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燈是人,熄燈是鬼”,如此“畫風”,你能想象么?
一個國家部委的項目處長被人舉報受賄上千萬。當反貪總局偵查人員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的“老農民”在簡陋舊房里吃炸醬面……
這是正在熱播的反腐大戲《人民的名義》中的一個場景。劇中的腐敗分子裝得很正、藏得很深,活脫脫一個“兩面人”形象。
追劇的人們,想必看了不會太驚奇。畢竟,藝術源于現實。
還記得“億元司長”嗎?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家中贓款數以億計,清點時連點鈔機都燒壞了。可巨貪如他,時卻很“低調”,穿衣樸素,常騎自行車上班。明明是貪的里子,偏要戴上“廉”的面具,這樣的貪官并不少見。不過,“機關算盡太聰明”,演技再高,總有演砸的時候。“兩面人”的戲段,終究是丑劇。
“這種口是心非的‘兩面人’,對黨和人民事業危害很大,必須及時把他們辨別出來、清除出去。”*多次向“兩面人”亮劍。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也明確提出,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隨著反腐不斷深入,治理“兩面人”已成為從嚴治黨的重要課題。
透視本質,畫出“眾生相”
“兩面人”古已有之,被視為政治公害。荀子曾把“口言善,身行惡”的“兩面人”稱為“國妖”,認為治國者要“除其妖”。
我們黨歷來向“兩面人”說不。黨章明確規定,“反對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為和一切陰謀詭計”。*給“兩面人”畫出入木三分的“眾生相”:
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要別人堅定理想信念,自己卻篤信風水、迷信“大師”;
有的口頭上表態堅定不移反腐敗,背地里對涉及領導干部的問題線索不追問、不報告;
有的張口“廉潔”、閉口“清正”,私底下卻瘋狂斂財……
對號入座,“兩面人”在現實中不乏其人。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曾說了不少諸如“腐敗沒有后悔藥”之類的話,暗地里卻打招呼干擾紀委辦案;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落馬之前言辭“懇切”,請別人監督自己,私下卻瘋狂斂財、多次出入豪華會所;山東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常常把“守紀律講規矩”掛在嘴上,背地里卻全家上陣、大肆貪腐。
一些領導干部做“兩面人”,不僅帶壞一批人,污染政治生態,而且會對社會價值觀造成沖擊、帶來混亂。“沒想到你這濃眉大眼的家伙也叛變革命了!”網友之言雖不無調侃,但其中的焦慮足以灼痛人心。建設清正廉明的政治,必須鏟除“兩面人”這個重要污染源。
除惡務盡,當有“照妖鏡”
識破“兩面人”,清除“兩面派”,得有去偽存真的“照妖鏡”,更得有扶正祛邪的治本良方。
正如《人民的名義》導演李路所言:沒有人臉上寫著“貪官”二字。觀人識人從來不簡單。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不僅要看當面的表現,也要看私底下的行為;不僅要看其一時怎么做,也要看其一貫怎么做;不僅要問同僚的看法,也要問群眾的口碑。“聽其言量其心志,觀其行測其力,析其作辨其才華,聞其譽察其品格”。聚焦一個“實”字,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識別和考察干部,才能不為口號所迷,不為表象所惑,客觀真實地了解干部。
很多案例警示我們,“兩面人”的潛伏期一般較長,“帶病提拔”“邊腐邊升”是其人生常見“劇情”。“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監督缺失,為“兩面人”提供了生存土壤。“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腐敗的馬腳是藏不住的,關鍵要有監督的“火眼金睛”。突出一個“嚴”字,把黨內監督、巡視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各種方式都激活起來,構筑起無所不在的監督網,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環境,“兩面人”就難以遁形,“臺上喊廉、臺下撈錢”的戲碼就再也演不下去。
對于眼下的電視劇,我抱有若即若離的姿態。因為太多的電視劇不是刀劈鬼子的抗日神劇,就是哭哭啼啼的言情荒誕劇。太多的編造的痕跡,太多的雷同的劇情,太多的政治說教。在“宣傳部”的管教并審查通過下,出了這么多的廢品,沒有人擔責的。
但是最一部《人民的名義》電視劇則吸引了我的眼球。上班前談論這部電視劇成為大家的一個話題,午飯時邊吃邊聊還是這部電視劇。回到家里,晚飯后已經恭恭敬敬地坐在電視機前打開了湖南衛視頻道。
是不是因為是反腐的話題?是不是因為寫到了副國級的腐敗?是不是因為把官場的腐敗暴露的淋漓盡致?大家都從不同的視角議論這部新出爐的電視劇。對于我們老百姓而言,這回是在一睹高級干部(副省部級、軍級及其以上)的政治圈、生活圈里的工作狀態與生活細節,零距離看到了不少“神秘”。
好久沒有看到一部電視劇能夠引起如此眾多的老百姓的關注。
為何《人民的名義》的尺度引起關注?
尺度的提法在這部電視劇播出以后成為一個使用率較高的名詞。因為以前有“尺度”控制,這也不讓你寫,那也不許你說。這次不少的突破便成為突破了“尺度”。例如在2004年,廣電總局頒布的一個滑稽可笑的“凈化工程”中規定“電視臺黃金時間禁播涉案反腐題材劇。”
禁播,意味著不許放,不許寫。從那時開始,貪腐在華夏大地上越演越烈。雖不能全部怪罪于廣電總局的這條禁令,但在今天突然看見這樣的電視劇,可謂是一個驚喜!
沒有這樣的突破“尺度”,何來喚醒人民對于腐敗的痛恨!我們這個國家究竟腐敗到了何種程度?政治生態究竟壞的什么地步?《人民的名義》從一開始就把這些令老百姓深深擔憂的問題展現出來了。官員要外逃,貪官豪華別墅被發現。令人目瞪口呆的是一堵墻、一張床、一個冰箱里的2.4億現金。這個來自于原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真實的貪腐事例搬上了熒幕,是在突破尺度上告訴人們:不要被衣著樸素,騎著自行車上班的表象迷惑,腐敗已經到根子上了。
沒有這樣的突破“尺度”,我們很難理解新任市委書記為何要在第一次常委會上請老檢察長上黨課。當我們看到黨員的權利就是為了有資格扛上炸藥包去炸碉堡,入黨只有一天的黨員犧牲在戰場上的情節時,才理解了這樣大尺度的突破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鋪墊。政治生態已經到了危及執政的基礎,一個龐大的政黨將會在腐敗的淤泥中難以自拔。有拍馬溜須擼袖子掃院子鋤地的公安廳長,也有常委會上兩位市委主要領導為公安廳長能不能上副省長這個位置的爭斗,還有為了自己多一票就能瞬間倒戈的小人等等。現實中的政壇塌方(山西),早就嚴峻地向人民提出,不反腐,國家和民族都面臨著威脅。
所以,這樣的尺度必須突破。這樣的突破是一種必然,不值得大驚小怪。如果還在那里干著禁播之類的滑稽事,才是令人驚訝的。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還在播放。就像不少評論指出的,這部劇的“尺度”很大。也許這是觀看者的一個聚焦點、興奮點。
讓老百姓見識了腹黑的育良書記、鉆營的祁廳長、傲慢的達康書記。這些人物在當今中國官場上屢見不鮮。腹黑的狡猾陰險,鉆營的狡詐投機,傲慢的狂妄無知。這樣的“尺度”能夠上了熒屏,能不能說是一種進步呢?
當今的官場上,“龍生龍,鳳生鳳”的怪象由來已久。不是市委書記李達康的老婆,難道能夠當上商業銀行副行長?這位市委書記本人是前任省委書記的秘書。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有“秘書幫”,也有老婆“干政”的先例。就算是“好人”形象的陳巖石曾是常務副檢察長,兒子是該檢察院的反貪局局長。高育良是政法委書記,學生祁同偉就能夠當上了省公安廳長。交錯復雜的各種關系,活脫脫地在展現當今的中國“關系學”。這使我想起了當年大浩劫的時候的那句話“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
難得能夠在一部電視劇中看到舉著火把、打著條幅、喊著口號誓死保衛自己的工廠的工人們。這個場景在大批的國有企業被倒閉、被改制的過程中雖然鮮有所見,但足以反映了當下存在于底層的尖銳矛盾。時不時從瀕臨倒閉的大風廠職工口中聽到對于城管的憤怒之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以為常了。“黑白兩道”的拆遷隊,已經成為個別官府的御用工具,成為點燃社會火藥桶的導火索,在全國各地到處可見,拆遷的血淚史一部震撼國人的悲痛史。劇中拆遷隊居然偽裝成警察強行拆遷令人大開眼界。還有現代元素,大風廠的工人們與拆遷隊的交手被手機直播上網。現實版的一幕再次出現,遭人怨恨的網監請求在場的警察阻止群眾拍攝。理由是“帖子刪不過來了”,外媒要知道了。如此等等,從官場到百姓都在一個反腐的話題中展示各自,有這樣的“尺度”,是引發關注的主要因素之一。
關鍵是這些在熒屏上看到的東西在日常的生活中司空見慣了。只是在嚴控之下,在只能高唱“正能量”之下,基本無法在熒屏上展示。如今展示了,也算是一種進步吧。
在中國(大陸)玩文字的很難。寫什么需要掂量一番,要符合“宣傳口徑”。作品出來了,又要面對審查。七審八審,一部作品很快就被消磨掉了。
沒有自由創作的空間。自由地發揮和創作,除非你的作品不問世。
像《人民的名義》這樣的題材是不應該遇到任何“禁區”的。根本不應該存在所謂的“大尺度”的問題。在一個自由創作的國度,寫什么,怎樣寫,完全是創作家們的事情。你的作品,老百姓歡迎不歡迎才是最高的標準。如果只靠幾個審查官躲在房間里決定一部作品的命運,你還有什么自信而言呢。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的命運》能夠播出是一件幸事。
在我們這個國度,從1949年以來的過程中存在大量可以開挖的題材。例如,舉世罕見的十年浩劫為什么如今成為作家們創作的禁區呢?那么多值得后人們反思的話題如今都被禁言了。周梅森先前的作品《至高利益》差點被斃,《絕對權力》經歷了7次大的修改和8個月的嚴格審查。如此狀況令人心寒啊!
當我們看到小說版《人民的名義》腰封上寫著:“反腐題材作品沉寂十年,2017年橫空出世,著名作家周梅森潛心八年,六易其稿。”
十年啊!一個作家的生命,一部作品的生命能夠經得起幾個十年呢?審查官們,你們的良心何在?你有什么權利來操持這樣的生殺之事?
我看到一篇評論如此說:“人們對于《人民的名義》給予的好評更多是建立在‘難得一見’的基礎上,他們的贊嘆不是來自于該劇本身體現的藝術性,而是‘這也能說’、‘那也敢拍’等驚嘆情緒的異化。由于這十幾年來沒有對比的參照物,說‘好’就顯得很空洞。如果十幾年來‘政治題材’領域是放開的,是充分競爭的,《人民的名義》絕不會贏得現在如此泛濫的好評,想想《1942》中,‘貓湯’都那么多人甘之如飴,不也是這樣的道理嗎?”
寫下這些心得,只想表達一部電視劇解決不了一個國家的反腐問題。但愿管理者在“尺度”上多一點“自信”,對得起老百姓就行!
一名官員被人舉報受賄千萬元,當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衣著樸素的“老農民”在簡陋破敗的舊房里吃炸醬面。檢察院反貪局長陳海在調查行動中遭遇離奇車禍,為了完成當年同窗的未竟事業,侯亮臨危受命,接任陳海未竟的事業……
3月28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定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開播。時隔多年,反腐劇再次回歸熒屏,而且“尺度”頗大??劇中級別最高的貪腐官員“官至副國級”,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貪腐。
本劇導演、制片人李路說:“本劇的力度、布局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電視劇能拍到這個尺度,是國家反腐力度使然。”
原著小說作者、編劇周梅森對記者說:“作為一個作家,如果你不敢寫,或者寫得不痛不癢,你的作品就失去了讀者和觀眾的信任。老百姓是真的關心反腐,對腐敗的切齒痛恨不容置疑。”
沒有人臉上寫著“貪官”二字
江蘇省作協副*周梅森出生于1956年,代表作有《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至高利益》等。他只在徐州市政府掛職過一年副秘書長,并沒有從政經歷,如何寫好官場,“只能說我非常關注這個時代,關注這個時代的政治生態,看透了權力背后的面孔”。
李路告訴記者:“沒有人天生是貪官,沒有人臉上寫著‘貪官’二字。從導演的角度,我更看重的是描繪官員內心世界和人格的演變過程。對人性的挖掘,是反腐劇需要思考的。”
小說中,某官員家屬受賄150萬元,破案過程就來源于南京市浦口區反腐部門的一個真實案件。“我曾經下到反腐第一線,和辦案的同志們聊。我們以前覺得,反腐就是把犯罪嫌疑人抓過來,軟硬兼施,其實不是,是斗智斗勇。像這個案件,完全是零口供辦案”。
當時,受賄的方式是卡,可以用來消費和提現,但寫的不是受賄人的名字,而銀行取款機的監控錄像也因時間久遠已經銷毀,案子一度陷入僵局。但反腐部門的同志注意到,卡里還剩幾千元“零頭”,“就看受賄者舍不舍得這幾千塊錢,如果他拿著這張卡再去取錢或者消費,證據就拿到了。最終,受賄者還是舍不得,拿著卡去買了貴重物品,還和自己的卡合并使用”。證據到手,犯罪嫌疑人立刻被捕。周梅森把這個案子寫進了小說,也成為電視劇中的一個重要案件。
從年輕時候起,巴爾扎克就是周梅森的偶像??巴爾扎克所處的是一個新舊交替、金錢至上的時代,和現在有很多相似之處。“巴爾扎克有一個觀點講得非常好,小說家必須面對現實生活,使自己成為當代社會的風俗史家;小說家的任務不僅在于描摹社會現象,還要解釋這些現象的原因;小說家又必須同時是道德家和政治家。”周梅森說,“巴爾扎克的作品有一個特點,就是對社會思考的追求,這也是我這部小說所追求的東西。”
弱勢群體對貪腐有切齒痛恨
在《人民的名義》中,除了描寫官場,周梅森還花了一半篇幅寫下崗工人等弱勢群體。“我的幾乎每一部小說都會有一定篇幅觸及弱勢群體,這個群體我非常熟悉。”周梅森自己曾是一個煤礦工人,十幾歲就在煤礦半工半讀,1979年離開煤礦后,仍有很多親戚朋友在煤礦工作。
“高樓背后有陰影,霓虹燈下有血淚。一方面,我們改革開放,物質極大豐富;另一方面,兩極分化嚴重,這是非常可怕的。”周梅森在《人民的名義》中寫到一個老工人鄭西坡,工廠破產,工人下崗,他本來是幫助政府做說服工作的,但后來被貪腐官員欺壓,打官司又被司法腐敗壓迫,為了保衛自己的工廠,他被逼無奈搞出一個群體性事件。
“這正是貪腐的可怕之處,侵害了老百姓的權益,敗壞了世道人心,激起了人民的憤怒。”周梅森說,“有些無恥的腐敗官員,連老百姓的救濟款都貪,沒有底線到這種程度。底層老百姓對腐敗有切齒痛恨,我的作品就要寫出老百姓的這種痛恨。”
反腐主題的文藝作品在過去十幾年一度出現空白,反腐劇也在電視屏幕上消失,此次《人民的名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回歸觀眾的視野。周梅森說:“文藝作品對腐敗和反腐敗問題的描寫,也是一種監督。過去我們的文藝作品對這些群體性事件都是回避的,官僚們以為你不寫,老百姓看不到,就能掩耳盜鈴。”
在《人民的名義》中,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淪陷了,老書記、接班者、政法委書記、公安廳廳長、法院副院長、大型國企老總、省會城市副市長……全是腐敗分子;小說中級別最高的貪腐分子更是官至“副國級”。
周梅森說:“我們寫出來,不是要讓人民絕望,而是要給人民希望,引導人民正確地看待這場反腐斗爭。要讓人們知道,像侯亮、沙瑞金這樣的肩負著反腐職責的同志,面對多么大的風險,要讓老百姓相信我們。”
95后剪完片子稱“重塑三觀”
當周梅森剛寫完3集劇本的時候,制片人兼導演李路就與他簽約;為了籌拍這部“很有風險”的電視劇,李路差點抵押了自己的房子貸款,最終,投資方是5家民營企業“個體戶”,而且從不干涉拍攝。
周梅森告訴李路,之前他的《絕對權力》和《國家公訴》兩部反腐劇,審查修改意見有八九百處,這次也要做好心理準備。“結果,這次我們給最高檢影視中心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都呈送了劇本,審查過程比較順利。當下的國家形勢和反腐力度,需要這種重拳出擊的劇。”李路說。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還公開表示:這段時間,我們在審看周梅森編劇、李路導演的《人民的名義》時,一直被這部現實主義大劇感染著……劇中腐敗勢力非常猖獗,形勢非常嚴峻,但看的過程中,每一集都有正面的力量,光明hold住黑暗。從這部劇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溫暖,看到了正義的力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曾有不少人建議李路給電視劇改個更抓人眼球的名字,但他堅決不同意。“先立正,再觀劇。主旋律不是喊口號,也可以拍得很好看。好萊塢電影也是弘揚美國精神、正義戰勝邪惡,商業和娛樂元素并不代表不是正劇”。
《人民的名義》集結了陸毅、張豐毅、張凱麗、侯勇等40多名實力派演員。相比之前傳出的“摳圖演戲”等新聞,李路用“敬業得不得了”來形容這些演員。因為夜戲太多,演員們熬夜是家常便飯,晚飯都常常顧不上。
在《人民的名義》后期制作中,剪片子的工作人員有不少是95后,剪完后對李路說了4個字,“重塑三觀”。“他們跟我說,原來官員是這樣的,生活是這樣的。本來以為是年輕人的父母才愛看的劇,結果發現年輕人這么感動,觀眾是全年齡段的。”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