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最新一期觀后感
篇幅一:
本周六、日央視一套、三套播出的《朗讀者》節目,將以“勇氣”為主題詞。節目中,董卿將與熱衷公益支教的演員江一燕、養育了一對自閉癥孩子的秋爸秋媽、“敦煌女兒”樊錦詩、“體操王子”李寧、單人無動力帆船環球航海中國第一人翟墨以及著名演員汪明荃、羅家英夫婦一起,聊一聊“勇氣”。
熱衷做公益的演員江一燕是個“多面手”:拍照拿過《國家地理》雜志的攝影獎,做公益支教入選過《感動中國》候選人,此外她還寫書、拍電影。但在《朗讀者》現場,江一燕卻坦言:“我小時候是一個很孤獨的孩子,不知道跟誰交流。”后來是“燕子老師”給了她許多勇氣,幾乎重塑了她的生命。節目中,江一燕為燕子老師朗讀了一段真摯的文字。
“體操王子”李寧說,到目前為止他做過的最有勇氣的事不是在世界大賽上挑戰各種高難度動作,而是當初離開運動隊直接去了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小縣城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李寧坦言:“作為運動員,個人的挑戰會大一點,成功也是你,失敗也是你。作為一個企業大股東,一個有決策權的人,是否能衡好最終往哪走,需要勇氣。”現場,李寧朗讀一篇文章獻給帶給他勇氣的李寧團隊和那些伴其成長的人。
從1987年認識到現在,汪明荃和羅家英相識相戀了整整30年。兩人談了22年的戀愛,直到2009年,61歲的“阿姐”汪明荃才和62歲的羅家英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注冊結婚。在《朗讀者》的現場,汪明荃坦言這是她做過的最有勇氣的事:“因為我們倆單身了很久,然后在60多歲的時候才決定結婚,我覺得這實在需要很大的勇氣。”
篇幅二:
如果說“讀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那朗讀,大概是門檻最低的藝術形式。這項人類幾乎天然得的技能,因為電視節目《朗讀者》的熱播,被帶到我們的面前。當我們在談論朗讀時,我們在談論什么?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副教授王明軍,日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
《朗讀者》總導演之一劉欣曾說,這不是一檔讀書節目,強調的是情感,不是孤立地讀一篇文章,而是挖掘文章背后的人和事。看了節目,最打動王明軍的不是濮存昕[微博]這些名人,而是那幾個無國界醫生的從容淡定,那對來自成都的普通夫妻的文藝生活,還有老翻譯家的率真與深情??那些普通人。
王明軍笑言,最初很擔心節目會找一堆明星,變成明星朗誦會,現在看來多慮了。不過,他還是有些擔心:“節目不能用力過猛,不要變成朗讀版的‘藝術人生+感動中國’。朗誦是一個往里走、走向內心的過程,是個讓人安靜而自得的過程,而電視手段又不得不往外走,讓更多人共鳴就不容易安靜。當然,這樣的節目,有總比沒有好。”
節目組還在杭州設置了移動“朗讀亭”。一天,一名75歲的老奶奶在亭子里讀了老伴給她寫的情書。那天是他們結婚50周年的紀念日,病床上的老伴用唯一能動的手,把圓珠筆綁在手臂上,用了兩個小時,給妻子寫了一封歪歪扭扭的情書。這份別人難以辨認的書信,老奶奶每一個字都背得出。走出朗讀亭,她淚如雨下。
王明軍說:“聲音有色彩、有溫度、有個性,能直撲人的心靈。聲音的意義在于人類情感的喚起,營造一個更加鮮明的意象。朗讀一定要回到具體的人、具體的故事。哪怕你不專業,讀得不順、有口音,但那是從你心里發出來的聲音,與你的身體、生活結合在一起,與我們共處的語境產生共鳴。”
有一首歌這樣唱:“有沒有那么一首歌,會讓你心里記著我,就算日子匆匆過去我們曾走過。”歌聲總有跨越時空的力量,喚起當年的情感。而在《朗讀者》中,96歲的大翻譯家許淵沖,講到自己翻譯的第一首詩是因為喜歡一個女同學時,依然露出少年般的笑容。
王明軍說,聽到一首歌,也許你會想起某個時代,但如果這首歌是某個人當年給你唱的,那就是你的私家記憶與時代記憶的交融。所以,同樣的,我們讀一篇文章,也能回憶想起當年讀的時候,在你身邊的那個人、那些事。
王明軍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中國古代,文章一定是要讀的,甚至“詞”這種文學形式,本身就是為了唱;而像“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也說明了朗讀的必然。而且,很多文章形式在誕生之初就是為了朗讀,比如宣言、公告、詔書,“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古代,無論是關于祭祀還是戰爭的文章,都是要讀出來的。
現在,我們從小學語文,顧名思義,語和文是連在一起的,而且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先語后文??先說話,再寫字。只是到了更高年級,除了專業學生,考試只考寫文章,朗讀就被慢慢弱化,脫離了教育范疇。
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中,朗讀變成了純藝術活動,更多與藝術演出畫上等號,不再是口說我心,而是變成了表演。以至于很多年輕人一聽“朗讀”,腦海中會浮現出那些夸張的表演,“啊!母親!”“啊!祖國!”
王明軍說:“這用行里的話說,就是拿腔拿調。自詡專業的人,一上臺,就自然地做出了抒情狀、敘事狀、激動狀。當然,也許他是真激動,但因為有了‘腔調’,就削弱了個性。其實朗讀離普通人不遠,只是它展現出來的樣子離我們遠,形式主義帶來疏離感。”
《見字如面》《朗讀者》等節目的出現,重新定義了朗讀。
王明軍說:“讓朗讀重回我們的情感和生活,這是《朗讀者》正在尋找和回歸的方向,也是這類節目帶來的意義,優秀節目的意義也在于引領和示范。對普通人來說,朗讀可以隨時發生,但在讀的同時還要去聽,多聽一些好的作品,多看一些好的節目。”
至于什么是適合朗讀的文章?王明軍認為,這與每一個朗讀者的認知階段相關。同樣一句“白日依山盡”,小學生和大學生都能讀,只是大學生會有更廣闊的意境和更深遠的想象。王明軍不認可壁壘鮮明地把各個年齡段分隔開來,“你怎么知道孩子不能聽大人讀的東西呢”?
歐陽夏丹讀過一套“家庭背景聲”,里面收錄了羅素等多位名家的文章,關于哲學、藝術、科學、人類社會等。“聲音是一種特別好的伴隨狀態。把這樣的朗讀作為背景聲在家里放,給孩子聽,孩子不一定能跟著讀,也不一定能聽懂,但聽著聽著,就會進入到他的腦海中,孩子也許會受到影響”。
現在,線上有《朗讀者》等朗讀節目的熱播;線下,也有不少年輕人熱衷參與各類獨立書店、出版文化機構組織的朗讀活動。
在王明軍看來,這些活動并非只是大城市文藝青年的專屬:“朗讀是表達情感的方式,而情感不分年齡與身份。設想,一個打工者,辛苦了一天,突然收到從老家寄來的一封孩子的信,他輕輕讀出來,一定會心潮起伏??這是我們人類所共有的感情。不同藝術形式的流行程度不能一概而論,朗讀可能無法超越KTV,但隨著我們閱讀慣、思維慣、心理安靜程度的增加,朗讀會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并喜愛。”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