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尋根溯祖
出自祁姓,為杜氏后裔。舜時,封堯的兒子丹朱在唐,丹朱再傳至堯裔孫劉累,后劉累遷居魯縣,稱系韋氏,商末,遷于唐。周成王時,唐被滅。唐貴族遷到杜,為伯爵國,稱唐杜氏。周宣王時,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稱杜伯。桓因宣王一寵妃誣告被屈殺后,其兒子隰叔投奔晉,為士師,他的兒子士?以官名為氏,子孫稱為士氏。士?的孫子士會任晉中軍元帥,執掌國政。士會先得到封邑隨,后得到范邑,所以又稱隨會、范會,他死后,又稱范武子。他的子孫后分為士氏、范氏和隨氏。后有范文子、范宣子、范獻之,世代為晉國上卿。晉靜公二年,范氏或遷入魏國或遷入秦,或遷至南陽。 范氏又有外族一系。晉時,南蠻有林邑王范文,初為夷師范椎之奴,后為林邑王范逸輔佐,后因林邑王無子,范文自立為王,使這一支范氏不斷繁衍壯大。
二、遷徙分布
西周成王時,其祖遷于杜。公元前4世紀中葉,范氏遷入魏。西漢以前范氏部分人遷至南方。漢代至南北朝時期,范氏分布更為廣泛。據范氏族譜記載,唐僖宗乾符元年,由于中原戰亂,河內人范坤舉家18口徙居浙江杭州,后移江蘇南京,再徙福建寧化黃竹徑,是為范氏入閩始祖。至宋代,范氏稱盛于福建,人才濟濟。此后,范氏除在閩南一帶發展繁衍外,又分出廣東海陽、嘉應、梅州、大埔、長樂、陸豐、饒,湖南寶慶、長沙等支派。從明末開始,閩、粵范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有的進而遷至海外。宋代以前的范氏名人,大都出自今河南。 (還有陸河范氏,在那的一世祠,歷今有24代,16萬子孫。但此地字輩已失,以世論輩)
三、郡望堂號
【郡望】
1、南陽郡:戰國秦昭王35年置郡。漢時相當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隕縣間地。
2、高郡:歷史上設此郡共三處:其一為西漢置高縣,北魏正光5年置郡。其二為東漢章帝置高縣,晉太史元年改山陽郡置高郡。其三為北周改高都郡置高郡。
四、歷史名人
[按歷史順序]
范會:春秋時人。姓祁,名會,字季,以士為氏。因食邑于隨,稱隨會;后又食邑于范,稱范會,史稱范武子。他是活躍于春秋前期晉國政治舞臺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位顯赫人物,也是劉姓、范姓、士姓、隨姓等中國姓氏共同的大顯祖。王符在《潛夫論》中稱贊,“劉氏自唐以下,漢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會之最盛也!”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楚人。與文種同事越王句踐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滅吳,尊為上將軍。至陶,操計然之術以治產,因成巨富,自號陶朱公。
范 增:今安徽省桐城人,好奇計,年方七十方為項羽謀士。秦末勸項梁立楚王后裔為懷王。秦軍圍巨鹿,楚懷王派宋義、項羽等救趙,為末將。后為項羽重要謀士, 輔佐項羽稱霸諸候,被尊為“亞父”。封歷陽候。屢勸項羽早除隱患,父掉劉邦,曾設“鴻門宴”,計不為項羽所用。后項羽中劉邦的反間計,疑增,削其權力,遂憤而離去,途中背發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亞父山”。
范丹:(112-185年)一作范冉,字史云。東漢人,通五經、尤深于《易》和《尚書》。
范 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省郾城)人,東漢末年享有盛名的士人領袖,他抑制豪強,反對宦官。他少年時便懷澄清天下之志。他疾惡如仇,為官清厲,任清詔史按察諸郡時,貪官污吏望風解印綬而逃。任汝南郡功曹時,抑制豪強,制裁不軌,結交士人,反對宦官。第一次黨錮之禍起,與李膺同時被捕,被釋還鄉時,迎接他的士大夫的車有數千輛。黨錮之禍再起,朝廷下令捉拿他,縣令郭揖欲棄官與他一起逃亡,他不肯連累別人,自己投案,死于獄中。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