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管理系統登錄網址是什么?下面小編整理了河南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管理系統登錄網址,歡迎點擊登錄!
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已惠及55萬余名教師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師節設立30年來,教師地位待遇不斷改善,教師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其中提到,去年9月實施的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努力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已下達綜合獎勵補助資金21.14億元,惠及403個縣的55.26萬名鄉村教師。
教師節設立30年教師隊伍建設成果豐碩全文如下: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教師是關鍵。教師節設立30年來,特別是教育規劃綱要頒布以及全國教師工作大會召開以來,在*、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全面部署下,各地、各部門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歷史性的卓越成就。教師地位不斷提高,教師待遇不斷改善,教師教育質量不斷提升,教師職業發展通道不斷拓寬,教師職業吸引力不斷增強。
一、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
*、國務院確立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針,高度重視教師工作,堅持強師興教,尊師重教,統籌謀劃教師隊伍發展,建立起了一支數量基本充足、結構日趨合理、素質不斷提高的教師隊伍。截至2013年,全國有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1476.82萬人,他們工作在52萬所學校,支撐起了2.57億在校學生這個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
2010年7月,*、國務院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印發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到2020年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2012年9月,國務院召開全國教師工作暨“兩基”工作總結表彰大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召開的第一個全口徑全國教師工作會議;會前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是第一個全面部署教師隊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隨后,教育部聯合相關部委分別出臺了關于農村義務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教育改革的6個配套文件。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在論述教育改革發展時,以“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開篇,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收筆,確立了教師工作在推進教師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師德水不斷提高
教師素質,師德為魂。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首位,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戰略舉措。
1.逐步實現了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各級各類教育全覆蓋。教育部或聯合有關部門先后頒布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指出,“要從確保黨的事業后繼有人和*興旺發達的高度,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從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重要意義。” 教育部2013年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出臺了《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目前完成了《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研制工作,為廣大教師履行教師職責提供了行為準則。各地各校都將師德教育作為教師培養、職后培訓的重要內容,不斷完善師德考核、監督、獎懲等制度,師德建設全面步入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
2. 表彰了一大批優秀教師力度。1985年以來,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后開展了10次大規模評選表彰活動,共約3萬名教師分別獲得了“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選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通過表彰獎勵活動,有力引導廣大教師深入學習優秀教師先進事跡,進一步弘揚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促進了全社會尊師重教良好氛圍的形成。
3.選樹了一大批教師典型。通過媒體宣傳了一大批全國重大教師典型,并先后組織了孟二冬、王選、葉志、張麗莉、侯伯宇、王強等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報告團以及“全國中小學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團”“全國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團”“重慶開縣優秀教師群體先進事跡、鄭琦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報告團”等活動。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報告團活動,每次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場報告會前,親切接見報告團全體成員并作重要講話。10多年來,報告團走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掀起一次又一次宣傳學習高潮,報告團優秀教師的感人事跡在中華大地上傳揚。
三、深化培養培訓改革,教師教育質量全面提高
培養培訓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重要環節。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需要,加強和改進教師培養培訓,是年來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工作。1985年5月,《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把發展師范教育和培訓在職教師作為發展教育的戰略措施”。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鼓勵綜合性高等學校和非師范類高等學校參與培養、培訓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探索在有條件的綜合性高等學校試辦師范學院。”
教師培養方面。一是提高了師范院校辦學層次。教師教育的辦學層次相應地從中師、大專和本科的“舊三級”向專科、本科和研究生“新三級”轉變,師范畢業生學歷層次顯著提高。二是構建起了現代教師教育體系。調整師范院校布局結構,目前形成了以師范院校為主、綜合大學共同參與的教師培養格局。截至2013年,舉辦教師教育的非師范院校327所,其中綜合大學54所、地方綜合性學院147所、高職高專87所、獨立學院34所、其他院校5所。非師范院校培養的本專科師范生約占48.3%。三是創新了教師培養模式。以提高師范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不斷創新教師培養模式。探索學制改革,實現學科教育與教師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推行“4+2”模式、“3 年主修專業課程+1 年教師教育課程”等模式。探索高校與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合作培養模式,54所舉辦教師教育的院校走出“象牙塔”,建立1000多個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和教育實踐基地,落實師范生到中小學進行一學期教育實制度。探索本科后教師教育模式,全日制教育碩士、在職攻讀教育碩士等不同模式的教育碩士培養全面展開,教育博士試點工作開始實施。四是深化教師教育課程改革。1997年,原國家教委組織實施“高等師范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形成一大批重要項目成果。2011年以來,教育部出臺《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啟動實施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計劃,確定立項建設課程200門,實現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
教師培訓方面。一是實現了中小學教師培訓全員覆蓋。先后出臺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建立教師培訓每五年一周期制度,明確教師每五年參加培訓的時間不少于360學時,推動教師培訓走上專業化、制度化軌道。組織實施中小學教育繼續教育工程、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計劃、國培計劃等,以農村為重點,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校(園)長大規模培訓,帶動全國各地進行全員培訓。優化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模式,推進網絡研修社區建設,進一步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加強職教“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先后組織實施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中等職業學校校長能力提升計劃、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組織60多萬名骨干教師和校長參加培訓。三是加強高校教師培養培訓,出臺了《高等學校教師培訓工作規程》、《關于加強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文件,實施“*”、*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等,通過研修培訓、學術交流、項目資助等方式,促進一大批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特別是青年英才脫穎而出。
四、全方位打出“組合拳”,農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逐步顯現
長期以來,農村教師隊伍一直是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難點和薄弱點。年來,教育部緊緊抓住培養、培訓、補充、交流等環節,全方位打出系列“組合拳”,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大力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大幅提高。
1.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為農村培養了一批高質量教師。2007-,教育部直屬6所師范大學招收8萬名免費師范生,目前已有4.5萬名免費師范畢業生走上中小學任教崗位,其中90.8%到中西部任教。在中央政策的示范引領下,全國有22個省(區、市)開展地方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每年約有3萬名師范生和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
2.實施碩師計劃,為農村培養了一批高層次教師。2004年,實施農村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采取推薦免試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方式,吸引了8881名優秀應屆本科大學畢業生到貧困地區農村學校任教,緩解了農村骨干教師緊缺的困難。
3.實施特崗計劃,創新了農村教師補充機制。2006年至今,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37.8億元,招聘43.2萬多名特崗教師,覆蓋中西部1000多個縣30000多所農村學校,為農村學校補充了大批教師。在中央政策的示范引領下,河南等13個省積極推進地方特崗計劃,招聘錄用數萬名地方特崗教師補充到農村學校。
4.推進學前教育巡回支教試點,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農村幼兒園教師缺口。2010年,國務院下發《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年,國務院審議通過《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加大財政投入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的通知》,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農村學前教育。2012年,啟動實施“中西部農村偏遠地區學前教育巡回支教試點工作”,迄今中央財政投入補助資金1.9億元,招募志愿者7081人次,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西部農村偏遠地區學前教育師資短缺的問題。
5.部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推動縮小城鄉師資差距。2013年11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各地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及教育部政策文件制定情況。4月,教育部召開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經驗交流視頻會,浙江省、成都市等五單位在會上作了經驗交流。8月,教育部、財政部、人社部聯合出臺《關于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要求各地加快建立和不斷完善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推進校長教師優質資源的合理配置,重點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力爭用3至5年時間實現縣(區)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制度化、常態化。
6.實施國培計劃,不斷提高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一是2010年啟動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培計劃”,重點對中西部農村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進行培訓。截至2013年,中央財政投入42.5億元,培訓教師493萬人,其中農村教師473萬人,占95.9%。,中央財政投入21.5億元,實現將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教師輪訓一遍的目標。二是啟動實施中小學“校長國培計劃”,其中設立邊遠貧困地區農村校長助力工程,組織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校長參加培訓。
7.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努力提高農村教師待遇。2013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落實2013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對在連片特困地區工作的鄉村教師給予生活補助的通知》,啟動實施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截至目前,中央財政下達綜合獎勵補助資金21.14億元,惠及403個縣的55.26萬名鄉村教師。
8.加快建設周轉宿舍,有效解決農村學校教師住房困難。解決好農村教師住房問題,是農村學校留住優秀教師的有力保障。2011年,編制實施了《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規劃》,范圍覆蓋中西部地區1485個縣。2010-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108億元,建設周轉宿舍19.8萬套。,初步安排33億元。規劃完成后,將建成周轉宿舍37萬套1296萬方米,受益教高考知識網46.4萬人。
五、教師地位待遇不斷提高,教師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
隨著教育優先發展地位的逐步確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保障教師發展的法律法規,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逐步提升,全社會尊師重教風氣日漸濃厚。
1.教師工資穩步增長。《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對保障教師工資水做了明確規定,特別是將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工資全額納入財政保障,并規定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均工資水。歷次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都對包括教師在內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作了統籌考慮。1985年明確中小學教師加發教齡津貼,并將工資標準提高10%;1993年設立課時津貼,并大力保障教師工資按時發放;2006年各級各類學校建立了崗位績效工資制度;2008年國務院轉發《關于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明確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均工資不低于當地公務員水。
2.教師住房條件積極改善。《教師法》頒布以來,經過各級政府的努力,教師住房狀況有了明顯好轉。隨著農村教師周轉房建設的全面推進,農村教師住房困難問題得以有效緩解。例如,云南省玉溪市從2007年開始著手建設農村教師安居工程,三年投入20個億,建設教師住房10000套,一次性解決教師農村教師住房難問題。四川省把農村教師住房列入災后重建項目進行規劃。湖北省啟動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房建設試點工作。各地積極創新政策舉措,為我國農村教師周轉房建設提供了經驗和借鑒。
3.教師社會地位明顯提升。隨著黨和國家的關心重視,教師工資待遇的不斷提高,優秀教師表彰獎勵制度的不斷健全,有關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教師的社會地位相應提高,教師的職業聲望進一步提升。教師正在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六、教師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教師隊伍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教育部不斷創新教師管理體制機制,積極打造教師工作管理模式“升級版”,有效激發了廣大教師投身教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1.實施教師資格制度。1993年《教師法》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之后,國務院1995年頒布《教師資格條例》,教育部2000年頒布《實施辦法》,逐步構建了教師資格制度法律法規體系。2001年,教師資格制度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教師資格制度的實施是中國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對于促進教師專業化、提高教師社會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進一步改革完善教師資格制度,根據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總體部署,2011年率先在浙江、湖北兩省啟動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與定期注冊試點工作,將試點省份擴大到15個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與定期注冊試點,是教師隊伍建設領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改革,對于加強教師培養、培訓和管理產生了積極的政策聯動效應。
2.深入推進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1986年,《中小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首次將中小學教師納入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管理。2008年,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選擇山東濰坊、吉林松原、陜西寶雞3個地市開展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2011年以來,將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試點擴大到全國31個省區市109個地級市,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體系,并將最高職務等級設置到正高級,首次評出806名中小學正高級教師,進一步激發了中小學教師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信心。
3.不斷加強教師工作信息化建設。啟動建設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完成了1700萬教職工基本信息入庫工作。啟動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校長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師、校長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師資格考試認定、國培計劃等各項業務信息管理臺,教師工作管理信息化水明顯提升。
4.加速構建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標準是衡量質量的依據。構建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是保證教師工作質量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創新政府管理模式的重要舉措。2012年,教育部成立了課題組,規劃設計了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框架,決定從教師專業素質、培養培訓、管理服務和保障監督四個方面,構建具有、世界水的由84個標準或規范組成的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年來,教育部已經頒布實施了幼兒園、小學、中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以及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等一系列填補歷史空白的教師標準。目前,我們正在根據輕重緩急、難易程度,快速推進標準體系構建工作,力爭2020年完成。
河北高考物理246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04:32寧夏上泰山科技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2:08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