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姓是現行較常見姓氏。分布很廣,今北京,河北尚義、景縣,山東惠民、東明、度、昌樂、邑,內蒙古烏海,山西太原,運城、臨汾,湖北老河口,廣西田林,云南瀘水、隴川,四川遂寧、合江,綿陽三臺,河南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傣族、僳僳族、阿昌族有此姓。
景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部分景姓出自羋姓。楚國公族子弟有三大姓氏:昭、屈、景。景氏有景差,很有才華,是楚國著名的辭賦家,好辭而以賦見稱,作品有等。景差是楚國的貴族,楚襄王時任大夫。景差的家庭昌盛,他的后代都姓景,是今天景姓的起源。景姓還有另一支起源,戰國時齊國君主有個叫齊景公的,他的謚號是“景”,齊景公的后代中有的用他的謚號為姓氏,稱景氏,是今天景姓的又一來源。 景廷賓,清末農民起義領袖,直隸廣宗(今屬河北)人。義和團失敗后,他領導家鄉的農民繼續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附人民紛起響應,起義軍發展到16萬人,起義失敗后被俘犧牲。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53位。
1973年湖北當陽趙家湖楚城遺址1號臺基出土過一件青銅甬鐘,銘文作:“秦王卑命,競王之定救秦戎”。 根據新出楚簡,李零將銘文中的“競王”解讀為春秋時期的楚王,為楚王的雙字謚,他并進一步指出,戰國時期的楚國景氏,便是源于楚王。
周敬王時,齊國國君杵臼去世,謚號為景,世稱齊景公。他的支庶子孫以他的謚號為姓,也姓景。 周代貴族,生前封爵位,死后有謚號。謚號是一種社會地位與精神榮譽的象征,故貴族的謚號也成為其后裔之姓氏。春秋周敬王時,齊國君主杵臼去世,謚號為“景”,史稱齊景公,其支子即以謚號之“景”為氏,景丑、景春,為其后裔。
改姓。常見的有帝王賜姓,避諱改姓,避禍改姓,復音姓氏單音化等等。還有一些少見的改姓現象,即單音姓氏復音化,以及避恥改姓、避嘲改姓等等。此外,在姓氏發展史上,因音訛與省文也是常見的兩種改姓現象。明代忠烈之士景清,本耿姓,后改姓景。
景清的改姓,到底應屬于何因,至今仍未找到有關文獻,有待進一步考證。
冒姓。是改姓的一種,系因被人收養,或因母改嫁,或為贅婿等等,而改取他人之姓。如三國時期的曹操本姓夏侯氏,因其父為曹騰收養,遂冒姓為曹。
出自蒙古族精吉集氏部族,屬于文化上 、拼音漢化改姓為氏。據典籍《八旗滿洲姓氏通譜》記載:蒙古族景吉濟氏,亦稱精吉集氏,世居克什克騰(今內蒙古赤峰克什克騰)。后有滿族引以為姓者。在清朝中葉以后,蒙古族、滿族景吉濟氏多改漢字姓為景氏、吉氏、濟氏、金氏等。
滿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東北三省。滿族稱姓氏為“哈拉”,稱家族為“穆昆”。最初一個哈拉就是一個穆昆,后來隨著人口繁衍,家族分支與“隨任駐防”,調往別處。原來的穆昆又分化出數個新穆昆。他們的得姓途徑和漢族有許多相似之處。以居住地為氏,以部落名稱為氏,還有帝王賜姓,沿用女真族舊姓,因分居、遷徙改姓等情況。除此之外,還有滿姓漢化,即指滿族使用漢族姓。其中的隨名姓之說,從這里可以尋找到滿族中景姓的得因。隨名姓有兩種形式:一是以父祖名字中的一字作為子孫的姓氏,這與先秦漢族“以王父之字(或名)為氏”是一樣的;再一個是以本人名字的第一字為姓。由于滿姓譯成漢文長達好幾字,稱呼起來不方便,因此往往稱名不稱姓(族姓),因而在長期的俗中造成了以本名第一個字為姓的做法(當然他還有自己的族姓)。《清稗類鈔》也云:“滿蒙兩族之姓氏,不著于世,輒以其名之第一字,相呼為姓。流俗不察,遂以為其祖父子孫不同姓矣。”
出自古女真族諸部,屬于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在典籍《清稗類鈔》中明確記載:“滿蒙兩族之姓氏,不著于世,輒以其名之第一字,相呼為姓。流俗不察,遂以為其祖父子孫不同姓矣。”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