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姓,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堯的后裔劉累,故劉累為劉姓得姓始祖。劉姓望出江蘇彭城。
至2013年有人口7000萬,占全國人口的5.34%,在王、李、張之后排第四位。劉姓建立了西漢、后漢、南漢等政權。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劉姓大約有36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4.7%,為宋朝第四大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北、山東,這三省劉姓大約占劉姓總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福建和四川,這五省的劉姓又集中了31%。江西為劉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劉姓總人口的17%,劉姓占江西省總人口的7.6%。全國形成了贛浙閩、冀豫魯、川湘三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劉姓大約有40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4.4%,為明朝第五大姓。與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一樣,經歷宋、元、明600年,劉姓人口增長同樣地緩慢,劉姓人口純增加率僅僅10%,凈增加了40萬。在全國的分布仍主要集中于江西、山東、河北。這三省劉姓大約占劉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湖南、陜西、江蘇和湖北,這六省的劉姓又集中了32%。江西省的劉姓人口約占全國劉姓總人口的23%,仍為劉姓第一大省,占江西省總人口的6.7%。全國形成了贛浙蘇、魯冀晉陜、湘鄂三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區。宋、元、明期間,劉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不大,但其人口的流動主要圍繞著這三大塊地區進行,東南地區主要向北和西擴散,華北地區主要向南移動同時向西和東漂移,而四川地區人口主要向兩湖地區遷移。
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劉姓人口由400萬激增到6456萬之多,整整16倍,明朝的人口接9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劉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江西、山東、河北五省,人口約占劉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湖南、遼寧、湖北、黑龍江和安徽,這五省的劉姓又集中了26%。四川和河南均居住了劉姓總人口的10%,為劉姓并列第一大省,分別占省總人口的5.5%和6%。全國形成了華北、四川、華中、東北四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地區。在600年期間,劉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于由北向南和東的遷移,同時,黃河以北的劉姓人群也大批向東北地區移民。
劉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發展繁衍。
公元前300多年前,劉姓開始向河南及江蘇傳播。戰國時有個叫會的晉大夫,他有子孫留居秦國,稱劉氏。至戰國后期,秦國滅了魏國,劉氏宗族隨秦軍進入魏國都城大梁,即今河南開封。他的十世孫在魏國任職,魏滅后遷至大梁,生子劉清輾轉到今江蘇等地。 [9]
漢朝是劉姓的鼎盛和發展時期,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彭城、尉氏、臨淮、南陽、廣、丹陽等地皆有劉氏。西漢初累計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達400余人。漢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結果使劉姓貴族遍布于大江南北,他們各據一方,很快成為各地有權有勢的大家族。總之劉姓以皇族為主脈,經歷大漢400多年的繁衍發展,人口急劇增加,成為當時的天下第一大姓。但劉姓人口仍主要分布于黃河流域地區,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區。此外,湖北荊襄地區、湖南長沙地區、江西九江地區也有劉姓望族。
漢末三國之際,中原的劉氏為避“董卓之亂”不斷向四方遷徙,主要是向東南投奔孫吳和向西南進入四川投奔蜀漢。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北方又一次陷入戰亂,中原劉姓與其他姓氏一樣,為避戰亂,向南方、東南和西南遷移,部分遷往日本和朝鮮半島。從東晉到唐朝,中原地區向南方和東南地區的移民從未間斷,移民越來越大,地域越來越遠。
唐宋時期,劉姓已遍布大江南北,“遍地劉”已初步形成。劉氏開始遷往兩廣, 唐末中原人口大批移民福建,這也包括劉姓人群。 南宋寧宗嘉定年間,河南宣撫使劉龍第七子劉開七,在廣東潮州任官,子孫遂居于興邑,人丁興旺,支派益繁,后又自興寧分散至許多地方;北宋時的《廣韻》列劉氏郡望有25個。
從明末清初開始,閩、粵劉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