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滿學校保衛認領處要求自己在認領丟失的iPhone手機時需繳納10元保管費,成都一高校學生將此事發布在微博上,迅速引發關注。多位該校學生表示,曾經被要求繳納過保衛處設立的“失物招領費”,一般都是10元,最少也要5元。(4月5日澎湃新聞)
“做好事索要報酬”的事件頻頻發生,每一次都會引發熱議,大多數網民對此持支持態度。丟失物不同于遺棄物,其所有權仍屬失主所有!段餀喾ā返112條規定: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
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按照《民法通則》相關規定,失主有義務承擔無因管理之債,即拾主因拾取、管理、歸還丟失物而支出的必要費用。這些規定都為“拾物不昧費”“做好事報酬”提供了法律依據。“失物招領費”并非不可取,只是存在數量合理性問題。
拾金不昧不僅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一種法定義務。有些人斥責此舉是將榮譽物質化和功利化,擔心收取“失物招領費”可能誤導學生價值觀。道德和法律之所以定義拾物不昧,當然是基于其承擔的社會功用,即為美德的傳揚提供一種精神力量。精神榮譽和物質獎勵都是美德行為的推動力,也是美德內化于心的強有力支撐。拾物不昧有獎,好人好事有酬,用物質實惠來回饋美德行為,也是一種弘揚美德的美麗境界,與榮譽物質化無關。
法律規定,拾物不退涉嫌非法侵占,因而拾得者一般會出于一種“善意控制”,以方便失主找回失物。如果沒有精神鼓勵或物質獎勵,“善意控制”就可能不會發生,失物很可能出現兩個情況:無人理會和拾得后暗地丟棄,這無疑不利于失主找回失物,更不利于拾物不昧意識的產生。
美中不足的是,高校在未征得拾得者“意思”的前提下收取“失物招領費”,并將其作為拾物不昧的獎勵,涉嫌越權。也就是說,是否要求報酬和獎勵,只能由拾得者決定。由學校強制實施的這種“美德回報”,很可能被拾得者認為是道德傷害,因為他們拾物不昧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報酬和獎勵。所以,這樣的工作不應該由學校來做,不妨學習煙臺大學,由學生自發組織公益性的失物招領中心,既保證了失物能夠還璧歸趙,也能夠促成拾物不昧風氣的形成,更能最大程度地使雙方“意思”都得到尊重。
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對比吉首大學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6:40河北高考物理246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04:32寧夏上泰山科技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2:08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