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國家寶藏》有感
博物館是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一個地方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重要文化場所,如果我到一個地方旅游,那么必游之地一定是當地的博物館。期,央視推出了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主角便是九大博物館,這無疑對我來說極具吸引力。本以為會是跟以往的文博節目一樣一本正經的講文物,但這檔節目卻不只于此。節目主打的概念是“讓國寶活起來”,九大館長聯袂鎮場,精選二十七件國寶珍藏,召集二十七位守護人演繹前世傳奇,講解今世故事,每個博物館推薦的三件國寶,交予民眾甄選出一件入駐故宮的“國家寶藏特展”。觀看了兩期節目,我竟是常常眼含熱淚,胸中溢滿了自豪之情,心中久久不能靜。每一件文物都是其背后一個時代的一種文化縮影,第一次能夠身臨其境透過他們去觸摸歷史的厚度和溫度,又不局限于那個時代,被時光洪流所阻隔,而是在今天依然能真實地看到國寶的熠熠光彩。
傾聽國寶的聲音
在人們每天接受到的海量信息中,“文物”、“歷史”可謂是冷門字眼和話題。并不是因為我們忽視它,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明確其重要性。但因著時間鴻溝之巨大、解讀交流之艱難,慣于將它劃定在一個圈內,遠遠地敬畏,鮮有人問津,只有一些專業領域或是愛好之人主動走去了解,久而久之這些文物、這些歷史漸漸附滿了塵埃。又或是通過某一個我們感興趣的點,我們能夠窺得冰山一角,卻距覽望全貌相去甚遠。
這檔節目旨在拉當代人與歷史文物的距離,讓盡可能多的人親國寶,親歷史。與以往的文博節目最突出的不同,就是邀請了二十七位著名演員演繹國寶前世的故事。有人擔心,這樣看似迎合市場之舉最后會偏離了重點,讓明星搶了風頭,節目也就變質了。然而事實證明,節目組做到了,國寶仍是主角,每個人在國寶面前都是滿懷敬畏的,甘當綠葉。而明星的影響力吸引了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來關注我們的國家寶藏。節目對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進行梳理總結,通過電視化的語言和國寶守護人的親述,讓觀眾感受到國寶的生命與熱度,領略中華文明的精神內核,引發情感的共鳴。其雅俗共賞的格局,使得文物不再是陽春白雪,我們普通大眾都可以感受其脈搏。
除了增進了解,也消除了一些誤解,讓我們對國寶有更完整的認識。故宮博物院推薦了一件國寶,是各種釉彩大瓶,器如其名,釉彩與花樣非常“熱鬧”,是乾隆時期瓷器的重要代表。此前,在網絡上流傳著關于乾隆審美的段子,與其他時期瓷器的素雅不同,乾隆時期的瓷器似乎顯得俗了些,網友笑稱是農家樂審美。當我們刷到這些信息,往往笑一笑,也就過了,很少有人去真正了解與求證。此次節目也進行了“官方吐槽”,而吐槽之外也讓我們的了解更深一層次。各種釉彩大瓶,別稱“瓷母”,是我國官窯瓷器中器形最大,釉彩種類最多,工藝最復雜的瓷器,集合從宋代到清代十七種最具代表性的釉彩,脾氣、秉性、品質、燒制溫度各異,齊聚成一個整體,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導致全器盡毀。保守估計,燒制成功的概率是0.0023,堪稱奇跡。瓷母的身上所體現的,不只是登峰造極的瓷器燒造技藝,還有清代國力昌盛時期人們的一種文化自信。其實如果有心去了解,你會發現,乾隆時期也有風格素雅的瓷器。而這些瓷器所映射的,正是瓷器發展鼎盛時期的人文生活,是那個時代的文化縮影。由此,我們是不是應當重新認識一下瓷母呢?
延續在當下的心跳
之前,我們總以為文物只是歷史的代名詞,是古老時間的停格,現在卻又有了不同的認知。云夢睡虎地秦簡,寫于戰國晚期和秦始皇時期,上面是由一個叫“喜”的基層官吏記載著秦朝的律例。透過秦簡我們能看到大時代下一個小人物的兢兢業業,也正是這些小人物才成就了一個偉大的時代。在講述秦簡的今生故事的時候,請上來的竟然是三位警察,原來現代警察的一些工作內容在秦簡中早有記載。《封診式》中詳細記載著關于審判原則及對案件進行調查、勘驗、審訊等方面的規定和案例,其中的與方法一直沿襲至今。甚至最早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概念,在秦簡中都載有;環境保護方面的律例,竟與當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不謀而合。我不禁嘆服古人的智慧,這些律例的精粹一直承襲至今,深刻影響著當下社會的法律工作。原來古老的文物也可以不只停留于那個特定的時代,也可以活在當下,活在我們身邊。文物的時間刻度可以停滯,但它身上所系的人文價值和精神內核卻可以延續傳承至今,影響著后世之人,在今天依然光彩奪目。
傳承與責任
中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的石鼓,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詩文,乃篆書之祖。作為中華民族的文脈,其命運卻是顛沛坎坷,屢在戰亂時遺失,又被先人們歷經辛苦找回,因著他們的不懈努力得以保全至今。1931年,日軍侵華,東三省淪陷,戰火很快蔓延到北。當時故宮博物院,為免上百萬件的國寶遭遇洗劫,決定將一萬三千箱國寶南遷。這場南遷一遷就是十六年,輾轉大半個中國,遭遇了轟炸、流寇、車禍、火災,竟無一件文物丟失。當時的故宮人護送文物南遷,又由他們的子輩負責運回北京,而孫子輩也承襲他們的使命,繼續做故宮的看門人。正是延綿承傳三代的故宮人精神,才使得我們今天能夠在故宮中一睹國寶的風采。這種精神未來也將一直延續下去,數十年如一日,故宮人用一輩子去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守護。
守住文物,也就是守住了歷史文化,守住了中華文脈,守住了民族之根。我一直在思考,作為普通大眾,我們如果不從事文物保護與研究相關工作,對于守護文物、守護歷史,能做些什么?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給出了答案。我們要珍視文物,重視對其的保護,至少從自身做起,懷有敬畏之心,不做有損傳統文化傳承的事情。不讓文物在冰冷的陳列柜里蒙塵,盡可能多地去了解文物,了解其背后的歷史文化,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化精神內核,融入到價值觀形成當中,堅定文化自信,繼承并發揚,守住了文物之魂,也就讓國寶活在了我們心中。
“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我們有多年輕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說出這句話是何等之氣魄,而我們作為華夏子孫,又是如此的有底氣,讓國寶永葆青春,是流淌在我們血液里的責任。就如《故宮守護隊隊歌》中說的那樣??“誰其守之,唯吾隊士”,悠悠中華文化,誰其護之,吾輩護之!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