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故人淚滿襟”。年僅49歲的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同志在工作途中突然離去,未留下只言片語。但他卻用最果敢的行動,最無私的付出,最無畏的犧牲,詮釋了公仆情懷,用生命點亮前進的“燈塔”,是踐行“兩學一做”最生動的實踐。以下是高考知識網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學習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一起來看看吧。
“七一”前夕,福建政和縣委書記廖俊波榮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并得到*的接見。日,人民網記者來到政和采訪廖俊波,并跟隨他下鄉調研。廖俊波表示,國家“互聯網+”戰略讓山區縣有機會“彎道超車”,發展電子商務是一條可行的新路子,也是他來到政和縣以來主抓的大事。
電商孵化園助力花卉業銷售
采訪當天是周末,廖俊波因為惦記著幾個鄉鎮里的事,又放棄休息,從縣委出發,第一站到該縣鐵山鎮東澗村,了解那里的花卉長勢。
東澗村花卉基地負責人周勝對擴大花卉銷量有擔憂,曾是網游高手、熟悉互聯網的廖俊波很快給出了“互聯網+花卉”的擴大銷售新思路。他對周勝說:“我幫你們聯系一些電商,從我們電商孵化園出來的一些人做的情況看,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叫他們跟你們聯系,你們去對接,看看通過電商怎么走。”
廖俊波提到的電商孵化園是年來他為政和縣發展“互聯網+”戰略重點打造的一個項目。來到政和縣的第二年,他就開始主推當地的電商發展,提出要像培養工業產業、產業工人一樣,盡快培育出電商產業和電商從業人員,電商產業孵化園應運而生。
在他的積極倡導下,小小政和縣去年建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電商孵化園,集合了電商培訓、創業指導、實操實練等多種功能。目前這個孵化園已經為政和縣培訓出超過6000名電子商務人才,為政和縣的多類農副產品擴大了銷路。
廖俊波對人民網記者說:“在培育過程里我們感覺,光有理論是不夠的。后來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做了這個電商孵化園。我們提出兩句話,‘孵化帶動、拎包創業’。”
為建成一個符合政和縣當地發展的電商孵化園,廖俊波還曾有過一段“拜師”的經歷。
廖俊波介紹說,要做電商,必須了解這個行業,所以對兩類人的調研是很重要:一類就是現在做電商做得很成功的,還有一類是現在想做電商的,這兩方面的人一定要了解。這種情況下,他請了三個在政和縣做得最好的電商“上課”,另外,還請他們每人幫買一本書,他們認為最管用的書,一個人幫買了一本。
“互聯網+農業”大有前景與錢景
在廖俊波的謀劃里,光有成熟的電商還不夠,在“互聯網+”的戰略考量里,他想到了在政和縣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
“用我們一個做竹制品加工的企業老板說的一句話,沒想到電商能夠發揮這么大的作用。”廖俊波意識到,政和縣作為閩北山區縣,農副產品加工是其產業優勢,如何將政和的傳統農副產品加工業與互聯網結合,形成政和縣新的發展路子,這對廖俊波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不過,在廖俊波眼中,政和縣遍地的竹子、山中的土特產以及的白茶等都成為了“互聯網+農業”最好的依托。
廖俊波說:“我在東鎮新口村調研的時候,發現這么一個偏僻的村子里,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在做網絡電商。去年做得最好的一個,純利賺了3000多萬,有的入網時間不長的,一年也賺到了三五萬。”立足發展“互聯網+農業”,彌補了當地交通信息的不足,為山區縣找到了新路,也為當地的農戶帶來了增收。政和全縣電商銷售額達到了6個多億。
“在現在整個產業結構變化這么快的一個時期,對我們產業基礎比較薄弱的山區縣來說,反倒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們可以站在更高的起點上謀劃這個事。就像發展電商產業,也是一個機遇,是貧困縣能夠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彎道超車,廖俊波說到,也做到了,廖俊波主政政和縣這4年,全縣財政收入實現2倍增長,GDP、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翻番,2013年、該縣連續兩年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
7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從創業創新、協調制造、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交通物流和醫療等11個重點領域推進“互聯網+”戰略。在廖俊波看來,政策的助推讓他在政和縣這4年一直致力的“互聯網+”發展新路子越走越寬,也更加鼓舞他帶領全縣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跟隨廖俊波下鄉調研期間,記者深深感受到當地群眾對這名縣委書記的贊譽,面對記者的鏡頭,很多村民表達了對廖俊波由衷的感謝。
閩北的春,雨一直下。青翠峻峭的武夷山脈之間,逶迤綿延著的三條溪流在南匯聚成為閩江,波濤洶涌一路向海,滋養著“八山一水一田”的八閩大地。今年的雨季來得特別的早,淅淅瀝瀝、時斷時續。
3月18日,周六,晚7時許,一輛略顯陳舊的小轎車行駛在長深高速公路上,大雨如注。“路上下大雨了,估計晚到一會兒,請大家準備8點半開會。”后座上的一位中年男子剛剛掛掉電話,意外發生――車輛突然失控側滑,撞上了右側的防護欄,中年男子在猛烈的撞擊中被甩出車身,重重地砸向了金屬護欄。救護車迅速趕到,然而一切為時已晚。
“天妒英才!”噩耗傳出,八閩含悲。廖俊波,這位獲得*接見的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如今擔任南市委常委、副市長和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才48歲!就這么離開了愛他和他深愛著的閩邦鄉親。
那個臉上總是洋溢著微笑、一身干勁似乎永遠使不完的廖俊波走了;那個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身影永遠在工地和田間閃現的廖俊波走了;那個誓言改變山區落后面貌、讓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的廖俊波走了。
3月24日,是廖俊波出殯的日子。他家樓下的路上,送別的人群將前后數十里的街道擠得水泄不通;遺體告別儀式上,來自美國、菲律賓、香港、北京、福州等各地的哀悼者絡繹不絕。在他離開將一個月之后,懷念他的聲音依然此起彼伏:
“我至今不相信他真的走了!”“都說焦裕祿是好干部,我覺得他就是當代的焦裕祿!”……采訪中,幾乎相同的話從不同的人口中說出,每個人提起他都忍不住紅了眼眶、流下熱淚。
“小橋一滑天地悲,痛斷肝腸武夷泣”“壯志未酬英魂散,音容宛在斷人腸”“俊才為民屢建功,品正德高志如松”……各大網站和微信上迅速卷起了一股悼念廖俊波的風潮,悼念的評論和詩句寄托著與他相識或不相識的人們的哀思。“我是第75067位來悼念廖俊波的網友……”南某微信公眾號自發制作的悼念廖俊波的鏈接,僅5個小時點擊量就突破10萬人次,截至3月25日點擊量已超過41萬人次。
廖俊波給自己的微信昵稱取名為“樵夫”。這個看似相貌普通的“砍柴人”,到底擁有著怎樣的魔力,竟如此令人念念不忘,如此深得人心,如此聲名遠揚?
創業的魔力: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會大變樣
“他就像個畫家,在一張白紙上能畫出美不勝收的圖畫;他就像個魔術師,總能在困境中拿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招;他像個救火隊長,哪里有急難險重任務,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這就是廖俊波特有的創業魔力,走到哪里,哪里就會大變樣。
1998年,廖俊波任邵武市拿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擺在他面前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百年不遇特大洪災的災后重建。他挨家挨戶探訪情況,很快就把受災的幾百戶都走了個遍。農民吳炳賢蓋新房時不小心砸傷了腿,眼睜睜看著別人蓋房干著急。廖俊波得知后,多次上門看望,并幫他出錢請人代建房。1999年春節,吳炳賢在內的500多戶居民在新房里高高興興地過上了新年。
“拿口鎮到朱坊村的水泥路,直接受益的群眾差不多有1.3萬人,占全鎮人口一半,竣工時幾百名群眾自發敲鑼打鼓給鎮政府送匾。”時任拿口鎮黨委書記熊貽榮至今記憶猶新。
在邵武市任副市長期間,他創造性地提出建設專業化產業臺,新建了占地26方公里的省級循環經濟園區,規模工業產值三年翻了一番;他先后化解原國有企業不良債務1.3億元,盤活工業用地200畝,為13家擔保企業解除了債務鏈。
在南市政府副秘書長任上,城區地質災害防治、配電站房整治、夏道山后村用地糾紛、馬坑路錦達房地產項目歷史遺留土地證辦理問題等一個個硬骨頭被他成功啃下。
2007年,廖俊波走馬上任榮華山產業組團管委會主任,赤手空拳赴浦城縣負責籌建工作,一起赴任的只有副主任劉暉明和司機。面對一片待開發的山包,沒有規劃,他找規劃單位來做規劃設計;沒有土地,他與浦城縣委縣政府溝通協調征地拆遷;沒有基礎設施,他帶領大家建路、挖溝、排水;為了招商引資,他四年間驅車36萬公里,常年奔波在浙江、廣東等地。四年間,完成征地7000多畝,招商引資簽約項目51個,開工項目23個,總投資28.03億元。浦城人驚呆了,直呼廖俊波創造了奇跡!
曾幾何時,政和縣沒有高速公路,沒有市民廣場,沒有文化中心,沒有像樣的橋梁,甚至沒有紅綠燈、斑馬線。2011年6月至4月,廖俊波擔任縣委書記期間,將政和縣城的城鎮化率從31%提高到46%,迎賓大道建起來了,主街改造好了,政和廣場、文化中心投入使用了,9座市政橋梁竣工了,寧武、松建高速公路通車了!25年高考沒有人考上北大清華的歷史結束了,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工業園區已經開發完畢3600畝了!
“家鄉變樣了!”那時候,從政和出去打工回家的人一下高速便要下車仔細觀望,感嘆家鄉的模樣煥然一新。
凝聚人心的魔力:他總能讓人變“要我干”為“我要干”
認識廖俊波的人都說他有一種特別的親和力――從不發火,沒有領導的架子,對年長的永遠稱呼“老兄”“大姐”,對年輕人也像朋友一樣等對待。“他就像陽光一樣溫暖和善,從不以怒生威、以官壓人,他真的是春風化雨、以誠化人。”曾經與廖俊波共事的順昌縣縣長余向紅說。
2011年6月,廖俊波任政和縣委書記,當時的政和縣被人戲稱為“省尾”,經濟發展各項指標長期居全省末位。“當官當到政和,洗澡洗到黃河。”當時的政和老百姓編了這么一句諺語,形容到政和當干部是件“倒霉”的事兒。
廖俊波不這么想,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調研。“政和的夏天炙烤難耐,手臂曬脫皮,身上起疹子……”時任政和縣縣長黃愛華對那次調研仍記憶深刻,“廖書記帶著大家下鄉村、進廠礦、訪社區,我也是第一次這么深入地了解政和。”
經過深入調研,廖俊波感到,由于早年縣里發生過縣委書記腐敗窩案,干部群眾信心不足、狀態不佳。“把人心聚攏起來,把信心提振起來,政和才有可能發展。”廖俊波組織全縣副科級以上單位負責人,開了三天的發展務虛會,統一、凝聚共識。
“政和只能有一個聲音,就是政和好聲音;政和只能有一個目標,就是一切為了政和的光榮與夢想。”廖俊波提出,政和發展必須揚長避短,走化、差異化的路子,在抓好現代農業的基礎上,致力于突破工業、城市、旅游、回歸等“四大經濟”。
干事創業首先靠人,廖俊波“三顧茅廬”的故事一個接著一個。他打破班子分工,縣四套班子捆綁運作,先后成立了城市經濟發展、茶產業發展、工業臺建設等11個分線工作項目組。時任縣政協副*的劉斌原想“退居二線”,沒想到廖俊波幾次找他談話,希望他任項目組組長。“我的心被他焐熱了,感覺自己煥發了第二春。”
許紹衛,時任縣人大副主任。廖俊波先后三次登門拜訪,請他兼任縣城駐地的熊山街道黨工委書記。“廖書記再三動員,見我說自己年齡大了、頭發白了,第二天就送了一盒染發劑給我。”
以誠待人、以情動人、以心交人,這就是廖俊波讓身邊人變“要我干”為“我要干”的秘訣!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政和縣域經濟發展指數提升35位,上升幅度全省最大;2013-縣域經濟蟬聯全省發展十佳;全縣財政總收入從2011年的1.6億元上升到的4.5億元,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愛民的魔力:他像群眾的親人,處處為群眾著想
在政和縣城關渡頭洋居住的張承富老人家門口,貼著一副對聯:“當官能為民著想,凝聚民心國家強”,橫批是“俊波你好”。這位71歲的老人家門口是一條河,附住戶一直籌劃自建一條棧道以便出行,但因為資金問題遲遲未能如愿。5月,老人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找到了廖俊波,他當場召集有關部門負責人研究,并將修棧道列為民心工程。6月,棧道終于修通了,老人寫下了這副對聯,貼上就再也沒揭下。
找廖俊波幫忙的群眾數不勝數,他每一次都不厭其煩、幫忙到底。刁桂華是一家食品飲料企業負責人,2011年交納了土地出讓保證金后不久,被外地有關部門非法拘禁,等到恢復人身自由時,交納土地金的時限已過,需要交納一大筆滯納金。她走上了漫漫信訪路,直到底遇上接訪的廖俊波,終于看到了一線希望。“廖市長的聲音特別溫暖,多次利用周末時間向我了解情況。”“五一”假期,廖俊波冒著大雨,打出租車過來察看被泥石流掩埋的舊廠房,渾身淋透了。很快,廖俊波幫她拿到了新拍土地的使用證,在他去世前不久,還一直在過問開工許可證拿到了沒有。
在廖俊波的遺體告別儀式上,一位名叫陳艷的女士專程從泉州趕來,連聲說“廖叔叔是我的恩人”。1999年,家住拿口鎮朱坊村的陳艷因為家庭貧困,初中畢業后盡管考上了中專,卻不得不輟學去鎮里的竹筷廠打工。廖俊波調研來到她家,很堅定地告訴她,“知識改變命運,再難也要讀書,我來資助你!”此后三年寒暑假,陳艷都會收到廖叔叔2000多元的紅包。憑著資助,她順利從泉州經貿學院畢業,工作后又繼續讀夜大,考了中級會計師,現在泉州一家房地產公司任財務經理。“廖叔叔改變了我的命運,如果不是他,我可能現在就是個打工妹,生幾個孩子,在家種田。他教導我不斷學習進步,這份恩情我永生難忘。”看著廖俊波的遺像,陳艷泣不成聲。
2012年11月8日,政和縣石屯鎮中心小學一名三年級學生將家里的工業用蓖麻子帶到班級,跟同學說是神藥,吃下后會有神功,導致全班20多名學生中毒。廖俊波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將8名重癥患者送到南市第一醫院搶救。為避免有的孩子不敢講真話誤服后癥狀不明顯耽誤救治,他帶著班主任和村干部挨家挨戶詢問孩子狀況,當晚一直跑到深夜11點多,將全年級100多號學生全部排查了一遍才放下心來。此次事件,所有學生均得到及時救治,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事后,學生家長給南市第一醫院、縣教育局和縣政府送去了感謝的錦旗。他們卻不知道,廖俊波為了他們的孩子,整整幾夜都沒有睡好覺。
廖俊波經常對身邊的干部講,“群眾遇到困難來找我們的時候,一定要換位思考,想想如果我們站在他們的位置上該怎么辦,這時候你就一定會盡心盡力幫他們去辦事。”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