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字典里的解釋為:好的品行,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規范,我正是按照這樣的生活慣來教育孩子,得知楊浩森被推薦參加“2011年度十佳美德少年”,作為媽媽,我很驕傲,但我知道孩子沒有做出轟轟烈烈的事跡,他只是在學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下一步一步的健康成長。楊浩森今年七歲,現為麗景小學二年級四班班長、學!凹t領巾監督員”。俗話說“七歲八歲狗也嫌”,處在這樣的年齡,楊浩森既有同齡孩子的天真與調皮,又懂事可愛,他身上的優秀品質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突顯
一、熱愛生活,懂得感恩。
楊浩森從小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了好奇。他會在雨后天真地輕搖小樹,任雨滴打濕他的大頭。從小喜歡讀書的他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的遨游,他是本“十萬個為什么”,經常把我和他爸爸問得啞口無言。
楊浩森很懂禮貌,會對每個幫助他的人說“謝謝”,我還帶他去看望福利院的孩子,他更加懂得了自己所擁有的幸福。今年他過七歲生日時,想起我跟他說過生他的時候特別的疼,他便用自己的壓歲錢給我買了禮物。浩森奶奶因為兩年前做過大手術,經常腰疼,楊浩森就常給奶奶捶腰,高興的奶奶直夸孩子沒白養。
二、勤奮、執著、有耐力。
楊浩森從小不論做任何事都表現出一種努力認真、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課堂上,楊浩森認真聽講,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學習刻苦努力,作業從不拖拉,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幼兒園老師曾在他的成長檔案中寫道“楊浩森像極了《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很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的那種自律和耐性有的時候連我們大人都覺得驚奇。假期里學習武術,孩子放棄了回老家跟好朋友玩的打算,每天堅持訓練,不論天氣好壞,身體狀況如何,他一節課都沒落下,進步非常快,為此楊浩森經常獲得武術教練的表揚,我們跟他開玩笑,戲稱他為“副教練”、“武術大師”。
三、團結同學,熱心助人。
記得 井立霞教授說過,我們需要不斷地給孩子愛,孩子的愛滿了,他就會把溢出來的愛給別人,才能學會愛別人。哪個同學遇到小困難,楊浩森都會積極幫助同學。楊浩森記作業非常準確,經常會有小同學的家長打電話問他作業情況,每次他都會像小大人一樣認真把作業給同學講清楚。武術課上,他會一遍遍地把自己學會的動作教給不會的同學,從來不會覺得不耐煩。
四、小男子漢也有柔情時刻。
在家里,作為女生,我經常會得到小男子漢特有的照顧和呵護,我倍感幸福。有時候,楊浩森正津津有味地看動畫片,我故意說我想看電視,他就會毫不猶豫把遙控器遞給我,并大方的跟我說不跟我搶。前段時間我腿疼下樓十分困難,楊浩森每次都堅持先把我的包提下樓,打開車門后再上樓扶著我下樓,看著孩子才那么高就樓上樓下來回跑,我感動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有時候我工作上遇到難題,回家就顯的情緒不太好,楊浩森總是會千方百計的哄我開心,一會兒剝顆花生放到我嘴里,一會兒又抱抱我,有了小男子漢溫暖的陪伴,還有什么事情不能放下呢?
五、小男子漢很“摳門”?節約與環保。
楊浩森晚上做完作業,只要一出房間便會馬上把燈關掉。早上我洗臉喜歡開著衛生間的燈,讓他發現就立馬給我關掉,并把我教訓一通說我太浪費了。還記得有一次帶孩子到多禾餡餅吃飯,他堅持不讓我買稀飯,說我們吃飯超標了太浪費。到超市里買東西,孩子從小養成了不亂要東西的好慣,想買的東西都是事先約好了才買。遇到社區回收廢舊電池的活動,他會把家里攢下來的舊電池立刻拿去,并認真地在活動板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支持環保。
六、獨立、有主見,凡事力求完美。
從小楊浩森就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遇到事情總是自己拿主意。即使是買一個小小的本子或是橡皮,他也是自己到超市挑選,有時候為了買一個滿意的小本可能會跑好幾個超市。不論參加什么興趣特長班,他都是自己決定,我們只是給他提供參考意見。剛進入小學第一天,楊浩森就養成了自己收拾書包,自己的書桌自己整理的好慣。孩子雖小也有自己的審美觀,很有自己的主意,雖然并不一定正確,但是良好的生活慣能讓他受益終生。
七、責任感強,老師的小助手。
孩子懂得“家”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需要我們共同來愛護。楊浩森對老師布置的任務都是盡職盡責,做到有始有終,成為老師得力的左膀右臂。有一天放學回家,孩子告訴我老師說他是老師的“左手”,我鼓勵孩子繼續努力,以后肯定會做的更好!
陌生人對楊浩森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他羞澀的略帶憨憨的笑容,還有他笑時深深的酒窩。楊浩森就是這樣一個可愛自律的孩子,雖然他有時候會把肥皂水放在杯子里攪拌讓我們當奶喝,他也會把好好的玩具拆的七零八碎,傷心的時候也會大哭不止,但是我相信,一個小男子漢正在健康茁壯的成長!
迪麗娜爾?阿不力克木是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學校八年級(8)班的維吾爾族學生,今年15歲。她的奶奶阿尼帕是“全國道德模范”和“自治區道德模范”,一共養育了19個孩子,其中10個孩子是收養的漢族、回族和哈薩克族的孤兒。
奶奶博大的愛在迪麗娜爾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了種子,這個多民族的家庭環境深深影響著她,由此她還熟練地掌握了漢語、維語和哈薩克語。青河學校的學生,包括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等16個民族。在學校里,迪麗娜爾與各族同學都和睦相處,當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她總是熱情地幫助,不厭其煩地為他們講解難題,共同分享學習心得。
在學校組織的“手拉手”活動中,迪麗娜爾與一名哈薩克族小姑娘阿依古麗結成了手拉手小伙伴。阿依古麗的父母都是牧民,聽不懂漢語,家庭生活比較困難。迪麗娜爾主動幫阿依古麗輔導功課,耐心地教她漢語,鼓勵她大膽地用漢語和別人交談,并且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她買鉛筆盒等學習用具。在迪麗娜爾的幫助下,阿依古麗的學習和漢語水都有了很大提高,還當上了班長。
在青河學校這個多民族的集體,迪麗娜爾如同一名民族團結的小天使,看見同學產生誤會,她總會主動做他們的翻譯,幫助大家溝通和化解矛盾,為促進各族同學的團結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力量。2012年,迪麗娜爾?阿不力克木榮獲新疆第二屆“民族團結好少年”稱號。
如果沒有那場意外,徐煜岑會和同齡人一樣,每天享受著媽媽無微不至的愛。但如今,徐煜岑卻用自己的小手,牽起媽媽那雙失去活力的大手,帶著媽媽找回失落的生活。
10歲的徐煜岑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實驗學校305班的學生。兩年前,一場意外,小煜岑的媽媽大腦受傷,喪失了基本的說話能力。看著躺在病床上的媽媽,小煜岑下定決心不讓媽媽變成啞巴。
小煜岑找來識字圖片,貼在家中最顯眼的位置,讓爸爸買來看圖識字卡,從最簡單的拼音開始教媽媽發聲。從一個“我”字到一句“我想吃飯”,徐煜岑教了一個多月。小煜岑堅持不懈的努力,把媽媽從失語狀態中慢慢喚醒。現在,媽媽已經會說“我想吃飯”、“我要睡覺”等簡單的句子。徐煜岑的孝心感動了社會,也因此成為浙江省的孝老愛親“美德少年”。
2013年,團浙江省委、少工委聯合省文明辦、教育廳共同開展爭做浙江“美德少年”活動,兩年間,4200所中小學的400多萬名少先隊員參與,評選出各級“美德少年”4.8萬余名。這些評選出的“美德少年”既有集體榜樣,也有個人榜樣;有的來自城市,有的來自農村;他們或勤奮學習,或樂于勞動;有孝老愛親的榜樣,也有誠實守信、團結友愛的典型。
團浙江省委副書記、省少工委主任朱斌說,這些評出的浙江“美德少年”都是孩子們身邊可敬、可信、可親、可學的典型,他們身上體現了浙江少年的美好品德,他們用稚嫩的雙手、樸實的行動譜寫了一個個美麗感人的童年故事,同時也向全社會傳遞了當代浙江少年的正能量。“希望通過他們,引導浙江少年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學生、在社會上做好少年!
深冬的清晨,陽光照進教室里,山上的鳥鳴聲和孩子們的讀書聲,構成了這個清晨最優美的音符。
這是一個極其普通的教室,但有一點卻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教室的最后擺著一張小床。床上,一位女孩彎曲著雙腿,用手肘支撐著上半身,艱難且專心致志地朗讀著。
這是臺州市路橋區桐嶼街道民主小學的一個特殊畫面。
只要是上學的日子,床的主人都這樣趴著學習。這張僅半米寬、一米長的小床,就是她的課桌。
女孩名叫陳苗苗,面容清秀,雙眼靈動。如果不是看到她異常彎曲的雙腿,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她的下半身沒有一點兒知覺,你無法將“殘疾”、“癱瘓”等字用于她身上。
艱難的求學路
“起床了,起床了……”又是一個清晨,6時整,陳苗苗在媽媽章明領的呼喚中,睜開了惺忪的睡眼。
母女倆一天的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匆忙吃過早飯,章明領推著輪椅,母女倆開始向學校走去。這是一條不算長的水泥小路,但對陳苗苗來說,卻是一條艱難的求學之路。
2003年正月初八的夜晚,6歲的苗苗突然從夢中驚醒,發燒、上吐下瀉……經過20多天的搶救、治療,苗苗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可因中樞神經受損,從此腰部以下失去知覺,再也無法站立起來。
愛女心切的章明領無法接受這一現實,她帶著苗苗跑遍了知名醫院,可每每得到的答案都是“難以根治”,而昂貴的20萬元就診費,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欠下了一大堆債。
“其實也沒什么,只要女兒活下來就好!闭旅黝I說道,晨風吹過,這個今年48歲女人額頭上的皺紋一下子顯露了出來。每天除了照顧女兒吃喝外,章明領還得定時為她排尿、排便。家里的收入全靠丈夫一人在外做水泥工得來。
日復一日,困難和酸楚并沒有給這個女人帶來些許浮躁。“一直以來,殘聯對我們很照顧,輪椅若是壞了,我就會去殘聯換把新的,這都是免費的。就是我們換得太快了!闭旅黝I告訴記者,她很感恩世人對她們一家的幫助和關心。
記得別人的好
經過半小時的路程,母女倆來到了學校。這是一座僅有八個班級、20位老師的完小。
“苗子,早上好,吃飯了沒?”早到的同學一邊招呼著,一邊嫻熟地去扶穩輪椅,章明領一把將女兒從輪椅上抱起,放到了那張小床上,為其蓋了蓋被子。雖然她深知,哪怕全露在外面,女兒也是不知道冷的,但她還是慣性地拉了拉被子。
“側耳聽著媽媽騎自行車發出的‘叮鈴鈴’聲逐漸遠去,我知道唯有用心讀書,才能報答她,才能對得住好心待我的老師和同學”,苗苗在她的日記本上這樣寫道。珍惜一切,是她的座右銘,感恩一切,成了她克服困難的勇氣。家里墻壁上一張張鮮紅的獎狀,也是她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9歲那年,我終于走進了夢想中的校園,上學的第一天,我起得特別早,刷牙、洗臉,穿上嶄新的衣服,媽媽抱起我坐上了輪椅,將整理好的書包掛在輪椅后面,就推我來上學了。學校很大,像花園一樣,漂亮極了!泵缑缁貞浿敵醯谝淮翁と胄@的感動說道:“那時候除了開心,我心里其實還挺緊張的,心里想著,不知道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們都會怎么看我。”
為了方便苗苗上學,學校專門將一樓的倉庫改建成一間教室?紤]到苗苗家里的經濟狀況,學校還特別減免了苗苗每學期600元的餐費,校長王巧玲還為她申請了350元的一等困難補助金。
“讓我寬心的是,小朋友們在第一次見到我時沒有露出異樣或是歧視的眼光,更多的是認識新同學新朋友的興奮。當然,班主任老師更是對我關懷備至。在學校,我的文具用完了,身邊的同學就會幫著去小賣鋪買……”苗苗幸福地述說著,仿佛自己的不幸是那樣的不足掛齒,別人對她的好卻是那樣的厚重。
“媽媽才辛苦”
卷起她的袖子可以看到,由于長期依靠手臂支撐上半身,她的手肘都已經發紅發紫,可當記者問起疼不疼時,她卻笑著搖了搖頭。
“五年來一直這樣堅持著來上課,辛苦嗎?”記者問道。
“我不辛苦,媽媽才辛苦。有一次下暴雨,媽媽和我都穿著雨衣,我手中還撐著一把傘,媽媽一腳深一腳淺地在泥濘道路中前行,由于路面積水,又看不見前方的道路,忽然一腳踩空,扭到了腳,我們雙雙摔倒在地!闭f著,苗苗看了看母親,握著母親的手,一滴淚順勢而下,卻又頑強地在半空中凝固了。
從9歲初入學堂,到14歲上六年級,苗苗的母親章明領就一路推著苗苗走過五個春夏秋冬,不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從未間斷。早上1趟、中午1趟、放學后又是1趟,每天3個來回,一個來回至少30分鐘。
為了給家里補貼點家用,除了接送女兒上學,閑暇之余,章明領也做一些縫紉工作,而苗苗有時也會幫著她一起做。
她告訴記者:“我很感激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愿好人一生安!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