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矩陣以“經濟發展”與“金融改革”為主,其中“股市”和“資本市場改革”為內核的話題熱度最高,“經濟形勢、經濟走向”、“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國際化”、“雙創”等話題排名靠前。第二矩陣中,關系國計民生的“民生”、“醫改、養老”、“教育”以及“三農”問題緊隨其后。第三矩陣中,則以“國家關系”、“體制改革”以及“安全生態”問題最為集中。
1
經濟發展
1.雙創:實際效益與大學生創業或成未來焦點
(1)“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三大聚類節點判斷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雙創”一詞由此開始走紅。在6月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后,“雙創”再度吸引了人們的注意。直到10月,“雙創”所帶來的實際經濟效益開始凸顯,迎來“雙創”關注的輿論最高峰,一條關于《“雙創”熱潮帶動中關村核心區個稅收入激增》的新聞,以事實以數據說話,為“雙創”贏得輿論肯定。
(2)地方宣傳溢散全國配套政策或推高輿論熱度
從的“雙創”政策傳播效果進行分析,發現地方具備的各類“雙創之星”比賽極大地推動了輿論熱度的不斷上揚,其中,江蘇、安徽、海口等地的表現較為突出。此外,來自兩方面的內容輿論聚合度不斷增強,一方面,隨著年度大學生就業工作的不斷開展,雙創成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新途徑,大學生群體成為“雙創”政策關注的重點人群;另一方面,國務院出臺各項舉措部署建設雙創基地,為發展眾創空間提供支持,相關跟評隨著涌起。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更多相關配套政策的出臺,“雙創”的受關注度會對應提高,而在輿論關注方面上,對“雙創”的效果檢驗與評價將成為未來輿論的主要類型。
2.經濟形勢、經濟走向:“下行說”“崩潰論”干擾輿論
(1)“經濟發展判斷類”相關話題關注度整體抬高
以“經濟形勢”與“經濟走向”為關鍵詞的經濟發展判斷類相關話題,相比有了整體的、較大幅度的抬高。其中,國際化的宏觀背景下探討中國經濟發展成為初的網絡輿論主要切入口。而從地方上來講,北京、山東、浙江、江蘇、廣東、上海、四川、河南、湖北以及河北,成為對經濟發展相關話題最為關注的地區,這也與地方經濟發展水以及經濟發展方式存在聯系。
(2)“經濟下行說”“經濟崩潰論”干擾輿論走向
以“經濟形勢”與“經濟走向”為關鍵詞進行網絡輿論觀察:一方面,發現在上半年,“克強經濟學”等相關表述成為輿論集中的熱點;另一方面,“經濟下行說”與“經濟崩潰論”的相關表述在下半年集中出現,并且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判斷的重要干擾因素?梢灶A見,進入,經濟形勢與經濟走向的話題或將持續走高,僅2月相關話題的討論熱度就同比2月上漲了48%,其中,來自移動端的相關搜索行為同比上漲了43%。
3.中國制造2025:兩會點燃熱點持續關注仍需政策投入
(1)“兩會”節點公布計劃圍攏輿論目光
12月,“中國制造2025”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的宏大計劃,兩會上的這一行動綱領的提出,迅速圍攏輿論目光,成為此議題的輿論熱度最高峰。5月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以專家為主體的評論紓解網民困惑,中國制造2025被稱為是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2)“互聯網+雙創”的中國智造新模式
從現階段來看,“中國制造2025”的輿論關注度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網民對于“中國制造2025”的宏觀規劃、中觀執行以及微觀落實細則仍有較強的求知欲,特別是對國務院正式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解讀,可繼續深挖;另一方面,行業層面極具專業性的發展政策,特別是“互聯網+”與“雙創”帶動下的制造業可能面臨的“智能化”新發展,使得核電、重工以及汽車等工業領域成為輿論重點關注的對象。但是,倘若在接下來的時間,更為細化的內容與具有時效的政策支持不能盡快出臺,“中國制造2025”的熱度將持續維持在低位運行狀態。
4.國際產能合作:與一帶一路等“走出去”戰略相互配合
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中國裝備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來自兩個方面的內容成為“國際產能合作”的輿論熱點,一方面,國務院提出《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引發多方解讀;另一方面,中非產能合作、中哈產能合作以及與“一帶一路”有關的內容與該議題緊密相關,國際產能合作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指導方略。(與“國際產能合作”相關熱詞的輿論熱度排行榜)
2
金融投資
1.金融風險:著眼消解不穩定因子對癥互聯網產品新議題
(1)總理講話成穩定輿論的“壓艙石”
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以來,國內銀行不良貸款持續攀升,銀行風險事件也有發生,金融風險有累積的趨勢。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在金融風險上,中國的確是一個個案性的金融風險,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總理的一番講話,成為穩定輿論的“壓艙石”,同時也成為“金融風險”相關話題的輿論熱度高峰。
(2)互聯網金融產品風險將成新議題
內,關于“金融風險”的話題主要圍繞外匯、金融危機以及系統性與非系統性金融風險展開,較之來看,在話題類型上變化不大。但是在末,互聯網金融風險迅速崛起,成為金融風險議題中的新成員。12月8日,e租寶涉嫌違法經營,接受有關部門調查。1月警方公布e租寶非法集資500多億。隨著e租寶非法集資一事的不斷浮出水面,其他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合法性以及風險性成為普通網友聚焦的核心。在接下來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發展過程中,金融風險將持續成為熱點議題。
2.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國際化:推進步伐與增信釋疑并行
(1)出訪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
相較于“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國家化”的網絡熱度較高,且緊隨匯率波動而發生變化。1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歐元對人民幣6.9795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409個基點,一舉跌破“7”整數關口,再次刷新歐元正式流通13年以來的新低,此信息也成為影響整個“人民幣匯率”相關話題熱度上揚的重要推力。10月*訪問英國,并強調要加強中英金融合作,其核心就是人民幣國際化。隨后的11月30日,多位美國金融和工商界領袖宣布成立在美人民幣交易和清算工作組,尋求在美國建立人民幣交易和清算。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不斷向前邁進。
(2)紓解輿論壓力增信釋疑是關鍵
通過分析,發現與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國際化相關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美元、歐元匯率,石油等重要國際戰略性物資以及SDR等方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圍繞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議題周圍,對國際化的意義以及成功與否的疑問和質疑不斷增多,“重挫”等表述接連出現,未來的輿論可致力于該議題相關內容的增信釋疑。
3.股市下跌輿論震蕩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成年度熱點
的中國股市經歷了諸多的跌宕起伏,資本市場改革也在股市的漲漲跌跌中悄然進行,7月底,有英國媒體表示“不必對中國股市大跌感到驚慌可對中國經濟放心”,這正是在滬指經歷了8年來單日最大跌幅后的一次境外輿論反饋。
關于股市以及資本市場改革的話題熱度,往往會受到來自市場面、政策面以及外交等各個層面的影響。僅2月相關話題的討論熱度就同比2月上漲了246%,其中,來自移動端的相關搜索行為同比上漲了227%。
3
體制改革
1.簡政放權:簡政放權“深切手術”滿足“人民的愿望”
(1)簡政放權縱深化推進獲輿論期待
3月15日,李克強總理表示,政府必須繼續下更大力氣來推進簡政放權,重點包括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推進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探索事中事后監管的新模式等三個方面。5月李克強總理出席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政府在簡政放權方面的努力不斷創造新的輿論高潮。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黨的十八大以來,“簡政放權”始終是改革發展的一大高頻詞。政府深化改革、轉變職能獲輿論熱議和點贊。
(2)簡政放權從“政府端菜”向“群眾點菜”轉變
按照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新一屆政府把轉變職能作為開局第一件大事,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作為改革的“先手棋”。整體上,輿論對于簡政放權的改革措施和成效最為關注。一方面,簡政放權改革成效明顯,對我國改革意義重大。新華社文章指出,簡政放權之于中國,不僅是審批的減少、權力的下放,是“壯士斷腕”的自我革命,更是政府治理方式革故鼎新的跨越。另一方面,簡政放權改革從重數量向提高含金量轉變,從“給群眾端菜”向“讓群眾點菜”轉變。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面對新形勢和新問題,簡政放權的新著力點或成為輿論的焦點。
2.干部不作為:反腐雜音及時得到駁斥
(1)輿論關注整治“干部不作為”文件出臺
“干部不作為”相關內容持續處于較高輿情熱度。其中,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規定》提出,對政治上不守規矩、廉潔上不干凈、工作上不作為不擔當或能力不夠、作風上不實在的領導干部,要堅決進行組織調整;同時,及時把那些忠誠、干凈、敢于擔當的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來。《規定》有關“不作為”的內容引發輿論高度關注。
(2)多方合力回應“反腐使官員不作為”論調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的*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抓貪官、治污吏、糾四風、彰法紀,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但是,在反腐敗贏得廣泛贊譽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諸如“反腐使官員不作為”的雜音噪音。相關部門和媒體及時發文澄清,如7月2日,人民日報刊文《出于公心方能干大事》指出,一些人所說的“出事”,指的并非是工作中的失誤或者改革創新中的失敗,而是涉嫌腐敗。文章強調,在這里,“出事”與“不出事”的分水嶺就在于是出于公心還是出于私心。出于公心,不僅能干事、做好事,而且能成大事;出于私心,“出事”的可能性確實比較大。
3.科技體制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輿論聚焦創新驅動
(1)科技發展重大成就引輿論圍觀
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科技體制改革再發軔獲輿論期待。10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消息傳來,輿論沸騰。同時,屠呦呦女士獲獎,引爆國人對科技教育界存在的問題的討論和反思。
(2)從“藍圖”到“施工圖”
,我國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要求。科技計劃和項目資金管理改革、院士制度改革、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向社會開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央對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指明了方向,繪就了“藍圖”!豆饷魅請蟆吩u論稱,《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10個方面、32項改革舉措以及143項政策措施,突出內容的涵蓋性、制度的可持續性、措施的針對性,被認為是一張脈絡清晰、操作有序的“施工圖”。
4.減稅清費、減輕企業負擔:輿論點贊“惠民紅包”
(1)社會關注減稅清費成績單
以減稅清費增進民生福祉,這是新一屆中央政府一直力推的大事。這些年,從中央到地方,也不斷亮出減免的成績單,“惠民紅包”獲社會高度關注。比如,從2013年新一屆政府履職以來,中央層面已累計取消、停征、減免了42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每年可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約1000億元。在地方層面,僅,我省就取消或暫停征收49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預計為企業減負46.2億元。
(2)清費減稅傳遞出財稅改革理念
4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了清費、降價、減稅等三項措施。輿論對于政府在清費減稅中推進財稅改革極為關注。如有媒體稱,在當前形勢下,清費減稅具有穩增長的作用,同時,也會對財稅改革起到推動作用。具體而言,這些措施傳遞了財稅改革的幾個理念:第一,清費減稅傳遞了宏觀稅費不宜太高的理念;第二,清費減稅傳遞了稅費征繳要透明、合理的理念,并且要接受社會的監督;第三,降低鐵礦石資源稅征收比例,傳遞了稅收要具有穩定器作用的理念。
4
國際民生
1.三農:“三農”發展輿論引導能力不斷提升
(1)輿論關注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3年聚焦“三農”
,“三農”問題繼續被網絡媒體和網民高度關注。輿論對農業農村可圈可點的發展成就予以積極肯定,對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進行了廣泛建言。2月1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聚焦“三農”,引發輿論高潮。,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3年聚焦“三農”,三農問題始終是社會輿論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
(2)三農問題引輿論多角度解讀
12月召開的全國農村工作會議強調,我國已經進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工作要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圍繞“一個目標”,就是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堅持“一條主線”,就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有關三農重大精神、重大政策和重大部署以及黨和*對三農的重要論述一直都是輿論關注的焦點,三農宣傳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目前,“互聯網+”的快速普及,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新形勢下,利用新媒體加強對三農發展的輿論宣傳和引導尤為重要。
2.民生:加強輿論對群眾理性表達民生訴求的引導
(1)民生難題獲民眾普遍關注
加快解決民生難題、早日補齊民生短板,既是廣大群眾的熱切期盼,也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點。1月,*到云南調研,走訪魯甸地震災區等地,深入企業、工地和鄉村。這是中國最高新年來首次離京考察。專家認為,*選擇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作為考察的首站,體現了對民生,尤其是社會弱勢群體民生的高度重視,也會對新一年的民生和扶貧工作起到指導作用。
(2)引導群眾理性表達民生訴求有待進一步加強
民生無小事。兩會事關民生話題相對集中,據法治周末報道,以搜索引擎數據配合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網絡媒體的兩會熱點調查,可以看出普通網友的民生訴求點集中于以下話題:收入分配、食藥品安全、環境治理、就業創業、教育改革、住房保障、養老改革、戶籍改革等。讓人民群眾表達各類民生訴求,是當前民生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問需于民”的客觀要求。隨著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人民群眾的各類民生訴求也日益增多。然而,用各種法外方式表達訴求、“信訪不信法”等現象依然存在,甚至出現“以命抗爭”等極端維權事件,這不僅無助于民生訴求的有效表達,而且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引導群眾理性表達民生訴求應給予足夠重視。
3.醫改、養老:輿論期待破解醫改和養老問題痛點
(1)醫改、養老相關話題活躍度高
(圖片來源:人民網,圖片綜合百度指數2014.3.1?2015.3.6數據)
醫改,是網友一直十分關注的焦點話題。幾年,醫保、醫療、醫藥幾大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推進。據人民網整理數據顯示,搜索引擎上,“大病保險”“醫患關系”“醫藥分開”“新農合”等關鍵詞的活躍,表達著網友對“醫改”的高度關注。
有關“養老”的話題方面,1月14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決定》一經發布旋即引發輿論熱議。
(2)輿論期待破解醫改和養老問題痛點
,有關“醫改、養老”話題極易引發社會關注,社會對相關新動向反映強烈,輿論期待破解醫改和養老問題痛點。比如就醫改問題,央廣網文章曾指出,為什么會步履維艱?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醫改千頭萬緒,比如,掛號難,看病難,既有優質醫療資源不足的原因,也和資源分配不均衡有關。而對于看病貴來說,則涉及藥企、患者、醫生、醫院等方方面面,更涉及政府和市場這兩只手如何權衡,以及良性競爭機制的建立完善問題。
4.教育公: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公發展
(1)教育公措施成效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促進機會公、推動資源配置公,還是實現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全覆蓋,都記錄著我國教育公行進的一串串足跡。同時,有關教育公的負面新聞則極易戳中公眾“痛點”,參與度高,討論熱烈,容易形成重大輿情。
(2)用互聯網重塑教育形態
如今,互聯網技術在生活各個領域不斷滲透。烏鎮互聯網大會上,大眾再次將目光聚焦到了“互聯網+”的概念上。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解決教育不公問題也會是中國發展的重點之一!盎ヂ摼W+教育”成為解決教育公的輿論新關注點。如《湖南日報》文章認為,長期以來,“擇校”是實現教育公公正無法回避、無法繞開的沉重話題。要真正破除義務教育中的“名!鼻榻Y,一個重要途徑是,善借“互聯網+”的臺,實現教育方式、教學手段的創新,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
5
安全生態
1.霧霾治理、生態文明:季節性特征顯著娛樂消解式解讀增多
初與年末是“霧霾治理”話題被熱議的高峰,這也與實際的空氣狀況密切相關。特別是進入冬季,連續數場霧霾席卷華北地區,將“霧霾治理”的呼聲不斷推高。相比之下,“生態文明”的熱度較為均衡,且一直處于高位運行狀態。但由于霧霾對于個人的感官刺激更為直接而強烈,在與霧霾治理有關的話題,如“如何根治霧霾”、“如何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霧霾的危害”以及相關調侃式解讀與表達,將不斷增多。
2.安全生產、產品質量:突發事件沉淀網絡輿論
與“安全生產”以及“產品質量”有關的網絡輿論相當一部分是由突發安全類事件所引發,例如“天津港爆炸”以及“深圳滑坡”等事件,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成為與安全生產有關話題的主要熱議點。而且隨著事件的不斷深入調查,相關責任方逐漸明晰,有關安全生產的網絡輿論繼續下沉,形成了留存在集體記憶中的更深層的認知。
總結
通過對2015政府工作的20組熱詞進行分析,發現與以往有所不同,來自內外環境的新因素、傳播新手段、發展新政策以及輿論生態新特點,均對相關政策以及執行的推廣產生影響,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互聯網+”對經濟工作以及相關網絡輿論影響較大。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推出,不僅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還促進了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不斷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雙創”以及“金融風險”等議題在網絡中的發酵,“互聯網基因”愈發濃重,滲透至其每一步的發展中,成為觀察政策輿情不可忽視的因素。
第二,國內國際兩個輿論場融合加深。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社交媒體打破了新聞傳播與輿論聚合的地理邊界,國與國之間在網絡的環境中界限逐漸模糊。的政府工作相關熱詞,與以往有所不同,無論是“經濟形勢、經濟走向”這樣原本屬于國內經濟判斷的議題,還是諸如“中國制造2025”、“國際產能合作”、“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國際化”這樣原本就與國際局勢緊密相關的內容,在均受到了大量的國際化因素影響。
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的興起和發展給我國政府輿論引導和宣傳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新媒體已經成為輿論的集散地,政府工作中必須加強新媒體建設、提升輿論引導能力和傳播力,利用新媒體占領輿論的制高點,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傳遞社會“正能量”。另一方面,新媒體發展也給政府工作帶來了新空間與新途徑,充分利用新媒體臺加強輿論引導和宣傳,為政府各項工作的展開構建積極的輿論傳播環境。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茖W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