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總共包含有4個區、8個縣,分別為潞州區、上黨區、屯留區、潞城區、襄垣縣、順縣、黎城縣、壺關縣、長子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以下小編整理了關于長治的相關介紹,以供參考。
長治市有幾個區、縣?
答:長治市有4個區、8個縣(行政區劃2020年8月)。
長治市:潞州區、上黨區、屯留區、潞城區、襄垣縣、順縣、黎城縣、壺關縣、長子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
長治市下屬各區、縣、縣級市詳細街道、鎮劃分數據(統計用城鄉劃分):
潞州區:東街街道、西街街道、英雄南路街道、英雄中路街道、紫金街街道、太行東街街道、太行西街街道、延安南路街道、常青街道、五馬街道、長北街道、故縣街道、老頂山鎮、堠北莊鎮、大辛莊鎮、馬廠鎮、黃碾鎮、西白兔鄉、長治市漳澤工業轉型試驗區管理委員會社區、長治市老頂山旅游開發管理中心。
上黨區:韓店鎮、蘇店鎮、蔭城鎮、西火鎮、八義鎮、賈掌鎮、郝家莊鄉、西池鄉、北呈鄉、東和鄉、南宋鄉、振興新區、上黨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治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治縣部分、信義開發區。
屯留區:麟絳鎮、上村鎮、漁澤鎮、余吾鎮、吾元鎮、張店鎮、豐宜鎮、李高鄉、路村鄉、河神廟鄉、西賈鄉、西流寨開發區、康莊工業園區、上蓮開發區、屯留縣經濟技術開發區。
潞城區:潞華街道、成家川街道、店上鎮、微子鎮、辛安泉鎮、翟店鎮、合室鄉、黃牛蹄鄉、史回鄉、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襄垣縣:古韓鎮、王橋鎮、侯堡鎮、夏店鎮、虒亭鎮、西營鎮、王村鎮、下良鎮、善福鄉、北底鄉、上馬鄉、富陽工業園區、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
順縣:青羊鎮、龍溪鎮、石城鎮、苗莊鎮、杏城鎮、西溝鄉、東寺頭鄉、虹梯關鄉、陽高鄉、北耽車鄉、中五井鄉、北社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
黎城縣:黎侯鎮、東陽關鎮、上遙鎮、西井鎮、黃崖洞鎮、西仵鄉、停河鋪鄉、程家山鄉、洪井鄉、黎城縣經濟技術開發區。
壺關縣:龍泉鎮、百尺鎮、店上鎮、晉莊鎮、樹掌鎮、集店鄉、黃山鄉、東井嶺鄉、石坡鄉、五龍山鄉、鵝屋鄉、橋上鄉、常開發區、壺關縣經濟技術開發區。
長子縣:丹朱鎮、鮑店鎮、石哲鎮、大堡頭鎮、慈林鎮、色頭鎮、南漳鎮、嵐水鄉、碾張鄉、常張鄉、南陳鄉、宋村鄉、長子經濟技術開發區。
武鄉縣:豐州鎮、洪水鎮、蟠龍鎮、監漳鎮、故城鎮、墨鐙鄉、韓北鄉、大有鄉、賈豁鄉、故縣鄉、上司鄉、石北鄉、涌泉鄉、分水嶺鄉、武鄉經濟技術開發區。
沁縣:定昌鎮、郭村鎮、故縣鎮、新店鎮、漳源鎮、冊村鎮、段柳鄉、松村鄉、次村鄉、牛寺鄉、南里鄉、南泉鄉、楊安鄉、沁縣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
沁源縣:沁河鎮、郭道鎮、靈空山鎮、王和鎮、李元鎮、中峪鄉、法中鄉、交口鄉、聰子峪鄉、韓洪鄉、官灘鄉、景鳳鄉、赤石橋鄉、王陶鄉、沁源經濟技術開發區。
山西長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長治高新技術開發區城北街街道。
【地理位置和面積范圍】長治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均海拔1000米,地處太行山之巔,有“與天為黨”之說,史稱“上黨”,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在這里留下“上黨從來天下脊”的美麗詩篇。長治市地處北緯35°49'—37°07',東經111°59'—113°44'。東倚太行山,與河北、河南兩省為鄰,西屏太岳山,與臨汾市接壤,南部與晉城市毗鄰,北部與晉中市交界。東西長150千米,南北寬140千米,總面積為13955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的8.90%。2018年11月行政區劃調整后,市轄區面積2631.3方千米。
長治全景
【地質地貌】長治市域主要由長治盆地及其周邊山區兩種地貌單元組成。武鄉—襄垣—潞城—壺關以東的中山區,主要為下古生界碳酸鹽巖地層分布區;襄垣—長子縣之間的長治盆地,主要為新生界松散堆積的紅土、黃土分布區;武鄉—沁縣—屯留—長子一線以西的低中山區,主要為上古生界碎屑巖地層分布區;太古界變質巖、中元古界長城系石英砂巖及石炭系鐵鋁巖僅零星分布。地層出露總厚度約11500米。
長治市地處黃土高原東南緣,從全市整體地貌看,山巒起伏、地形復雜,總體呈盆地狀。最高點為沁源縣太岳山主峰之一,海拔2541米,最低點為順縣濁漳河出境處,海拔標高380米,最大切割深度為2161米。長治市地貌大致可分為山地、丘陵、盆地、河谷4種類型。
【建置沿革】長治古稱“上黨”,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據沁源縣華坡遺址考古證明,舊石器時代這里已經有人類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中后期,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在這里充分發育。禹分天下(中原地區)分九州,境內屬冀州。殷商時為黎國,屬冀州。春秋時赤狄人曾建潞子嬰兒國,后并于晉國。戰國時,韓首置上黨郡,后歸趙國,治所在長子。
秦統一六國后,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上黨郡即為其中之一,轄區涵蓋晉東南全部及晉中一部分。東漢沿用秦制,上黨郡屬并州。建安十八年(213),上黨郡入冀州。
三國魏黃初元年(220),上黨郡復歸并州。西晉永興元年(304),上黨郡屬前趙,建興中(313—317)歸后趙。后上黨郡歸西燕。太和五年(370),苻堅滅燕,上黨郡入后秦。太元十一年(386),慕容永稱帝于長子,上黨郡歸之。北周建德七年(578),分上黨郡置潞州(是為潞州建置之始),上黨郡屬焉。州得名,因潞子之國。
隋開皇三年(583),上黨郡廢,移潞州于壺關。大業元年(605),改潞州為上黨郡,隸冀州。唐武德年間(618—627),改上黨郡為潞州,并置都督府。開元十七年(729),以玄宗歷試嘗在潞洲,置大都督府,并置上黨郡。開元二十一年(733),潞州、上黨郡屬河東道。大歷元年(766),置昭義軍。五代后唐莊宗初,置潞州。梁末帝時(913—914),改為匡義軍,歲余,唐滅梁,改為安義軍。后晉(936—947),復為昭義軍;后漢、后周(947—960)因之。
宋代,太興國初(976為元年),改昭義軍為昭德軍,后為潞州。元豐年間(1078—1085),為隆德府、大都督府、上黨郡、昭義軍,隸河東路。建中靖國元年(1101),昭義軍改為威勝軍。崇寧三年(1104),復為隆德府,后為昭德軍。金代(1115—1234),潞州隸河東南路,天會六年(1128),置潞南遼沁觀察處。
元代(1206—1368),潞州屬晉寧路。初為隆德府(行都元帥府事)。太宗三年(1231),復為潞州,隸陽路。
明洪武元年(1368),沿用元制。初,潞州隸行中書省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隸山西中書省,九年(1376),隸布政司。嘉靖八年(1529)二月,升潞州為潞安府,設潞安兵備,分巡冀南道,治潞安。
清代,沿用明制,潞安府治今長治城。
中華民國元年(1912),實行省、道、縣3級制,廢潞安府,原潞安府所領各縣均屬冀寧道。同年4月,于今長治市置潞澤遼沁鎮守使署;民國5年(1916)改為潞澤遼沁營務處。民國13年(1924),撤銷營務處。民國19年(1930),撤銷冀寧道,各縣直隸山西省。民國26年(1937),山西省政府(閻錫山政權)置第三、第五專區。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以太行、太岳山為依托,建立抗日根據地。
1945年10月8日,長治解放。當月中旬,長治市(縣級)建立,隸太行四專區。1946年6月,長治市升格為地級市,直隸太行區。1950年3月,長治市改為長治工礦區(縣級)。1952年3月,工礦區復為長治市,并恢復為地級市,由長治專區代管。1953年7月1日,長治市改由山西省直轄。1958年,長治專區改為晉東南專區,代管長治市。1971年,晉東南專區改為晉東南地區。1975年,長治市復由山西省直轄,設城、郊兩區。1983年9月,長治市轄城、郊兩區和長治、潞城2縣。1985年5月,晉東南地區撤銷,晉東南地區所轄順、壺關、黎城、屯留、長子、武鄉、沁源、襄垣、沁縣,劃歸長治市領屬,長治市轄2區11縣(市)。1992年11月,經山西省政府批準,長治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1994年,潞城縣正式撤縣設市,隸屬長治市管轄。2015年2月,長治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潞州區
潞州區隸屬于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太行之巔、漳河之濱的“上黨盆地”東部邊緣,總面積380.6方千米,人口86萬,是長治市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信息、金融、交通中心。
2.上黨區
上黨區,隸屬于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山西東南部,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南緣。
上黨區歷史久遠,早在一萬多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曾在此建耆國、嘗百草、教農桑,完成了從遷徙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的轉變。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趙“長之戰”后,上黨屬秦,始置上黨郡。
3.屯留區
屯留區,隸屬于山西省長治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屯留區歷史悠久,自西漢置縣至今已2300余年,于2018年11月撤縣設區,是長治市四個市轄區之一。屯留區自古有“古韓要地”“三晉通衢”之稱。
4.潞城區
潞城區隸屬于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東北邊緣,距長治市中心20千米。
縣
5.襄垣縣
襄垣縣,隸屬于山西省長治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正中,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之北。
襄垣人文景觀獨特,古有八景,即:寶豐晴雪、獅山晚照、涼樓盛觀、漳江春渡、市橋懷故、韓山獨秀、仙堂舊隱、甘泉嗽玉。
6.順縣
順縣隸屬山西省長治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東部,縣域面積1550方公里 。抗戰時期順縣是太行抗日根據地的一部分,朱德、楊秀峰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戰斗。
7.黎城縣
黎城縣,山西長治市轄縣,古稱黎侯國,太行山革命老區,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是山西省“東大門”,素有“三省通衢”之稱。
8.壺關縣
壺關縣,隸屬于山西省長治市,位于山西東南部,東與河南省林、輝二市相連,西與長治市為鄰,北與順縣隔界,南與陵川縣壤,總面積1008方千米。
故西鐵路、蔭林公路橫貫壺關縣境,是國家中部地區經濟開發的重化工基地。
9.長子縣
長子縣,隸屬于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南側,全縣總面積1029方公里。
長子縣歷史悠久,因上古時期堯王大兒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縣名。長子縣交通便利,古為晉豫通衢、秦晉通衢。
10.武鄉縣
武鄉縣,隸屬于山西省長治市,位于太行山西麓,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最北端,境界狀似橫跨太行、太岳兩山之間的“如意”。武鄉西漢置縣,有2000多年歷史。
11.沁縣
沁縣隸屬于山西省長治市,地處晉東南地區北部、太行、太岳兩山之間,居太原與長治的中軸線上,自古就有“冀州門戶、潞澤咽喉”、“煤海中的綠地”、“北方水城,中國沁州”之稱。
12.沁源縣
沁源縣,隸屬于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東麓,長治市西北部,東鄰沁縣,南接屯留區、安澤縣、古縣,西連靈石縣、霍州市,北靠遙縣、介休市。是晉東南、晉南、晉中交匯之地。
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
時間:2025-05-22 09:41:01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37:39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