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鞠姓來源,最發掘的《鞠氏高安族譜總世系》明確記載:“鞠氏來源于鞠?”。鞠?是春秋戰國時期燕易王的長子,原名叫姬?,因與其弟姬噲爭奪王位失敗,逃避到“遼東東梁河陽,復以遠祖鞠為姓”的避難改姓,由于姬?棄姬改鞠以鞠為姓,所以西周先祖鞠陶只是鞠姓的命姓祖,鞠?才是開創鞠姓的第一人,是天下鞠姓的太始祖。
鞠姓起源立姓能夠見著于史籍的有兩個來源:一是春秋時期齊景公年代孔子的學生鞠語;二是戰國時期燕易王之子姬?,鞠姓家族稱她為“太始祖”。
鞠語,春秋時期人,孔子三千弟子之一。《晏子春秋》外八篇記載:“景公上路寢,聞哭聲。曰:吾若聞哭聲,何為者也?梁丘據對曰:魯孔丘之徒鞠語也。明于禮樂,審于服喪,其母死,葬埋甚厚,服喪三年,哭泣甚疾。公曰:豈不可也!而色悅之。”意思是說:齊景公出行晚上在路旁休息,好像聽到遠處有哭泣聲,便問:“是誰在哭啊?”隨行的人回答說:“是孔子的學生鞠語,他是個孝子,母親死了他不但給以厚葬,而且還守靈三年天天這樣悲痛欲絕的哭泣啊”。齊景公聽到后非常贊賞,建議大家都應該這樣作。
鞠武,戰國晚期燕國人,燕國太子丹的太傅,燕易王之子姬?的曾孫。鞠武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名字,《史記》上描述他聰明睿智、深謀遠慮、忠義誠信、威武剛烈。“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回還!”是描寫太子丹為了實現宏圖大志送荊軻上路在易水邊上拜別時的悲壯場面,正是鞠武通過田光向太子丹推薦了這位著名的俠士荊軻,其后鞠武也同荊軻所演繹的那場“荊軻刺秦,圖窮匕見”的歷史故事而享譽華夏。
據江西高安藍坊鞠姓于清朝康熙戊午年(公元1678年)重修家譜序言中記載:“溯予族受姓之祖,始于燕易王庶妃之子太子?公,因與嫡妃之子太子噲圖位不克,遂奔遼陽別姬氏始姓為鞠,郡號汝南。傳四世而生武公,太子丹聞武公忠義方剛,聘歸本國授以太傅。自秦迄漢晉唐宋以來代有傳人……”高安藍坊鞠姓至今仍保存著一套完整的家譜,這套家譜記載著從一世祖鞠?命姓,到今天已經傳續七十八代,這套家譜在序言中聲稱,鞠姓來源于戰國時期燕易王的太子姬?因爭奪王位失敗避難遼東的改姓,鞠武乃鞠?的曾孫。
在判定上述記載可信的前提下,結合《史記》等大量史典進行分析研究,看來歷史演繹了這樣一段故事:燕易王是西周初期召公?的裔孫,是燕國的第38代國王。燕易王的正妃是秦惠王的女兒,生子姬噲,姬?是燕易王的庶妃所出。歷史記載燕易王迎娶秦惠王女兒的時間是燕文公二十八年(約公元前332年),第二年燕文公去世,燕易王繼父登基王位,燕易王在位十二年病逝由姬噲繼位。如果上述史籍成立,那么姬噲登基王位時年齡不會很大。再結合《高安藍坊鞠氏九修族譜序言》中出現兩個太子的稱謂推斷,姬?的母親原本是正妃,姬?也就是當然的太子,然而出于當時“蘇秦合縱”所導演的秦燕聯盟、遠交攻的政治需要,在燕文公的主持下,作太子的燕易王娶了秦惠王的女兒并冊立為正妃,同時采取了“廢長立幼”的手段剝奪了姬?的太子名位,將姬噲立為太子,遂引起姬?母子和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的不滿,當公元前321年燕易王病逝時,燕國宮廷發生了爭奪王位的內亂。宰相子之早有窺測王位之心,看到姬噲年少幼稚可以利用,便從中竭力支持姬噲,姬?同太子噲奪位失敗,被迫躲避到燕國遼東郡治所襄(今遼陽)隱姓埋名,棄姬改鞠為鞠?。因為姬噲的即位不合禮制,所以不被當時的齊國等列強認可,因此歷史上一直稱之為“燕王噲”(注:合法即位的在稱呼上一般都不帶名諱稱“燕某王”)。可見這場奪位之爭是何等殘酷,否則姬?不可能放棄燕國公族的身份,跑到千里之外的荒僻之地襄去隱姓埋名。
同樣出自這枝家譜,在公元1998年十修的序言中說:“燕有易王生子三。長曰?,系亞夫人之子;次曰噲,系元夫人之子;幼曰晟,系如夫人之子;易王乃立次子嗣位。燕爵太子?奪位不克,遂奔于遼東東梁河陽,復以遠祖鞠為受姓之始祖而別姬氏,郡號汝南,至今名曰太子河……”。這篇序言說的更加詳細,而且對太子?避難的地點遼東東梁河陽描述的也比較客觀,“東梁河陽”可以解釋為東梁河北岸,古代東梁河即今大遼河支流太子河,這里正是戰國晚期設置的城市襄。
這兩篇家譜序言對于鞠氏探源都很有價值,首先她確定了在中華鞠姓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源頭來自戰國時期燕國太子姬?;其次她詳細的描述了姬?改鞠的前因后果,這些記述與同時期的歷史記錄非常吻合,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歷史的缺憾,對于后世族人研究鞠姓源流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另外,經過研究發現這兩篇家譜序言在編纂時并不是照抄原版原作,特別是對于起源部分的記述可能來源于家族內部的口耳相傳。我們知道“遼陽”這一地域名稱始見于公元10世紀遼國神冊三年(公元918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攻占遼東城置遼陽府,唐代以后歷經宋朝、遼、金、元朝、明朝、清朝至今一直沿用。我們也知道按照規則,續修家譜一般都是后版套前版,其特點是“保持前版原貌”,如果是家族內部的文字相傳,怎么可能把比它要晚一千多年才出現的地名遼陽寫進秦漢時期原始版的序言?
上述兩則家譜序言在記述鞠武時都號稱“郡號汝南”,郡號就是郡望,汝南是指汝南郡(漢高帝置郡,遺址在今河南汝南縣東南)。據推測汝南郡應該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鞠武恐于被株連率直系后代的逃難之地。鞠武的原籍在襄,由于受到“荊軻刺秦”的牽連,燕國覆滅后,襄必然成為秦皇追殺的主要目標,鞠武不可能回到老家避難,所以汝南郡應該是鞠武率其直系后代,長子鞠允仁,次子鞠允倫,幼子鞠允俊為躲避秦皇追殺而展轉躲避多年后,敢于公開的定居之地。隨著政權更迭,鞠姓在汝南郡獲得了蓬勃發展,家族從汝南郡向北和向東發展到常山郡和原郡。到了西漢晚期,鞠武的八世孫鞠譚終于從原郡(今德州原縣南七里)啟程入仕京都長安,進入西漢政權高層。
據《漢書》和《元和姓纂》記載:鞠譚是漢哀帝的尚書令,這種尚書令是“九卿”中專門掌管皇帝奏章的一種官職,是皇帝的臣,在西漢晚期為了抑制相權,其作用相當于位居三公的宰相。漢哀帝建三年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在東王劉云的封地內,“瓠山中間,有大石轉側立,高九尺六寸,移原址一丈,遠傳為異聞,嘩動一時”。原來是臥著的一塊好端端的長方形巨石,既沒長腿也沒人搬動,卻自個兒翻個身打個滾兒立了起來,東王認為不是好兆頭,便在王宮內仿瓠山形狀造一土山,上立石像,系上黃草,以便隨時祈禱。這件事被在京城做“待召”的兩個妄人,一個叫息夫躬(息夫,姓),另一個叫孫寵的知道后,便借此“發生事端,以圖封侯”,于是向漢哀帝上書說:劉云“宮中立石,祗毀朝廷,欲求非望,行霍顯之謀,荊軻之變”,托中常侍把書信轉交漢哀帝。一句“行霍顯之謀,荊軻之變”刺激到漢哀帝的皇位,漢哀帝大怒,立即下旨廢劉云為庶人,其他參與的人一律處死。廷尉梁相,尚書令鞠譚,仆射宗伯鳳上奏,“因未見確實,應委公卿復訊”,被正在氣頭上的漢哀帝判為“不知嫉惡討賊,意存觀望,罪與相等”,遂削職為民。為了保全性命,鞠譚同兒子鞠?逃避到涼州西(古稱西都,今西寧市),隱姓埋名易鞠為麴。這就是《漢書》《元和姓纂》記載的鞠?“避難湟中、因居西”和“鞠麴同宗”的來源。在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鞠譚的后人始終沿湟水兩岸發展,乃至成為西北地區赫赫有名的龐大的麴氏家族集團。
東漢末年,著名的黃巾軍之變引發了空前的社會動亂。東漢王朝在兵力空虛的情況下,允許地方豪強參與叛,給長期養精蓄銳,意欲開疆擴土,覷視政權的地方大族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各種勢力躍躍欲試粉墨登場。西漢末年避難湟中的麴氏家族,經過二百年發展已經具備了參與政治的條件,他們一改過去長期壓抑的精神世界,揚眉吐氣的提兵躍馬登上政治舞臺。
首先是派麴義率家族兵丁進軍中原,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功德圓滿后本應返回故里,依托西在涼州進行武裝割據,而他卻駐足中原,先投韓馥,再奔袁紹,并幫助袁紹發動了著名的“界橋之戰”,在這次戰役中他把涼州羌人“砍馬腿”的戰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大敗公孫瓚,為袁紹立下赫赫戰功,后來據說因居功自傲被袁紹誘殺。《三國志》記載,麴義與公孫瓚作戰勝多敗少,歷史上有“公孫瓚克星”之稱。麴義的武功當在河北名將顏良文、丑之上,是名副其實的河北第一名將,他在界橋大戰中創造的以少勝多的戰例,被以后歷代軍事家所推崇。最后,終因沒有一個謀劃全局的的謀士相助而未成大器。
此后,西麴氏集團在公元219-227年長達八年時間里,以西為依托,打著“反對曹魏篡漢”的旗號又連續發動了麴演、麴光、麴英三次大規模武裝舉事,終因實力弱小均被曹魏當局所鎮壓,起事失敗后,西麴氏大部分被強行遷往金城郡治榆中和酒泉。
西晉愍帝的大都督官至左仆射的麴允就是西麴氏的后代,他在公元300年帶領族人,時任西晉雍州刺史的麴特、北地郡(甘肅慶陽)太守麴昌,多次與漢(前趙)大都督劉曜作戰,由于戰功卓著深得晉愍帝的信任。麴允是金城名門望族,西州民諺有“麴與游,牛羊不數頭,南開朱門,北望青樓”的記載,能與當時的金城太守游楷比富,其權勢和富有可見一斑。
據《元和姓纂》記載,從北魏到隋唐時期在西域立國134年的高昌王麴嘉也出自西麴閉。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