能夠攻破碉堡,實現了從省級二級貧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跨越,其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以黨的建設為抓手,干群齊心、同心協力,從而一舉拔掉了“窮根”、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啟示之二:只要扎根人民,就能夠創作出精品力作。生活是創作的深厚沃土,人民是創作的不絕源泉。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夠創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報告文學《塘約道路》一書在藝術上取得成功、產生良好的社會轟動效應,再一次地印證了文藝創作只要扎根人民,就能夠創作出精品力作。該書作者王宏甲以一名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通過一年多在塘約村的深入采訪、寫作,記錄下這個小山村一個個撞擊心靈的真實故事,較為全面地展示了農村波瀾壯闊的畫卷,吹響了脫貧攻堅的勝利號角,凝聚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精神力量,讓人們看到農村脫貧的新路徑、中國農村的新希望。
總之,研討《塘約道路》,更要讀懂其給我們帶來的“雙重啟示”。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善于思考和總結、從一些典型事例中汲取經驗教訓,就一定能夠更好地促進和推動工作、講好中國故事,實現經濟發展和文藝創作的雙贏。
四川上山東理工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01:18江西高考理科533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08:57:21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對比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8:53:39廣東高考455至46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8:49:52安徽上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8:46:45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山東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8: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