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高考知識網(wǎng) > 文學(xué)研究 > 正文
空門寂寞汝思家,禮別云房下九華。愛向竹欄騎竹馬,懶于金地聚金沙。添瓶澗底休招月,烹茗甌中罷弄花。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
這首《送童子下山》詩,為唐時海東新羅入華高僧金地藏所作,流播千年,清編《全唐詩》時亦將其收入(《全唐詩》卷八○八),直傳至今天。
金地藏(695?794),原名金喬覺,本為三韓新羅人,后因長期在中國九華山修行,被尊為地藏菩薩化身,故又稱金地藏。地藏師原是新羅國王的宗室屬,自幼心地慈善,聰慧過人,與佛教似有夙緣,曾說:“六籍寰中,三清術(shù)內(nèi),唯第一義與方寸合。”(宋釋贊寧《宋高僧傳》卷二○《唐池州九華山化城寺地藏傳》,地藏師生另見唐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后落發(fā)為僧,渡海來華,觀走各地,于唐肅宗至德初載行腳至九華山。九華山在長江南岸,今安徽池州境內(nèi),山高嶺峻,因有九峰競秀,形態(tài)各異,原名九子山。詩仙李白曾在《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中詠之云:“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敝^其九座大峰如九朵挺秀的蓮花。因李白所言“九華(花)”較“九子”更為形象有神韻,也借詩仙的推揚,此山遂以“九華”之名傳于天下。地藏師見九華山山勢巍峨,峰巒挺秀,遂于山谷中尋得一塊較為寬廣的地,巖棲澗飲,專心修行。地藏師自入九華修行,頗多靈異之事,仙逝之后,徒眾將他的肉身建塔供奉,保存至今,洵屬奇跡。九華山也因地藏師而被視為地藏菩薩的化身之處,與五臺山、峨嵋山、普陀山并稱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地藏師的聲名不僅遍于華夏,也遠(yuǎn)傳到其故國新羅,入其門下的徒眾甚多,連新羅也有人慕師之名前來從其禮佛。在一位隨待他修行的童子下山回家時,地藏師作了這首詩送別。與一般佛門中人所作闡明佛理,談?wù)摻?jīng)旨,似乎超脫塵俗,不食人間煙火的詩不同,這首詩卻富有濃厚的人間情味。
作為送別之作,這首詩語言實,脈絡(luò)明晰,先說童子因思家而下山,接著回溯童子在山中的修行生活,最后勸慰童子放心歸去,乍看淡無奇,細(xì)品卻甚有滋味。詩中對修行童子生活性的描繪非常生動,言童子在山中“愛向竹欄騎竹馬,懶于金地聚金沙”。竹馬即當(dāng)馬騎的竹竿,騎竹馬為古代兒童的一種游戲,《后漢書》卷三一《郭?本傳》中謂郭?:“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shù)百,各騎竹馬,于道次迎拜。”李白的《長干行》之一詩中道:“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绷硗硖圃S渾的《送人之任邛州》詩中亦云:“群童竹馬交迎日,二老蘭觴初見時!焙笫浪煲郧嗝分耨R形容男女兒童天真無邪,兩小無猜。童子在山中本為隨師修行,卻愛騎竹馬,可見其童心未泯,尚不改愛玩的本性。佛教中說菩薩所居之地以黃金鋪地,故謂菩薩所居之地為金地,后世也稱佛寺為金地。詩中所言的“金地”也就是地藏師與童子共同修行的地方,當(dāng)然,它并非是以黃金鋪地的奢華之所,而是山中極簡陋的居處之地,這從地藏師在山中斷足破鼎、白土和米的修行生活即可見出(《宋高僧傳》卷二○《唐池州九華山化城寺地藏傳》)!熬劢鹕场币矠榉痖T中語,意指出家修行,以為來世獲得福報打下根基。童子喜歡騎竹馬,卻不喜歡聚金沙,喜歡玩耍,卻不喜歡修行,這本不符合出家人的宗旨,卻符合孩童的天性。詩中一“愛”一“懶”,兩相對比,將童子的性愛好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接下來詩中再言道:“添瓶澗底休招月,烹茗甌中罷弄花!彼圃谡佌伓撏,叫他在拿瓶汲水時不要再招玩月亮,用盆煮茶時也不要再擺弄花朵,而從詩中所用的兩個字“休”和“罷”,正見出童子在汲水煮茶時恰恰是?月玩花。這兩句詩似莊實諧,以作者本人的口吻,把童子愛玩的天性描繪得躍然紙上。
詩中固然畫出了童子的“頑劣”,但更可玩味的倒是地藏師對童子“頑劣”的態(tài)度。童子喜歡玩耍,看似不守佛門清規(guī),但地藏師不以為忤,反而對此持寬容的態(tài)度,對童子的“頑劣”,只是委婉指出,而非嚴(yán)詞喝叱,同時也并非一味牽就,而是把握分寸,恰當(dāng)引導(dǎo),其勸誡之語于質(zhì)樸中透著風(fēng)趣,如春風(fēng)化雨,讓人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想必童子本人看了之后也會忍俊不禁,悔而能改吧。整首詩在表現(xiàn)童子“頑劣”的同時,也彰顯出地藏師之寬厚。師之寬厚,不僅體現(xiàn)在對童子“頑劣”的寬容上,更體現(xiàn)在對童子回家的理解上。作為送別之作,地藏師于詩中一開始就說“空門寂寞汝思家”,將童子的思家之心歸于“空門寂寞”。空門即佛門,佛教宣揚“諸法皆空”,以悟“空”為進入涅?之門,而地藏師作為佛門之人,卻不諱言空門寂寞,不僅不批評童子不能在山中安心修行,反而從佛門本身尋找童子下山回家的原因,可見其之開通包容!岸Y別云房下九華”,九華山為師修行之地,云房本指僧道或隱者所居的房屋,此謂地藏師本人居住之所,童子辭別師父下山,二人心中均是戀戀,但地藏師在對童子做了善意的點醒后,最終還是安慰童子,“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不必為下山回家而傷心落淚,好好去吧,你走了,我還有山中的煙霞相伴,也不孤單。這兩句詩既是地藏師的自我勸解,同時又是在殷殷安慰童子,讓其放心回家,雖明白如話,而真情畢見。童子雖然思家,但在與師父分別之時頻頻落淚,不正說明師父時對他甚好么?地藏師對童子的思家下山,非但不責(zé)備,反而打消他的顧慮,給他以安慰和鼓勵,地藏師的善體人意,也于此盡顯。整首詩因地藏詩對童子的寬容態(tài)度而顯得情味盎然,洋溢在字里行間的,是地藏師的良善真心。
這首詩整篇一氣呵成,語言易暢達(dá),有的地方更是明白如口語,除了空門、金地、云房這些對一般人來說有些費解(對學(xué)佛之人來說則是常識)之外,其他語句都無甚難解之處。同時也應(yīng)看到,全詩看似淡,實也蘊含技巧。其構(gòu)思,既有對現(xiàn)實的記述,也有對往事的追溯,一波三折,曲折盡意,將眷眷離情表達(dá)得婉轉(zhuǎn)真摯。詩之頸聯(lián)以“休”“罷”既含蓄指出童子的“玩劣”,同時也是對他的善意點醒,均可見地藏師之一番苦心。另如“愛向竹欄騎竹馬,懶于金地聚金沙”一聯(lián),上下句中“竹”“金”二字分別連用,修辭上稱為復(fù)辭,似是隨手寫成,而又屬對自然,實也體現(xiàn)了地藏師之匠心。錢鐘書先生于《談藝錄》中曾列杜甫、李商隱、黃庭堅等唐宋人詩作中復(fù)辭之例,并謂“此體創(chuàng)于少陵,而名定于義山”(《談藝錄》,中華書局1984年版)。其實在初盛唐人筆下,此種句式尚夥,如李白《三五七言》:“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薄缎且姸霹N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蓖蹙S《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王勃《寒夜懷友雜體二首》之二:“故人故情懷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見。”地藏師作為域外人士、空門中人,運用此種句式,竟也是得心應(yīng)手,相對于其他詩壇大家而毫不遜色。從這首地藏師流傳下來的惟一的詩作,也可看出他對漢語、漢詩的精深把握。地藏師身在空門,卻也關(guān)注紅塵,不僅葆有寬厚仁愛之心,而且于世俗的詩歌也運用純熟,且無僧人詩作常帶的“蔬筍氣”,不能不令人生敬稱奇。
《送童子下山》詩看似質(zhì)實,其所流露出的人世情意卻真淳深厚,讀千年前的這首詩作,也讓人得瞻地藏師之風(fēng)采,他不是不人情,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很懂人情,善解人意,就像一位慈祥藹如的長者,這首詩也正是他忠厚之心的自然流露。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自古山水相連,經(jīng)濟文化交流頻繁,金喬覺堪稱中韓兩國文化交流的先驅(qū),產(chǎn)生于一千多年前的這首詩作,實為兩國文化交流的一個歷史見證。
內(nèi)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xué)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xué)對比河北環(huán)境工程學(xué)院哪個好 附分?jǐn)?shù)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xì)v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xué)法學(xué)專業(yè)怎么樣?錄取分?jǐn)?shù)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qū)航空旅游職業(yè)學(xué)院對比泰山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yī)學(xué)高等?茖W(xué)校對比湄洲灣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