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扶貧開發主要工作成效
通過幾年的脫貧奔小康試點縣建設和大力實施扶貧開發,全縣產業加速壯大,農民收入顯著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生產生活條件日趨完善,扶貧開發取得了一定成效。
㈠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到2013年底,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5億元,與2008年相比增長165%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2億元,與2008年相比增長286%;固定資產投資39億元,與2008年相比增長490%;工業增加值13.05億元,與2008年相比增長1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2億元,與2008年相比增長108%;農民人均純收入5001元,與2008年相比增長88%。貧困人口減少到6.5萬人,與2008年相比減少了3.6萬人。預期規劃目標任務全部實現,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㈡發展格局實現突破。我們深刻認識和牢牢把握五峰“窮在財政、弱在工業、根子在區位交通”的縣情,全力謀求五峰跨越發展的歷史性轉折。千方百計辦成了改變五峰面貌的三件大事:一是孜孜以求交通巨變,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陸漁一級公路建成通車,五巴公路改造升級全線完成,途經漁洋關的宜昌至張家界高速公路開工建設;臺(州)小(金)國道、呼(和浩特)北(海)國道漁洋關繞城線啟動建設。二是精心謀劃地災治理項目,大力推動縣城遷建,落實遷建資金18億元,在建累計開工項目63個,其中納入縣城避險遷建規劃的項目28個,累計完成投資12億元。三是大膽探索發展“飛地經濟”,舉力創辦民族工業園。搶抓宜昌沿江萬億經濟走廊開發機遇,在枝江白洋鎮創辦了8.71方公里的“五峰民族工業園”。目前,園區累計開工建設基礎設施項目9個,完成投資4.2億元。湖北利時、紅旗中益、五洋建材等項目相繼建成并實現滿負荷生產。其中,湖北利時已正式簽約成為巴西足球世界杯特許供應商,2013年完成工業產值3.5億元。
㈢優勢產業加速壯大。立足生態優勢,堅持不懈地發展壯大產業,生態農業和生態文化旅游業快速發展。在生態農業方面,不斷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狠抓產業專業村和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全縣共建成茶葉、煙葉、蔬菜和五倍子等產業專業村78個,發展專業合作社317家。2013年,全縣茶葉基地面積達到18.7萬畝,茶葉產量1.82萬噸,實現茶葉產值6.41億元,茶農收入3.95億元。煙葉種植面積穩定在4萬畝左右,蔬菜面積10萬畝左右,年出欄生豬40萬頭左右,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在生態旅游方面,積極爭取鄂西圈投公司、武漢三特公司深度開發柴埠溪旅游資源,投資1.4億元升級改造柴埠溪景區,景區觀光索道建成開放;完成柴埠溪谷底、界頭至后河、甘溝河至白溢寨等旅游公路改造升級。2013年,全縣累計接待游客13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億元。
㈣城鄉面貌深刻變化。堅持以“水田路氣房”為重點,不斷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2009年以來,全縣新建水池699口8.6萬立方米,新解決6萬人的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實施農田整治13.4萬畝,增加農田灌溉1.3萬畝,新修田間機耕道路81.4公里;硬化農村公路730公里,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率達100%;新建1.9萬口戶用沼氣池,宜沼農戶入戶率達80%以上;完成5540戶17839人的農村危房改造;實施40個村的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完成6828人的扶貧搬遷工作;完成20個村的村莊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程,整體推進108個村的村莊環境整治工作。不斷加強天然林保護、低產林改造、退耕還林等林業生態項目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81%。
㈤民生改善成效顯著。教學條件持續改善,教育質量顯著提升,在多年來優質生源大量外流的情況下,2013年全縣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47.9%。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羅長姐被評選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受到*親切接見。民間舞蹈《土家板凳龍》在山東舉行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喜獲全國“群星獎”;民族歌手祝家家奪得湖北衛視《我的中國星》總決賽冠軍。城鎮就業人口不斷增加,每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口2000人以上,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五項保險綜合參保率達到90.4%;醫療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新農合制度不斷健全完善,農民參合率達到99.01%,大病醫療救助體系建設加強,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初步建立了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惠及1.7萬余名低收入人員;城鄉低保擴面提標,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全面落實惠農強農政策,發放財政性惠農補貼1.6億元。
二、當前扶貧開發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㈠產業發展層次較低,農民持續增收難。年來我縣始終把產業培育作為山區農民脫貧奔小康的根本出路來抓,全縣產業基地面積突破50萬畝,人均達到2.5畝,但產業發展水仍然不高。一是產業發展未成體系。全縣除茶葉、煙葉、蔬菜具備一定規模外,五倍子、油茶、魔芋等產業均還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零星分步的比較多,集中連片的基地少,沒有形成規模和產業體系。二是產業基地的專業化、精細化、標準化建設水不高,除茶葉、煙葉等產業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示范點、示范園,標準、質量較高外,相當一部分產業基地處于比較原始的粗放經營,種植管理水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有待于進一步增強。三是農產品加工企業還不強,全縣擁有湖北新橋、赤誠生物、長樂科技、五東薯業等多家農產品加工企業,但企業還處于艱難的成長階段,需要進一步做大做強,目前還不能真正擔負起引領產業發展的重任。四是產業品牌創建不夠,全縣除茶葉產業品牌創建取得重大突破外,其它產業缺乏推介和叫得響的品牌。
㈡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邊遠農村條件亟待改善。通過大力實施試點縣建設和扶貧開發,雖然從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面貌,但是水、電、路等設施建設在許多邊遠貧困村組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在交通建設上,五峰是湖北省僅有的兩個無鐵路、無水運、無航空、無國道、無高速公路的“五無”縣之一。全縣公路總里程3516公里,其中四級以上等級公路1079公里。雖全縣公路通達率較高,但通暢率低下,50%的公路睛通雨阻,“肩挑背馱”運輸生產生活資料的方式在我縣農村仍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在電網建設上,全縣還有低壓線路3200公里,420處臺區有待改造和新建;主要用電負荷中心工業園區,因變電站配送能力不足,用電卡口嚴重;在電力輸送上,全縣以前僅靠一條110千伏輸電線路,目前另一條220千伏輸電線路投入了運行,雖從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電力輸送的瓶頸制約,但是西部鄉鎮小水電上網不通暢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在農村安全飲水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上,我縣還有3萬人沒有解決安全飲水困難;人均當家田僅0.68畝。
㈢社會事業發展滯后,改善民生任務艱巨。在教育方面,長期以來,受教育經費短缺的制約,我縣教育發展不均衡矛盾突出,部分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差;寄宿制學校建設任務重;高中階段教育、民辦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后;五峰優質生源外流嚴重,稍有承受能力的家庭都想辦法把孩子往發達縣市送讀,無形中增加了家庭負擔,同時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五峰干部隊伍的穩定。在醫療衛生事業建設上,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的基礎設施有待加強,縣級綜合醫院的服務能力不能滿足需要;鄉鎮醫院的業務用房欠缺;村級60%以上的村級衛生室房屋、醫療器材達不到行業要求;專業人才匱乏。在文化體育事業方面,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欠缺,公共服務功能薄弱;農村基層文化體育服務體系建設不完善。
㈣農村貧困面大,扶貧開發任務繁重。通過幾年扶貧,農村貧困人口明顯減少,農民收入有所增長。但農業產業化體系建設亟待加強,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未真正形成,農業和農村發展缺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的問題依然突出。貧困面大,根據新一輪貧困戶建檔立卡數據統計,我縣貧困人口規模約為6.5萬人,占農村人口的32%。返貧率高,每年因災、因病、因學等原因當年返貧的人口居高不下。貧困程度深,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居住在自然條件惡劣,信息閉塞,土地貧瘠的地方,脫貧缺乏有效的支撐和抓手,脫貧難度很大。
㈤項目資金未得到充分整合,集中財力辦大事不夠。在扶貧開發工作中,全縣要求按照“規劃統籌、渠道不亂、性質不變、集中建設、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各出一道菜,共整一桌席”,捆綁投入,力求實效,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受項目條塊限制、部門利益至上等多種因素制約,資金整合不充分,捆綁投入難度大,“撒胡椒粉”的現象十分突出。許多部門僅僅是從行業管理要求,行業特點出發來思考問題,來實施項目,沒有把項目、資金整合到全縣的總體規劃中來,我行我素,各自為政,分散了資金的使用,降低了使用效率。
㈥片區規劃落實不夠,項目拉動效果不明顯。《湖北省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實施規劃》和《湖北省武陵山片區產業發展規劃》已分別于2012年和2013年編制完成,武陵山片區先行先試,已經啟動實施三年,但截至目前從上到下規劃落實不夠,存在“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與片區縣干部群眾的期望值相差甚遠。
三、幾點建議
“十三五”扶貧開發規劃的編制事關今后五年扶貧開發工作的走向和有效推進,意義十分深遠,結合我縣實際,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㈠充分做好規劃之間的對接工作。將“十三五”扶貧規劃的編制與《武陵山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武陵山片區產業發展規劃》、全縣“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各個部門與扶貧關聯度較高的專項規劃充分對接,扎實篩選一批項目納入扶貧開發“十三五”規劃項目庫,避免空對空、幾張皮。
㈡把握“十三五”扶貧規劃重點。深刻領會十八大以來中央、省創新扶貧機制的主要精神,把片區開發、扶貧到戶理念要融入到規劃之中,作為重點加以考慮。在片區開發上,國家明確了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主要用制定區間工作目標、加大行業傾斜扶持力度的辦法,推動片區經濟、社會各方面的進步。我們要重點圍繞片區內村級道路、安全飲水、農村電力保障、危房改造、產業增收、鄉村旅游扶貧、教育扶貧、衛生和計劃生育、文化建設、貧困村信息化十方面工作加強規劃編制工作。同時建議上級部門要強化片區所規劃項目的落地力度。在扶貧到戶上,我們要做好方案和規劃,按照國家對精準扶貧的總體要求,鎖定貧困村,瞄準貧困戶,因地因戶施策。對到戶扶貧要求落實“雙到”責任制,即規劃到戶、責任到人,不脫貧不脫鉤。在此要求基礎上,建立干部駐村入戶幫扶機制、改革相關扶貧項目和資金管理體制、創新社會參與扶貧機制、創新財政保障機制等,確保各方扶持精準到每個貧困戶頭上。
㈢加強扶貧政策的實效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在產業扶貧、扶貧搬遷、“雨露”計劃培訓、扶貧貼息等專項扶貧工作中,積極順應新時期扶貧工作的新特點、新變化,進一步改進工作方法,加強政策研究,讓扶貧相關政策落實在基層更實、更準、更據可操作性。
㈣進一步延續和加強定點幫扶工作。省市定點幫扶單位和部門已經成為一支重要的社會扶貧力量,對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建議進一延續和加強。
日前,金寨縣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了扶貧開發工作調研。從調研中了解到,金寨縣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不動搖,以扶貧規劃編制為引領,積極推進“5+1”項目和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發揮廣大干群的積極性,創新工作機制,不斷豐富工作內容,注重整體推進與精準發力,逐步形成了多方合力、互為支撐的“大扶貧”工作格局。農村低收入人口從2011年到2013年減少6.5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1年5431元增加到2013年7146元,年均增長14.7%。但具體實踐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是: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全縣貧困村多在深山、庫區一線,群眾居住分散,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設施老化失修,用電質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務不夠到位,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上學難、就醫難、居住條件差等問題比較突出。從調研中了解到,一些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仍顯滯后,如燕子河鎮有22個組不通公路,部分村民組依賴霍山縣臺區供電,村小學教學條件差,道路坡陡彎急、通而不暢,電壓不穩、供電質量差,教學設備差、師資力量弱,嚴重影響了群眾生產生活。桃嶺鄉金橋村20個組居住庫區一線,生產生活資料相對匱乏,交通不便、信息不暢,難以發展產業。
(二)投入不足,持續發展能力弱。一是資金投入難以滿足群眾需求。現有的貧困村基礎條件和資源條件都較差,多在深山庫區一線,基礎設施建設點多線長面廣,任務重成本高,且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愿望迫切,資金投入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缺口大。扶貧項目資金投入不足,建設標準難以達到規范要求,影響了扶貧項目建設效益的發揮。如貧困村扶貧資金補助每年只有50萬元,只有15%的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不能解決稍大點的工程需要,成效不顯著;產業開發補助每戶均1500-2000元,可謂杯水車薪。二是部門資金整合難。扶貧資金整合度不高,部門大多各自為陣,撒胡椒面,難以發揮整體效益;互助資金量少且使用面小,發揮的作用有限。三是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弱。多數貧困村經濟結構單一,土地拋荒嚴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或能人大戶帶動和輻射作用發揮有限,持續增收能力不強。農村留守人員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貧困總戶數比例高。觀念陳舊,科技意識不強,生產經營能力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抵御風險和自我發展能力脆弱。四是制約產業發展要素多。市場、技術、信息等制約要素作用明顯,農技人員少,普及農業技術不到位,市場信息不靈,運輸成本高,難以推動產業發展。精準扶貧項目難實施,扶貧到戶產業需求項目零亂,小而散,一些養殖業項目屬于短期效應,難以形成支柱產業。群眾“等、靠、要”較為突出,單打獨干難以發展一體化產業項目,且收入構成不合理,外出務工工資性收入比重較高,缺乏收入穩步增長的長效機制。
(三)扶貧工作長效機制有待健全,返貧現象較為突出。扶貧開發工作與農村其它建設項目缺乏有效銜接,工作聯系、項目對接、資金整合相互之間協調不夠,社會幫扶體系還未完全形成。部門之間合力不夠,不少是各自為陣,統籌協調能力弱。部分行業、部門和單位對扶貧開發的認識、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實際效果差異性也較大,存在不衡狀況。因病因教致貧返貧現象較為突出,貧困人口脫貧與返貧相互交織,因重度殘疾、重大疾病、年老體弱致貧占40%以上,如燕子河鎮金沖村高血壓患者多,且因中風、偏癱使家庭貧困。“因教返貧”的現象仍是常態,中高等教育費用在農村家庭經濟支出中仍占相當大的比例,貧困人口脫貧抗風險能力弱。同時,自然災害、市場風險致貧等也占很大一部分。還有相當一部分貧困戶是病殘、精神障礙和無勞動力戶,基本難以脫貧。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