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規劃,“十三五”時期,我省將開展八項綠色行動,實施六項重點工程,將公共機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335萬噸標準煤以內,用水總量控制在1.8億立方米以內。以能源資源消耗為基數,到2020年人均綜合能耗下降11%,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10%,人均用水量下降15%。
據介紹,八項綠色行動包括綠色建筑行動、綠色辦公行動、綠色照明行動、綠色采購行動、綠色出行行動、綠色食堂行動、綠色信息行動、綠色文化行動。其中,開展綠色建筑行動將加強對新建工程項目規劃、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等環節的節能監督管理,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和建設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制度,率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開展綠色采購行動將嚴格執行節能環保產品強制采購制度,優先采購節能、節水、節材產品。開展綠色食堂行動將推廣應用節能節水餐飲設施設備,具備條件的公共機構要安裝餐廚廢棄物就地資源化處理設備。開展綠色文化行動將加強節約能源資源和生態文明建設宣傳引導,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培育生態文明道德。
此外,我省還將實施六項節能重點工程:實施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加快整治小型燃煤鍋爐,城市熱力管網覆蓋區域的公共機構納入城市集中供熱;實施可再生能源應用工程,推廣太陽能光伏、光熱等可再生能源應用,加強廢舊商品、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的分類收集,回收利用率達到80%以上;實施節水節地工程,推廣應用節水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推進落實公共機構土地規劃和有關法規政策,節約集約使用各類土地;實施節能計量統計基礎工程,公共機構的行政、業務、后勤服務及其他功能區域分區計量器具的配備率達到100%;推進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統計信息化建設;實施試點示范工程,繼續做好創建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工作,探索建立公共機構節能“領跑者”制度。
【相關新聞】
把扶貧變成快樂的綠色行動
走出扶貧者的困境
巫燕飛是在末樂公益基金會??生態信任農業發展論壇上成為“網紅”的,但確切說在這之前她已經在當地小有名氣。在論壇上,她遞給藤田和芳先生一袋沉甸甸的凝聚著600多位扶貧志愿者夢想和希望的大米。“我要感謝藤田和芳先生的《一根蘿卜的革命》,正是書中守護大地的經驗,讓我找到了一種快樂扶貧的工作方法,把工作當成事業一樣去努力。”
巫燕飛在論壇上的自我介紹是浙江省衢州富志愿者協會發起人,其實她也是衢州農辦(扶貧辦)的一個處長,一名國家公務員。當她如倒豆子一樣分享志愿者協會的綠色生態扶貧經驗時,一種快樂、自信的情緒徐徐流露,這種情緒十分感染人。
巫燕飛愛笑,在和她交談時,時不時會聽到她爆發的歡樂笑聲。大概只有天性樂觀的人,才會有這樣陽光的情緒。然而,笑聲背后是她對扶貧問題的反思:“在扶貧崗位上12年,常常被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所困繞。”
為什么青山綠水留不住農民外出打工的腳步?農產品為什么會難賣?面對農業農村的困境只能束手無策嗎?
巫燕飛一直思考著這些問題。她在下鄉時關注到一個遠聞名的生姜種植村,十多年來,種植面積成倍增長的同時,畝均產量也從1000斤增長到3000斤,最高可達6000斤。但年來生姜經常滯銷,農民們不僅沒增收,反而減收。村民說,化肥農藥成本年年漲,現在的生姜和以前不用農藥化肥的生姜相比,更容易腐爛,每年的儲存成本也高了不少。“市場缺的是綠色生姜,大規模種植求量,勢必不能精細化管理。如果改重產量為重質量,那么就能充分發揮扶貧重點村的生態優勢了。”
“農藥化肥,既是化解人類饑餓、護航糧食安全的利器,也是一柄影響環境的雙刃劍。”巫燕飛援引了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新發布的《農村綠皮書》中的觀點。
作為一個參加工作25年,一直和農村、農民打交道的扶貧人,巫燕飛很想找到一條能激發貧困農民內生動力、可持續的、依靠一方水土就能脫貧的道路。
3月15日,在總結多年扶貧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她和其他5位志同道合者共同發起了富(扶貧)志愿者行動。藤田和芳的《一根蘿卜的革命》,更讓她豁然開朗。
“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啟示,一是農村貧困有深層次的原因。以前我認為是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難以避免,但從來沒有從文化層面理解農村的貧困。實際上工業社會所推崇的擁有大量物質即為幸福的價值觀,給我們的農業、給環境帶來了危害。二是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有機可以改變世界。三是我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辦法,就是我引以自豪的扶貧志愿者行動。”
對待農產品就像對待孩子一樣
巫燕飛談扶貧工作,總愛把有尊嚴的扶貧掛在嘴邊,她認為貧困對象是有能力的,只是沒有被激發。
這個觀點源自她和朋友們連續3年精準幫扶的一位低保戶陳地泉的脫貧故事。
陳地泉當時61歲,是一位吃了10年低保的低保戶。和很多的貧困農民一樣,家里破破爛爛,房子只有三面泥墻,一面是山壁。怎樣對他進行幫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陳地泉無法進行大強度的種植生產,但是他所在的萬川村,有大片荒蕪桔園、荒坡草地,適合養羊。“養羊是陳地泉自己選擇的,他還是蠻會因地制宜的。”巫燕飛笑著介紹說,2013年陳地泉之所以敢走上養羊脫貧路,就是因為當時駐村指導員對他承諾,“不管你種什么養什么,都會幫你賣。”
從此,陳地泉對扶貧干部的話言聽計從,學習技術主動積極,遇到困難虛心向鎮農技員請教。巫燕飛說:“從事綠色農業的人,對待農產品就像對待孩子一樣。生態農業不是工業生產,不是流水線。”
陳地泉之前從來沒有養過羊,但他對羊的照顧十分細心。1月,市出入境檢疫局檢測中心對陳地泉的羊進行了質量抽檢,結果顯示,各項指標都非常好。他為此每年能夠穩穩增收5萬元(毛收入),這是他這輩子掙得最多的錢。
3年前,陳地泉見人不敢大聲說話,說自己是個沒用的人;3年后,他因為自己擁有養羊的技術,“過年可以想買什么就買什么”。3年前,陳地泉的女兒見人不愛說話,也不愛笑;3年后,小女孩陽光開朗很多,燦爛笑臉是自家羊的廣告形象代言人。
陳地泉的改變,被寫進了巫燕飛“扶貧在路上”的工作日記。她寫道,事實證明,難以外出就業的農村貧困者甚至體弱殘疾的低保戶人群,他們是有能力生產出優質的綠色農產品的。他們沒有資金、信息、技術等優勢,但他們大多生活在生態環境優美的山區里,擁有優質的自然資源和大把的時間,他們有從事精細化生態農業的優勢。只要給他們信心,補長銷售的短板,就可以實現脫貧致富,這是最有尊嚴的、可持續的扶貧方式。
讓普通的農民也能種出綠色好大米
3月15日,踐行“社會支持農業”扶貧志愿者行動的富志愿群正式成立,巫燕飛說這是值得紀念的一天。
富,諧音“扶貧”。受“社區支持農業模式”和藤田和芳守護大地協會的經驗啟迪,她認為應該把黨團組織、公益組織、社會各種組織資源都盡量整合到扶貧工作中來,提出“社會支持農業”扶貧志愿者行動,探尋一條有的綠色扶貧之路。
巫燕飛留意到,既要糧食豐收,又要涵養生態,中國農民用一種“稻田養魚法”就輕松破解了難題。喜歡中國哲學文化的巫燕飛堅信,她的農民朋友一定可以用東方智慧去破解農民增收和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
一開始,“社會支持農業”扶貧志愿者行動進行得并不順利。首先是如何確定幫扶項目?考慮到農民第一次從化學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型,巫燕飛認為起步階段信心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選擇農民熟悉的種養殖項目,同時又是消費者最需要的農產品項目。這樣農民種養殖成功率高,農產品銷售壓力小,轉型容易成功。
在扶貧志愿者的推薦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扶貧行動選擇在錢江源頭、國家森林公園的開化齊溪鎮嶺里村推行種植綠色生態大米眾籌項目。不施化肥和除草劑,既
保護了源頭的水、土和環境,也保證了大家能吃上綠色健康的大米。
但對此質疑聲不斷。有人認為種植過程沒有農藥化肥根本不可能,“稻魚共生”只是一個傳說;也有人質疑農民不會種,還有人認為生態大米產量超低、成本超高,根本消費不起。
面對這些質疑,也為了促進綠色生態技術的分享交流,巫燕飛組織了本地有機農場“一畝耘心”和開化嶺里農民的綠色大米種植PK賽。有十多年有機種植經驗的臺灣農人和零基礎零經驗的嶺里農民的PK賽究竟誰能羸?在富(扶貧)志愿者的全程見證下,最終結果是兩者均達到了國家綠色標準以上,其中在5種有害重金屬含量的嚴格指標面前,嶺里大米更勝一籌。這無疑證明了只要生態好,普通農民也能種出好大米,質疑就這樣變成了信任。
嶺里村“化學種植”和“綠色種植”的“競賽”也在同步進行。農民朋友和志愿者們發現,用農藥化肥耕種的稻田,墨色深沉。不施化肥和除草劑的稻田,青翠淡雅,撥開稻株,青蛙和石斑魚在清澈見底的水中自在暢游,被志愿者們親切稱為“沒有化妝的稻田”。
些年,有機農業悄然興起,卻很難被大多數消費者接受。除了價格過高外,最重要的是缺乏消費者的信任。巫燕飛說,發展生態農業,“信任”比“種”還難。富協會要求所有被幫扶的農戶承諾,公開生產地點、技術、過程,因為這是“沒有秘密的食材”。富志愿者全程參與生產過程,與貧困農戶建立精準幫扶關系,以輕松快樂的方式,實現了既幫助貧困戶種又幫貧困戶銷,最終形成人與人之間信任關系的良性互動。
“要讓農民無后顧之憂,他們才會按照消費者的需求去改變生產方式。”巫燕飛說:“短期來看,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好像成本比普通農業高,可要是算上環境成本、健康成本,還會是這樣嗎?”
巫燕飛談到此前在新華網上看到一篇《丹麥地下水資源保護措施與經驗》的文章。文章提到,許多丹麥人在日常生活中傾向于購買完全不用農藥和化肥的有機食品,寧肯多花錢也要為環保盡一己之力。她現在也開始力所能及地行動起來。
去年10月,嶺里村25畝零化肥零除草劑的稻米成熟了,畝產650斤,9000斤大米,10元一斤供不應求。大米的銷售收入加上志愿者體驗帶給農民的其他收入等,共計增收10萬元。志愿者們欣喜不已,希望能借參加生態信任農業發展論壇之機,面謝倡導生態信任農業的藤田和芳先生,于是有了開篇的一幕。
富,是扶貧工作新的長征路,也是人生的修身路
富給巫燕飛帶來很多扶貧的快樂。扶貧路上的同志越來越多,力量越來越大。特別是以前對農業從不感興趣的人積極參與農業,關注農村貧困群體。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干一件有意義的事,這種快樂和甜蜜是從未有過的體驗。
“快樂是很重要的,因為扶貧就像有機農業一樣,是一件長久的事情,如果沒有快樂實在是無法堅持的。我覺得人需要物質滿足,也離不開精神需求。有機農業在不斷提供美味的同時,更是一個東方文化的集合,我們要把有機農業文化的集合優勢發揮出來。”
談起精神的力量,巫燕飛說每一個綠色扶貧的故事都是一個自強不息的勵志故事。周三快樂聚、公益演出、旗袍秀、公益烘焙等,富快樂文化吸引更多人參與綠色扶貧。不到一年的時間,富志愿者群從52名成員,發展到629名;70多名志愿者放棄休息時間趕來參加富大會,參與討論。這說明富的路既順應市場需求,又順應人心向善的社會發展規律。
“做富協會還有一種快樂叫學以致用。”巫燕飛熱愛閱讀,除了《一根蘿卜的革命》,她還經常向朋友們推薦梁漱溟的書,以及《跟毛澤東同志學工作方法》。她說從梁漱溟那里學習如何獨立思考、知行合一,沉下心來做好鄉村工作。同時用毛澤東同志的工作方法應對扶貧路上的問題和挑戰。
巫燕飛還說,富是她扶貧工作新的長征路,也是她人生的修身路。她把全國扶貧模范趙亞夫奉為自己的榜樣,因為趙亞夫說,只要生態農業做好了,扶貧是自然而然的事。她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們應該更關注山水,關注生態,而不應只對扶貧成果感興趣。
巫燕飛感性,能寫出《十里春風不如你??愛生活就是最美的詩》這樣的文章;她也理性,用一篇《選擇一條不坦的路,你后悔嗎?》回應一些人的質疑。愛富(扶貧)源于愛自然、愛生活,這是把扶貧變成綠色行動的動因所在。
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
時間:2025-05-22 09:41:01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37:39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