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萍在銀川市崇安社區當了十年支部書記,十年里,她聽到最多的是社區里的大事小情,操心最多的是社區弱勢群體,收獲最多的是居民贊許的笑容。對陳英萍而言,社區黨建不是一個抽象的詞語,而是有溫度有內容,如同一杯熱茶,散發著清香,傳遞著熱量。
筑起夕陽紅之家
崇安社區貧困老人和空巢老人多,他們孤獨落寞的晚景總令陳英萍心酸。怎樣讓老人們得到生活上的照顧與情感上的慰藉,作為黨支部書記,陳英萍時常思索這個問題。在與多方意見的碰撞和溝通下,開辦“社區愛心老年公寓”的想法應運而生,社區下崗女工何寧紅正好有意加盟,于是兩人開始了漫長的“創業”之路。在項目實施前,陳英萍的家人曾勸過她:“你是支部書記,領著黨員學習學習就行了,操那么多閑心干啥,辦老年公寓哪有那么簡單!”這樣的說法,陳英萍聽得多了,但倔強的她卻堅持如故。
轄區內有一棟原銀行職工宿舍的空樓正好符合建老年公寓的要求,在2006年的一年中,她帶著何寧紅跑了無數的路,與各方不斷協調斡旋,夏天驕陽似火、冬日寒風刺骨,她全憑一輛自行車代步,其中之苦無法言表。200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事情終于有了眉目,她們與銀行簽訂了租賃協議,辦理了老年公寓相關手續。并與轄區賓館聯系,低價收購了更換下來的一些家具用品,黨支部、居委會也捐助了八張桌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總面積約3100方米的社區老年公寓終于開業了。許多人都不相信社區能建起老年公寓,陳英萍用微笑作出了回答。
截至目前公寓共收住68名老人,優質的服務為入住老人帶去親人般的撫慰,同時也解決了20名社區下崗職工的就業問題。
燃起心中的希望
崇安社區老舊小區多,貧困人口多,物質生活的匱乏,導致文化上的貧瘠。作為支部書記,陳英萍認為,撐起居民的精神家園,才能讓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社區居民王星梅會畫畫,退休黨員鄧秀英編織技術高……陳英萍把這些能人聚在一起開設培訓班,豐富居民文化生活,還讓下崗失業人員學到了技術,一舉兩得。社區先后組建了合唱隊、舞蹈隊,“周末秦腔戲苑”自樂班、“豫之樂”等戲曲社團也在社區成立。每逢周末,各社團吹拉彈唱好不熱鬧,居民們也享受到了免費的文化大餐。為了讓社團唱出名氣,陳英萍還自費帶領崇安秦腔戲苑走出寧夏,唱到陜西電視臺“秦之聲”欄目組,并且一舉奪得擂主,聲名遠播。
托起溫馨崇安
身為社區黨支部的領頭人,“服務居民”這幾個字在她心頭的分量是沉甸甸的。她帶領社區黨員干部積極開展“溫馨崇安在行動”活動,推出愛心卡,發到每戶居民家中,卡上的愛心提示、求助電話,方便了居民。居民莫鳳英獨自在家摔倒后無法站立,疼痛難忍時,撥打了愛心卡上的救助電話。陳英萍接到電話,迅速趕來將莫鳳英從五樓背下來,及時送往醫院治療。刑事解教人員劉財回到社區后,戶口和住房沒有著落,不穩定,他拿著愛心卡找到了社區。陳英萍不但陪他一起到房管所辦房證,協調派出所落實戶口,還買來鍋灶和柴米油鹽讓他安家。細心的陳英萍還做通了鄰里的工作,動員大伙拋棄歧視,給他關愛。細致入微的幫助象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劉財冰封的心開始一點點融化。一次一戶居民出門后忘記關煤氣灶,廚房濃煙滾滾,正好路過的劉財毫不猶豫地撞開房門,撲向陽臺切斷火源。面對居民的贊揚,劉財說:“是社區黨支部給了我一個家,我為家里做事是應該的。”陳英萍讓崇安社區變成了居民溫馨港灣。
用信念豎起一面旗幟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陳英萍以社區黨員服務站為依托,建立了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為黨員設崗定責,向群眾作出服務承諾,開辦了16個黨員便民服務網點。建立起了黨員責任樓區、黨員聯系戶及社區干部包樓院、支部直管黨員包戶等制度。把每個黨員的情況印在一張小卡片上,制成《黨員聯系卡》,發給社區居民,并在黨員家門口安上了“黨員之家”標牌,黨員亮出身份,讓群眾來監督。居民與社區黨支部的距離越拉越,心也越聚越齊。居民王有俊一人獨居,兩腿殘疾且化膿,陳英萍組織樓院責任區的黨員定期為他打掃衛生,更換繃帶,資助生活費,申請最低生活保障金。王有俊有困難時,隨時撥打《黨員聯系卡》上的電話,便民服務網店為他送生活用品……陳英萍帶領社區黨員筑起了一個愛心家園,讓溫馨流淌在每一位居民的心里。
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眾人拾柴火焰才更高,為了調動起社區黨員的積極性,陳英萍建立了社區黨員代表會議制度。根據多數黨員的意見,社區制作了“故事墻”,倡導健康、陽光的社區文化,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通過社區黨員代表會議制度,及時掌握用工信息,先后為86人解決了就業問題,為300余人申請辦理低保,解決了實際困難。
有付出就會有收獲,在陳英萍的帶領下,崇安社區先后榮獲全國綠色社區、全國學習型家庭創建示范社區、全國先進文化社區、自治區街道社區黨建示范社區、自治區五星級社區等榮譽。她個人也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社區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自治區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先進個人,自治區三八紅旗手、銀川市優秀黨員、銀川市文明市民、銀川市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姜馳,女,61歲,中共黨員,初中文化,現任富錦市硯山鎮福祥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自2000年以來,在村支部書記任上一干就是16年,與全村黨員一道,帶領福祥村走向一個又一個高點。曾榮獲2010年度全國勞動模范、全省“創先、創業、創優”活動優秀共產黨員、全省“百名好支書”標兵等多項榮譽稱號,被評為全國十大最美村官,其先進事跡在央視宣傳報道。
把支部擰成一股繩,治村正風
以前的福祥村土地承包關系亂、財經管理亂、村民心理亂,全村打麻將、偷雞摸狗成風,黨員先鋒意識淡化,是一個遠聞名的軟弱渙散村。2000年3月,在換屆選舉中姜馳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她被大家戲稱為“丐幫幫主”。上任后,她挨家挨戶找黨員談話,為支部找回凝聚力,黨員的精氣神回來了。姜馳帶領支部一班人啃起清理陳欠的“硬骨頭”,因為工作較真,她遭到賴賬不還的村民的惡意報復,即使渾身是傷,她仍然義無反顧堅持工作。憑著一股韌勁,她贏得了全村黨員群眾的一致支持擁護,不僅扭轉了村風民風,也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不到兩年時間里,她為村集體收回87萬元陳欠。
讓黨員在致富中打頭陣,同奔小康
清繳陳欠工作結束后,姜馳立刻把思路轉移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上來。她察覺甜菜種植是能致富的好項目,于是她把自家9.6畝口糧田拿出來作為育苗基地,動員黨員試種甜菜,當年就喜獲豐收,激活了群眾熱情。到2011年,福祥村共發展甜菜面積2000畝,使得福祥村成了名符其實的甜菜種植專業村。經過幾年發展,種植經濟作物逐漸得到群眾的認可,僅此一項農民人均收入就增加了3000元。
隨著市場變化,姜馳與黨員研究并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后,決定從調整種植結構入手,實行“以稻治澇”,來改善福祥村土地低洼、貧瘠的現狀。她帶領村民將全村低產旱田改成水田,目前全村已經發展水田11500余畝。春,在她的帶領下,福祥村建設了68棟現代化水稻育苗大棚基地,100噸水稻催芽車間,滿足了全村水稻種植戶和周邊農戶育苗、催芽需求。
姜馳始終將村支部的服務主線定位在帶民致富上,2009年在全鎮率先建成了總占地面積1.5萬方米、520方米庫房的“福祥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進一步加大投入,硬化場地8000方米,建加油站1個,新建庫房500方米。起,福祥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與富錦市象嶼集團合作,按照“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開展經營。由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土地統一流轉合同,再由合作社與象嶼集團簽訂協議。簽訂了11500畝水田合作協議。由象嶼集團提供資金、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村民提供農機、人工等生產要素,秋收結束后,象嶼集團以高于每斤高于市場價1分錢的價格收購糧食。村企合作的新模式,在確保農民增收受益的同時,還增強了村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帶領黨員分包聯戶,扶貧助困
情為民所牽,心為民所掛,每個村民的冷暖姜馳都記在心里,福祥村不管誰家有困難第一個就會想起她,不管誰家有困難,黨員都是第一個到場。為了幫助村民,她一次次從家里往外拿錢。誰家缺種子化肥,她去商店擔保賒欠,村民到秋還不上,她去還;誰家種地、割地缺少勞力,她挽起袖子就去幫忙;她家的機器長年放在院里,誰家想用,連招呼都不用打。強將手下無弱兵,在她這樣敢拼敢干肯奉獻的精神引導下,年來全村黨員共為村民解決各類問題幾百件,解決生產資金100余萬元,為13名大學生擔保貸款16萬元,為貧困戶捐款2萬元,用行動彰顯了優秀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在她的引領下,福祥村黨支部率先實行了“領辦代辦”服務機制,村黨員干部主動幫助群眾領辦代辦證照審批、惠農補貼、繳費貸款等事務,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