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豫發〔2016〕5號)精神,進一步加大對我縣貧困人口的精準扶貧力度,解決全縣貧困人口“看病難、看病貴”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切實減輕我縣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加快我縣脫貧致富步伐,縣委、縣政府決定設立衛生精準扶貧專項資金,全面落實衛生脫貧攻堅任務。為保障工作順利實施,特制訂衛生脫貧攻堅實施方案。
一、指導
認真貫徹中央、省、市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全面落實縣委、縣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根據全縣貧困人口就醫狀況,積極推進醫療救助制度向特殊貧困人口傾斜,落實保障政策,確保解決貧困人口就醫難問題,為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救助范圍
2016?2018年,對全縣經確認的尚未脫貧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衛生精準扶貧。2019?2020年為鞏固階段。
三、救助辦法
縣政府設立衛生專項扶貧資金,在新農合政策補償以及補充醫療政策補償基礎上,對符合救助范圍內的貧困人口進行重點救助。
(一)參合貧困患者在鄉(鎮)衛生院住院者,實行住院費用全免。
參加新農合的貧困患者,首先進行新農合住院補償結算;同時持有低保證的,需要進行補充醫療保險“一站式”結算;在各種保險政策結算之后,參合患者的自付費部分由縣衛生專項扶貧資金全部解決。
(二)參合貧困患者在縣級醫院住院者,患者出院時,只需負擔新農合起付線部分。
參加新農合的貧困患者,首先進行新農合住院補償結算;符合新農合大病補助政策的,同步進行結算;如果患者同時持有低保證的,需要進行補充醫療保險“一站式”結算;在各種保險政策結算之后,參合患者的自付費用在扣除起付線后,剩余部分由縣衛生專項扶貧資金全部解決。
(三)參合貧困人口中,患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房間隔缺損、兒童先天性心臟室間隔缺損、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終末期腎病、重性精神病等10種疾病,在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原則上縣內醫療機構能夠治療的首選在縣內醫療機構就診),實行住院費用全免。
參加新農合的貧困患者,首先進行新農合住院補償結算;符合新農合大病補助政策的,同步進行結算;如果患者同時持有低保證的,需要進行補充醫療保險“一站式”結算;在各種保險政策結算之后,參合患者的自付費用部分由縣衛生專項扶貧資金全部解決。
(四)參合貧困人口中,患兒童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14歲)、兒童先天性肺動脈瓣狹窄(≤14歲),宮頸癌,肺癌,急性心肌梗塞,雙側重度感音性耳聾,發育性髖脫位,尿道下裂,乳腺癌,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耐多藥肺結核,先天性幽門肥厚性狹窄,脊髓栓系綜合征/脊髓脊膜膨出,完全型心內膜墊缺損,部分型心內膜墊缺損,主動脈縮窄,法洛氏四聯癥,房間隔缺損合并室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并肺動脈瓣狹窄,室間隔缺損合并右室流出道狹窄,室間隔缺損合并動脈導管未閉,房、室間隔缺損合并動脈導管未閉,艾滋病機會性感染,I型糖尿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血友病,苯丙酮尿癥,甲狀腺機能亢進,再生障礙性貧血,耐多藥肺結核等重大疾病,在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出院時患者僅負擔5000元以內(含5000元)的自付費部分,其余自付費用由縣衛生專項扶貧資金全部解決。
參加新農合的貧困患者,首先進行新農合住院補償結算;符合新農合大病補助政策的,同步進行結算;如果患者同時持有低保證的,需要進行補充醫療保險“一站式”結算(在縣外就診的,需要回到縣保險公司進行補充醫療保險結算);在各種保險政策結算之后,參合患者的自付費用,扣除5000元以內(含5000元)的自付金額,剩余部分由縣衛生專項扶貧資金全部解決。
(五)為解決鄉鎮衛生院人才匱乏的問題,保障患者到鄉鎮衛生院得到良好的診治,決定對縣級專家到鄉鎮衛生院開展支援工作進行扶持。縣級專家到鄉鎮衛生院會診、手術的,補助300元/人次/例,由縣專項扶貧資金解決。
(六)省、市級專家到縣、鄉醫療機構對口扶貧的,縣衛生專項扶貧資金予以補助,標準按照5000元/人/年發放。
四、專項資金支付程序
為方便參合貧困人口就醫補償,優化其出院結算流程,要求凡涉及上述貧困患者就醫的縣、鄉定點醫療機構,在為其辦理救助手續時實行“一站式”服務。定點醫療機構根據單位實際將該項救助工作與新農合補助進行無縫銜接,救助所需資金由定點醫院先行墊付,定點醫院按月向衛計委(農合辦)提供報賬材料,縣農合辦向財政局申請資金后,及時撥付到定點醫療機構。
對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撥付的對口支援補助資金,由受援單位先行墊付,并持相關資料到縣衛計委申請撥付。
因病致貧貧困人口參加新農合費用,由縣財政根據各鄉鎮提供的名單直接撥付到各鄉鎮政府。
(一)資金管理
專項扶貧資金由縣財政局和衛計委協同管理,總資金由財政局統一管理,支付賬戶設在縣衛計委,具體負責扶貧資金的預算、審核、撥付及監督工作。專項扶貧資金必須嚴格預算管理、專款專用,嚴禁擠占、挪用、貪污、截留,必須補助到位。
(二)定點醫療機構補償
1.醫療救助范圍內的參合貧困人員就診時需持參合患者合作醫療卡、身份證(或戶口本)、鄉鎮政府出具的貧困證明等證件辦理入院登記,并簽訂扶貧資金補助告知協議書;
2.在鄉(鎮)衛生院住院,出院結算時,住院總費用經新農合、各種保險政策補償結算之后的自付費部分,由鄉(鎮)衛生院全部先行墊付;
3.在縣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出院結算時,患者需要支付該醫院的起付線,住院總費用經新農合、各種保險政策補償結算之后的自付費部分,由縣級醫院全部先行墊付。
4.在縣外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主要指本文三之(三)(四)部分),出院后首先辦理新農合補償,需要辦理大病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的,在縣保險機構實行一站式補償。在各種保險政策結算之后,攜帶以下證件資料到其參加新農合所在地鄉(鎮)衛生院按照政策進行相關減免。
(1)參合患者的身份證或戶口本(原件及復印件);
(2)參合患者的度合作醫療卡(原件);
(3)鄉鎮政府出具的貧困證明(原件及復印件);
(4)出院結算發票復印件;
(5)新農合補償單據、大病保險補償單據、民政補充救助補償單據(根據實際提供);
(6)住院病歷復印件(由所住醫院提供,加蓋醫院公章);
(7)診斷證明(由所住醫院提供);
(8)轉診證明或外出務工證明。
度內出生未參加新農合的嬰兒患者,母親參加新農合的,須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戶口本或出生醫學證明書)可享受此醫療救助政策。
5.縣級專家到鄉鎮衛生院會診、手術,費用由受援鄉鎮衛生院先行墊付,并認真統計(專家簽名,留下身份證復印件和聯系電話),縣衛計委每月審核后予以回補
6.省、市級專家到縣鄉醫院對口扶貧,補助5000元/人次/年,由受援縣、鄉醫療機構先行墊付,并認真統計(專家簽名,留下身份證復印件和聯系電話以及扶貧工作總結),縣衛計委每月審核后予以回補。
(三)定點醫療機構報賬
1.為加強資金管理和便于基層定點醫療機構資金周轉統計,專項扶貧救助報賬起始日期為與新農合報賬日期一致,均為上月13日-本月12日,報賬日期為14-16日,節假日順延,無故不得推遲報賬時間。
2.報賬時定點醫院需向縣衛計委提供以下材料:
(1)宜陽縣定點醫療機構衛生精準扶貧補助患者登記表(附件1);
(2)宜陽縣精準扶貧救助資金申領表(附件2);
(3)新農合住院補償表(從新農合系統中打印);
(4)出院結算發票復印件;
(5)鄉鎮政府出具的貧困證明(復印件);
(6)參合患者的身份證或戶口本(復印件);
(7)大病救助,低保、五保補充醫療保險補償單據;
(8)診斷證明;
(9)轉診證明或外出務工證明;
(10)上述文件中要求的專家相關資料
備注:1項為匯總表,定點醫院按照救助類型分類登記填寫,涉及重大疾病、專家會診等的分類匯總,以電子版形式報送,2-9項材料按照所列順序逐份整理。10項按要求提供。
3.資金撥付
縣衛計委在接到定點醫院報賬資料后,組織相關人員對報賬材料進行審核,審核無誤后7個工作日內將救助資金撥付到位。
五、醫療救助期限
9月18日至2017年12月31日。2017年之后,按照自然年度進行計算。
六、有關要求
定點醫療機構及有關部門對我縣特殊貧困人員醫療救助工作要高度重視,將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落實工作責任,確保工作實效。
(一)嚴格執行政策。各定點醫療機構要抱著對貧困人員高度負責的態度,嚴格落實轉診政策及住院標準,凡符合救助人員住院就診,首診醫院必須是鄉(鎮)衛生院,確需到縣級醫院住院的患者必須經過鄉(鎮)衛生院轉診(急診病人除外),因病情確需到縣外就診的患者,必須經縣級醫院開具轉診手續到縣衛計委登記備案,不符合以上就診程序者,不能享受救助政策。
(二)嚴格工作程序。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要認真落實新農合補償審核、公示制度,做到公開、公正、公、透明。
(三)嚴格工作紀律。新農合各定點醫療機構要嚴把入院患者身份關,嚴禁冒名頂替、弄虛作假、徇私舞弊、優親厚友,對違反政策的,從嚴從重從快處理。
(四)嚴格督導檢查。縣衛計委要加強對各定點醫療機構醫療救助工作的督導檢查,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促進工作有序推進,確保政策落到實處。
為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加快全縣精準脫貧攻堅步伐,實現2017年全縣所有貧困人口全面脫貧,與全縣人民同步夠格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全縣集中力量開展精準脫貧攻堅工作。現結合省、市相關文件要求,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脫貧致富的決策部署,立足建設“兩富兩美”新XX,采取精準化識別、針對性扶貧、科學化脫貧的方法,建立精準脫貧包聯機制,凝聚各方力量同向、同心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確保2020年實現全縣所有貧困村和貧困人口一個不落的同步、夠格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二、基本原則
??堅持穩定脫貧原則。加大精準脫貧和扶貧開發力度,進一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升貧困戶自主致富的“造血”能力,力促貧困人口早日擺脫貧困。
??堅持一戶一策原則。建立全縣貧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精確分析查找致貧原因,采取“一戶一策”的方法,科學精準制定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具體計劃與工作方案。
??堅持整體推進原則。把脫貧攻堅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加強水利、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重視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發展,提高貧困人口生活質量。
??堅持群眾參與原則。脫貧攻堅的關鍵和主體是貧困群眾。因此,在脫貧項目的選擇、實施、管理等各個環節,都要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尊重群眾意愿,接受群眾監督。??堅持合力攻堅原則。按照“統籌安排、集中使用、性質不變、渠道不亂”的原則,整合縣扶貧農發、發改、交通、水利、住建、國土、財政、民政、農林等政策性資金,激活企業、商會、慈善組織等社會資源,形成脫貧攻堅工作合力。
三、目標任務
總體目標:按照中央和省、市既定的人均收入2500元(2010年不變價)貧困線和達到“兩不愁、四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養老)標準,到2017年,全縣1.12萬戶、4.88萬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全部跨越2500元(2010年不變價)貧困線,貧困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優勢產業初具規模,教育、衛生、社保等優惠政策惠及所有貧困人群,為2020年同步夠格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階段目標:按照“分步實施、重點攻堅、全面脫貧”的思路,力爭,完成脫貧任務3490戶14800人;,完成脫貧任務3800戶17000人;2017年,完成脫貧任務3910戶17000人。
四、重點工作
(一)完善數據,科學化核查。通過建檔立卡,把真正的脫貧對象及準確信息摸清核準,為精準脫貧提供可靠依據。
??核實完善貧困戶信息,做到“四清”。對全縣所有貧困人口,逐戶調查核實,切實做到“四清”:一是核準家底狀況、致貧原因、收入來源、收入水等基本情況,完善基礎檔案,做到“底數清”;二是核準脫貧門路、需要解決的主要困難,完善問題臺賬,做到“問題清”;三是核準以往扶持情況、扶持效果,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做到“對策清”;四是確定幫扶單位、幫扶干部,實行定戶定人定時定責幫扶、不脫貧不脫鉤的“四定兩不”幫扶機制,做到“責任清”。(牽頭部門:縣扶貧農發辦、統計局;參與單位:縣民政局,各鎮辦、社區)
??核實完善貧困村信息,做到“五有”。對貧困村逐村摸底調查核實,重新錄入縣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切實做到“五有”,即:有村情檔案,包括基本村情、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公共服務、貧困狀況、收入水等;有問題臺賬,包括主要制約因素、以往扶持情況和效果、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等;有需求清單,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則,抓住主要矛盾,提出項目清單;有村級規劃,包括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公共服務、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計劃、金融支持計劃、龍頭企業帶動計劃、科學技術指導方案等;有幫扶記錄,包括領導、單位、干部幫扶工作記錄,以及貧困戶增收脫貧時限。(牽頭部門:縣扶貧農發辦、統計局;參與單位:各鎮辦、社區)
(二)多措并舉,精準化脫貧。以建檔立卡為依據,整合資源,集中力量,確保精準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最大成效。
1.鄉村建設脫貧。對建檔立卡的67個重點貧困村中2097戶9353名貧困人口,通過實施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加強水、電、路、兩委會陣地、衛生室、老年人幸福互助院、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群眾生活條件、提升人居環境水。對建檔立卡中有危漏房等安全隱患的貧困戶,通過實施危房改造、高崖滑坡治理等項目,促使貧困戶住有所居、安居樂業。(牽頭部門:縣扶貧農發辦;參與單位:縣住建局、財政局、交通局、新農辦,相關鎮辦、社區)
2.產業扶持脫貧。對建檔立卡中有勞動和經營能力但無產業途徑的1153戶5085名貧困人口,通過實施產業扶持開發、低收入戶產業扶持、產業化扶貧等項目,鼓勵發展獼猴桃、核桃、苗木花卉、御石榴、手工布藝、土雞養殖等產業,引導開辦小商店、農家樂,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和商貿旅游產業,有效增加經營性收入。(牽頭部門:縣扶貧農發辦;參與單位:縣農林局、畜牧局、農業園區辦、商務辦,各鎮辦、社區)
3.崗位開發脫貧。對建檔立卡中有勞動能力但缺少經營能力的178戶621名貧困人口,設立保潔員、協管員等公益性崗位,鼓勵企業開發愛心工作崗位,吸納和安置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上崗工作,增加貧困戶工資性收入。(牽頭部門:縣人社局;參與單位:縣勞動服務局、城管局、公安局、交警大隊、農業園區辦、工業園區管委會,各鎮辦、社區)
4.搭幫聯營脫貧。對建檔立卡中有經營意愿但經營能力弱的
220戶764名貧困人口,充分發揮種植養殖大戶、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合作、聯營、入股等多種方式,實現搭幫互助,增加貧困戶經營性收入。對吸收貧困戶加入其經營組織體系的企業、合作社等,優先向上推薦申報扶持項目資金。(牽頭部門:縣扶貧農發辦;參與單位:縣農林局、畜牧局、財政局、農業園區辦,各鎮辦、社區)
5.土地流轉脫貧。對建檔立卡中經營不了承包地或經營承包地效率低的409戶1702名貧困人口,由政府引導,支持和鼓勵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優先流轉貧困戶承包地,并優先提供一定的就業崗位,增加貧困戶財產性和工資性收入。(牽頭部門:各鎮辦、社區;參與單位:縣國土局、農林局、畜牧局、農業園區辦、扶貧農發辦)
6.教育保障脫貧。對建檔立卡中因家庭困難致子女難以完成學業的926戶4832名貧困人口,支持其完成從學前到大學學齡的學業教育,從根本上斬斷“窮”根,防止貧困代際遺傳。對貧困家庭小學生、初中生,繼續用足用好義務教育階段各項政策;對貧困家庭高中生,實行免除學費,并給予每生每年2000元的生活補助費;對貧困家庭中高職在校生,除享受國家職業教育資助政策外,通過實施“雨露計劃”等培訓項目,每生一次性給予3000元扶貧助學補助;對貧困家庭在校大學生,通過實施農村貧困家庭大學生助學項目、發放助學金、助學貸款等,幫助其完成學業。(牽頭部門:縣扶貧農發辦;參與單位:縣教育局、人社局、民政局、團縣委、總工會、殘聯、婦聯)
7.技能提升脫貧。對建檔立卡中有勞動能力但缺少職業技術技能的1086戶5265名貧困人口,通過整合培訓資源,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貧困人口經營和就業技能本領,有效增加其經營性和工資性收入。(牽頭部門:縣扶貧農發辦;參與單位:縣科技局、人社局、農林局、農業園區辦、畜牧局)
8.電商創業脫貧。對建檔立卡中有一定文化水、富有創業愿望的317戶1413名貧困人口,發揮我縣“陜西省電子商務示范縣”作用,通過淘寶大學電商培訓,鼓勵和扶持其開辦淘寶網店、開發電商產品、參與物流配送等,實現創業就業,增加收入。(牽頭部門:縣電商辦、扶貧農發辦;參與單位縣商務辦、供銷聯社,各鎮辦、社區)
9.勞務輸出脫貧。對建檔立卡中有勞動能力但無固定收入的1603戶7115名貧困人口,發揮“全國勞務輸出示范縣”、“人力資源大縣”等優勢,定期組織外地企業來武舉辦現場招聘會,積極實施“春風行動”,力促更多貧困戶外出打工,增加工資性收入。(牽頭部門:縣人社局;參與單位:各鎮辦、社區)
10.金融服務脫貧。對建檔立卡中有勞動經營能力但缺少資金的941戶3877名貧困人口,協調金融機構按照基準利率,提供5萬元以下、3年內免擔保和免抵押小額貸款,扶貧資金全額貼息,以及通過小額貸款貼息、運行互助資金、小額貸款等項目,幫助貧困人口發展小微企業、商貿、旅游等經營產業。同時,縣財政設立200萬元精準脫貧攻堅貸款擔保基金,對需要擴大經營規模的貧困人口,由扶貧辦和商業銀行聯手協作發放適度規模貸款,滿足貧困人口創新經營資金需求。(牽頭部門:縣扶貧農發辦;參與單位:縣財政局、勞動服務局,各金融機構)
11.部門幫扶脫貧。對建檔立卡中除扶貧整村推進村之外的貧困村1614戶6107名貧困人口,參照市縣兩級“兩聯一包”駐村聯戶幫扶模式,由縣級部門派駐工作隊駐村包扶,每年投入幫扶和脫貧資金不低于3萬元,連續實施三年,使其全部脫貧。對建檔立卡中其他扶貧對象,通過實施“十聯百包千幫”、“4411”扶貧幫困等工程,針對性地幫助貧困戶有解決生產生活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實現“一對一”脫貧。(牽頭部門:縣委組織部、縣扶貧農發辦、民政局;參與單位:各相關部門)
12.政府供養脫貧。對建檔立卡中656戶2666名特殊貧困群體,按照國家相關政策,由政府兜底脫貧。對貧困老年人,按規定發放基本養老金和高齡生活補貼;對生活困難殘疾人,發放殘疾人專項補貼;對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和“兩癌”婦女,用好新合療等醫保政策,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大病醫療保障范圍予以救助;對符合條件的“五保戶”、孤寡老人等貧困群眾,全部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養范圍。(牽頭部門:縣民政局;參與單位:縣殘聯、衛生局、合療辦)
(三)嚴格督查,精細化考核。一是完善制度。建立完善精準脫貧攻堅目標責任考核辦法,把“減少貧困人口,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貧困戶生產生活水”作為考核黨政部門、領導干部的重要指標,適當增加脫貧攻堅工作考核權重,嚴格獎懲。二是細化責任。把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分解到包抓部門,落實到具體人員,確保各項幫扶措施和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三是嚴肅問效。通過隨機抽查、抽樣調查、現場督查等方式,加強日常督促檢查,發現存在問題,及時督辦整改。嚴格落實目標考核和責任倒查制度,確保精準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實現。(牽頭部門:縣考核辦;參與部門:縣聯合督查室、扶貧農發辦)
五、保障措施
一要強化組織領導。實施精準脫貧,是中央和省、市的重大決策,也是貧困群眾的熱切期盼。為了做好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縣級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縣扶貧農發辦、農林局、民政局等相關單位和各鎮辦、社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扶貧農發辦,負責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的組織、實施、協調、監督、落實等相關工作。各鎮辦、社區也要建立相應機構,落實專門領導主抓,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二要強化責任落實。精準脫貧攻堅工作實行縣上負總責,部門搞幫扶,鎮辦(社區)抓落實,精準到村到戶到人。創新推行縣級領導包鎮辦(社區)、黨政部門包村、科級干部包戶精準脫貧工作責任制,使每個包抓人員身上有擔子、心里有壓力、手里有辦法、措施有實招。嚴格落實“一把手”負責制,層層簽訂脫貧攻堅工作責任狀,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確保精準脫貧工作責任落實到行動中、體現在成效上。
三要強化資金投入。除中央和省、市各類專項脫貧資金外,縣財政每年列支100萬元精準脫貧攻堅專項資金,助力貧困戶脫貧。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和涉農項目資金,集中財力、物力,集中攻堅脫貧。鼓勵社會各界支持脫貧攻堅工作,引導群眾自籌資金,為脫貧項目供強資金保障。同時,主動向上爭取資金,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開辟多元融資渠道,依靠內外力量發展經濟,努力使脫貧攻堅工作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由“給錢給物”型向“幫助上項目、幫助建項目”型轉變。
四要強化服務指導。縣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要指導鎮村干部和群眾按要求實施項目、發展產業,力促早日脫貧致富。各涉農部門要加大對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指導,提高群眾應用科學技術的能力,增強農民群眾整體素質。要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為貧困戶提供新技術、新品種,提供市場信息、農業信息和項目信息,促使更多貧困戶走向產業致富道路。各職能部門要加大行業扶貧力度,統籌使用各種資源,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五要強化氛圍營造。全縣廣大干部群眾要樹立“一盤棋”,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打好“整體戰”、“攻堅戰”,確保各項脫貧措施擲地有聲、落地開花。宣傳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欄、門戶網等宣傳工具,大力宣傳脫貧攻堅工作的重大意義、工作成效,使脫貧攻堅工作家喻戶曉、盡人皆知。要及時總結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大張旗鼓進行表彰,著力營造全社會支持和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的濃厚社會氛圍。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有關2017年村級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