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第十二期的大家們對青春有各自的見解,我覺得很簡單,青春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發。
只要心中有夢,有目標就應該出發。當我發現兒子內心里有一種憧憬的時候,他已經不是處在十七八歲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正青春年齡了。我在后悔的同時也為兒子作出了一個決定:“放下應考的書本,放棄你不喜歡的工作,出發吧。”兒子聽到這樣的話,我明顯感到他的兩種在打架。一方面他向我喊著:“媽,我已經25歲了呀,我不是十七八歲呀,更何況我沒有上藝校,你知道每年全國畢業的藝校生有多少嗎?”另一方面我發現兒子開始注意看電影了,開始瀏覽一些專業知識了。我的腦子里不停地閃現出兒子曾經給我描述的初中演課本劇的情景,耳畔不停地響起兒子曾經給我學過的老師的話。也正是在那個時候,《開講啦》不同凡響的兩個人,他們的話讓我堅定了信心,敦促我的兒子買下了那張車票。我每每在回憶這些話的時候,總是慶幸自己按時收看了這么重要的節目。今天我當然要重溫一下了,余秋雨說:“去尋找遠方的自己。”李稻葵說:“丟掉選擇,義無反顧。”就這樣,兒子的第一次出發,沒有經過修煉,
沒有做任何準備,只有手里攥著的那張車票。現在我再回想兒子當時說的話,他的膽怯,他的憂慮,我很能理解,因為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在這張白紙上畫上怎樣的圖畫。現在,盡管每次我進行聯想的時候,總要吵自己:“你是普通人,你的兒子現在雖然能寫稿子,能策劃,能執導晚會,這和大導演李安相比還有十萬八千里呀,你怎么敢往一塊兒套呢?”心里這樣數落著自己,還是擋不住要想。李安學成很長時間沒有事做,當他要去學習一技之長準備養家糊口的時候,他的太太阻止了他,告誡他要去做自己夢想中的事。我很慶幸,是我讓兒子踏上了尋找夢的道路,是我讓兒子去為自己的夢想去搏擊,我讓兒子的人生沒有遺憾。
今天是2017年5月9號,兒子又出發了。今天兒子手里攥著的這張車票,與三年前的那一張一樣,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正像17歲的王源說的那樣:“青春需要修煉,通過修煉才能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兒子現在的說法和三年前完全不一樣了,他這樣評價自己這次的離開:“我在這里把該學的東西都學到手了,這里不適合我了,我就要離開。”內心已經充盈了,羽毛已經豐滿了,底氣就顯得十足。
很少出現在朋友圈里的兒子,昨天在朋友圈里說話了:“感謝這一站遇到的每個人!”一向低調的兒子僅僅附了兩張照片,一張是公司大樓的正面,另一張是幾句話:
向前走就這么走
就算你被給過什么
向前走就這么走
就算你被奪走什么
向前走就這么走
就算你會錯過什么
??凡之路
雖然兒子故意說的很輕松:“媽媽,不用擔心,我一個人拉起箱子,背上書包就走了。”想到兒子向下一站出發的時候,沒有告別,沒有爸媽送行,心酸的同時給兒子附上了幾句話:“兒子,說的好!這是你人生的寶貴一站,多拍幾張,和同事朋友拍一些照片,記住它,記住他們,記住你在這里成長的點點滴滴吧!”盡管嘮叨吧,因為這時候,也許媽媽的話能夠撫慰兒子那顆孤獨的心,惆悵的心,傷感的心。
親愛的兒子,盡管不知道下一站的風景怎樣,盡管不知道下一站將會面臨什么樣的曲折與挑戰,你敢于尊從內心,敢于打起行囊,勇敢前行,用你們的話說:“兒子,棒棒噠!”
出發吧,兒子,無限風光在險峰!
曾幾何時,提起文化類綜藝,總是會給人以“小眾”的印象。一些節目即便質量不差也難以引發全民熱潮。然而幾個月來,央視《朗讀者》卻憑借強勢的表現顛覆了大家的想象。從“遇見”到“陪伴”及至“眼淚”“第一次”……之前十一期不同主題的朗讀為觀眾帶來了幾十篇美好的文章和朗讀者背后的故事,也引發了現象級的討論。今晚,《朗讀者》即將迎來本季的最后一期節目。在這場以“青春”為主題的朗讀中,翻譯家屠岸、歌手老狼、導演馮小剛、中國女排總教練郎、青春偶像王源等嘉賓將共同現身一起致敬青春。
電影青春馮小剛:《紅樓夢》曾是童年陰影
節目中,馮小剛坦言小時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星期五機關食堂買電影票然后去禮堂看電影,馮小剛至今還記得自己看過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戲曲版《紅樓夢》,年幼的他還不理解電影中穿著古裝的人在干什么說什么,只覺得十分害怕,甚至看到一半就落荒而逃,于是《紅樓夢》也在他童年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陰影。
熱血青春郎:年輕時靠流淚釋放壓力
32年前,郎在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塊金牌,也創造了堪稱奇跡的五連冠歷史。里約奧運會后,不少媒體報道了郎為女排主攻手朱婷緩解壓力的細節。對于22歲的朱婷來說,作為隊里的重要得分點,重大比賽前的壓力足以壓垮一個人,而郎的信任給了她極大的力量來對抗這份壓力。而在32年前,同樣是主攻得分手的郎,面對東道主承受的壓力絲毫不弱于朱婷。節目中,談起這段經歷,郎坦言:“當年的比賽規則還不同,如果主攻一旦發揮不好就失誤率很高,所以壓力很大,也不敢找隊友說,一說大家壓力都挺大。所以我自己去找袁導聊聊,聊得流眼淚了,我是一個特別愛哭的人。”
節目現場,82歲的郭琨坐在輪椅上,他曾經7次赴南極、長期在極寒環境下工作,多年傷病導致雙腿現在無法行走。當年郭琨接到去南極建科考站的任務時,他說:“事關民族榮譽、國家尊嚴,我就是拼了老命,也得把這件事情做好。”
話題轉到1983年,郭琨、司馬俊和宋大巧3人以觀察員身份第一次代表中國出席第十二次《南極條約》協商國會議,當會議討論到實質性內容、進入表決議程時,會議*拿起小木槌一敲:“請非協商國的代表退出會場!到會議廳外喝咖啡!”會場上的這一“突然襲擊”是中國代表團始料未及的,面對中國在國際南極事務中“落后無權、落后被欺”的局面,郭琨滿腹郁悶,當即立誓:“中國不在南極建成考察站,絕不再參加這樣的會議!”
建站才有話語權。1984年,郭琨率領考察隊員在冰封雪埋的極地世界里艱苦奮斗,創下了僅用40天建成長城站的壯舉。自此,一代又一代的南極科考人員前仆后繼,相繼建立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
在郭琨的講述中,行船的艱難,建站的自豪,特大冰崩的生死考驗……一個個南極故事感染著觀眾。
有個細節更令人感動。在特大冰崩發生時,“大冰山小冰山冰塊把船圍住。隊員們西服也穿上了,胡子也刮了,皮鞋擦得亮亮的,也有寫遺書的。在南極遇到困難和犧牲,也是正常的,為了國家獻出自己的生命,也是光榮的”。
節目現場還展示了一個“破鑼”,那是長城站建成后,隊員們太激動而敲破的。說到這里,曾經激情燃燒的歲月,讓郭琨激動難言。
節目中,新一代南極科考隊員們在地球最南端朗讀了舒婷的一首詩《獻給我的同代人》,獻給所有為建設南極考察站而無私奉獻的前輩們。
如今,冰雪極地正在公眾中掀起了一股熱潮,人們為“愛國、求實、創新、拼搏”的南極精神點贊,為南極考察隊員開拓事業的忘我獻身精神所激勵。
據悉,本周,“雪龍”船船長及船員將走進湖南衛視《天天向上》錄制現場講述南極故事。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惠根也將在《文匯報》“文匯講堂”以《冰世界的中國夢》為題,與嘉賓對話南北極。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