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曲姓的起源,最看到網上有很多說法,一是說:“據《風俗通》載:春秋時,晉穆侯封少子成師于曲沃,其后代便以地為姓,稱曲姓。”二是說“曲姓源出夏大臣曲逆和秦御史曲宮”。為了求證上述第一種論據的可靠性,筆者通篇查閱研究了現代版的《四庫全書 風俗通》篇,同時也查閱了《四庫全書》的編輯者清代錢大昕等人的注釋,又查閱了王利器為《風俗通》校注的器案。《風俗通》原名《風俗通義》,東漢末年應劭所著。《風俗通》全書三十六卷宋代已經部分失傳(其中包括姓氏篇),明朝編輯《永樂大典》時根據有些典籍的記載進行了增補,經過增補編輯的《永樂大典 風俗通義 姓氏篇》基本反映應氏著作原貌。清代的《四庫全書 風俗通》篇是根據明朝《永樂大典》編纂而成,在《風俗通 姓氏篇》中,應氏一共收錄了東漢末期存在的530多個姓氏,通篇沒有查到曲姓或曲氏得姓于曲沃桓叔的記載,只查到了“鞠氏:漢有尚書令鞠譚,或為麴(曲)氏(有的版本直接編輯成曲氏),音訛轉改,漢有麴衍(演)”和“韓氏:韓之先出于唐叔虞,曲沃桓叔之子萬食邑于韓原,因以為氏”的記載,除此之外連曲沃桓叔的名字都沒有出現過,不知持這種說法的人是從哪個風俗通義中轉載的。而成書于南宋的《百家姓》和后來的《續百家姓》均未記錄曲姓。
對于第二種觀點筆者認為,史籍記載的夏大臣曲逆和秦御史曲宮極有可能是“專指人名”,就像孔子的學生“子路”“子由”一樣。試想,如果曲姓在當時確實已經立姓,并且有正常的家族姓氏傳續,那么這兩位在《史記》上明確記錄的人物連同他們的姓氏為什么在《風俗通義》、《百家姓》這些縱貫一千多年的姓氏巨著中不予收錄記載呢?唯一的答案是“曲”字作為姓氏在當時還沒有立姓,曲姓是由歷史上的麴姓簡化而來,而麴姓則是鞠姓的改姓。事實上很多曲姓朋友也對上述觀點心存疑惑,明明家傳我族裔來源于鞠氏,怎么突然變成了“曲沃桓叔”“曲逆”“曲宮”的后代了呢?難怪有的曲姓朋友驚呼:“我們這個曲姓真是很特別,《百家姓》上沒有,《續百家姓》上也沒有,曲姓到底源出何處”!
《曲氏宗譜》上有一句名言說:不知祖不怪,冒祖則罪大矣。這是中國古代人們對宗法觀念的強烈認知。實際上也沒有那么嚴重,現代認為:姓名只不過是一代表符號而已,根本無需大驚小怪。但是作為學術研究,作為探源,就要用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探究事物發生、發展的本末,不能因為有個地名叫“曲沃”就隨意的攀附歷史上的曲沃桓叔,也不能因為曲沃在山西就想當然的認為膠東的曲姓都來自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更不能對本家族祖上多年來口耳相傳的“鞠曲一家”“死鞠活曲”的故事及其成因不作分析、判斷和詮釋,就輕率的得出“曲氏源出曲沃桓叔、曲逆和曲宮”的結論,這是一種誤導、是對祖宗的褻瀆,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態度。
上述事實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含蓋廣闊時空的姓氏演變的歷史畫卷:在西漢晚期,鞠譚為避禍而棄鞠改麴,麴姓經歷了九百多年的發展大約在唐朝晚期到南宋晚期又逐漸演變簡寫成曲。這就是在一些鞠姓和曲姓家庭中流傳的“祖上為避禍而棄鞠改曲”、 “鞠曲一家” 和“死鞠活曲”的真正來源。而且我認為,這種簡寫只限于姓氏演化的簡寫,不包含字體簡化的含義,因為“曲”字同樣也是一個古老的漢字,麴和曲作為漢字在古代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就象歷史上的“曲阜”、“曲沃”當然不能寫成“麴阜”和“ 麴沃”一樣。
另外,一部修訂于宣統元年的《東萊曲氏族譜》也可以證明在中華曲氏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來源于鞠氏的。在這份由曲氏自己修訂的族譜中“曲氏世系考”一節記載:“舊相傳(曲氏)為宮保世裔鞠姓。始祖諱元英任元朝宰相,本貫黃縣,塋在城北翁仲,墓表猶存。緣遭難族姓多隱名易姓流寓茲土,遂轉鞠為曲。雖云考據無徵,然百古在昔先民有作詳哉其言之矣。”意思是說:據相傳我曲氏的遠祖是一位在朝廷上位列三公九卿的宮保級鞠姓高官,這位官員因遭難而避居他鄉易鞠為曲。傳說雖然無從查證,但先輩們歷經百代,口口相傳,應該是有一定根據的,不可能是無稽之談。
經考證《東萊曲氏族譜》中記述的這位宮保級鞠姓高官就是史志上記載的西漢尚書令鞠譚。鞠譚改麴后,麴姓一直在西北地區生活繁衍,隨著家族從不斷壯大到最后的沒落,姓氏也在沿著“鞠-麴-曲-曲” 的字形結構不斷的進行演化。為了確定這種演化的確切年代,筆者查閱了中國國家圖書館中文拓片資料庫現存的歷史上各類拓片,共搜索到麴姓墓志拓片7條,其中最早的是河南洛陽出土的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元壽妃麴氏墓志》,最晚的是河南洛陽出土的唐龍朔二年(公元662年)《麴善岳墓志》。共搜索到曲姓墓志拓片17條,其中最早的是河南南陽出土的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曲系及妻蔡氏墓志》,最晚的是山西五臺出土的公元1935年《閆書堂及妻曲氏合葬志》。從上述搜索結果可以看出,麴姓及其墓志到公元662年戛然而止,而曲姓則從公元822年才開始鐫入碑刻,中間相隔了160年之久,筆者認為這期間正是麴姓向曲姓轉換的姓氏不確定時期。例如生活在唐朝前期的麴崇裕,在有的史志上就記錄為“曲崇裕”或“曲(曲)承裕”,由此可以看出到唐朝前期麴姓才剛剛完成從麴到曲的演化。而河南洛陽出土的曲環之孫《曲元縝墓志》已經把“曲”字作為姓氏正式鐫刻到墓志中,這說明到唐會昌二年(公元842年)一部分麴姓已經沿著“麴-曲-曲”的字形演化首先簡寫成“曲”,到了南宋晚期這種僅限于姓氏的字形演化才最后完成,自此開始,“麴”作為姓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被更加便于書寫的“曲”所代替。諸位試想,否則的話,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龐大的麴氏家族哪里去了?
綜上所述可以認定,在中國的姓氏演變史中,唐代以前根本不存在曲姓,曲姓是由歷史上的麴姓通過字型轉換而來,而這種字型轉換只限于“麴-曲”的姓氏轉換,并不包含漢字簡化的含義。其實歷史上鞠氏因避禍改曲并不止上文記載鞠譚改麴這一次,經考證在北宋末年、元末明初、明朝末年登州黃縣冶基鞠氏都曾發生過鞠姓改曲姓的事件。那么在歷史上為什么鞠姓每遇災禍反過來都會依附于曲姓而號稱“死鞠活曲”呢?這可能就是“鞠曲一家” 這個無法割斷的歷史情結之所在吧!
曲姓在歷史上的大遷徙
這要從鞠譚改麴說起。漢哀帝的尚書令鞠譚因為替皇叔東王劉云“瓠山立石謀反事件”說情,得罪皇帝被免職,六年后,正趕上大司馬王莽“遷犯者填西海”,于是率兒子鞠?被強遷到臨羌(湟源)與西亭(西寧)一帶,鞠?更名為麴?,是西麴氏的一世祖,也是現代曲姓的太始祖。麴氏在西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到三國時期已經成為擁有強大的家族武裝,富甲一方,一度曾影響西北地區歷史的強大的麴氏家族武裝集團。東漢末期,不甘寂寞的麴氏首先派遣西名將麴義兵進中原,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曹魏代漢以后,以麴氏家族為首的西部眾,公開扯起“反對曹魏篡漢”的大旗,旗幟鮮明的反對曹魏政權,麴演、麴光、麴英、麴儒在西郡(西寧)先后舉行四次大規模武裝舉事,占據郡縣、割據一方,均被曹魏鎮壓,為了防止反叛火種復燃,曹魏當局對參與人等進行殘酷的剝離與強遷,史志上記載的大規模強遷就有兩次,一次遷往金城(蘭州榆中),戶數不詳,另一次強遷六百戶到武威、酒泉一線,這是當代曲姓在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遷徙的開始,筆者推斷麴允的祖上就是在這次強遷時來到金城。而高昌國王麴嘉的祖籍,隨著高昌墓葬發掘中族譜的發現,以及麴嘉第十世孫麴崇裕夫人慕容儀墓葬的發現,也被眾多史學家認定為金城榆中(蘭州西),麴嘉來源于麴允已經成為史實。之后,到了唐代出現了曲環,宋代出現了曲端,曲姓歷史名人遍布全國。
當代山東曲姓眾多,很多東北曲姓家傳也是來自山東。而在山東還有一個奇怪現象,就是很多曲姓集聚村莊旁邊都伴有鞠姓村落,這種鞠曲共存,相生相長的現象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這究竟是怎樣形成的,有什么歷史原因嗎?一塊墓碑的發現使探尋見到了曙光。
公元1956年在黃縣冶基村挖掘出一塊墓志碑,銘頭為“大宋故廣文助教西郡鞠公墓并序”,墓主人名叫鞠儼,是五代后晉國子監廣文館助教。值得注意的是墓志銘頭鐫刻的郡望是西郡,這說明墓主人鞠儼的祖上來自西。鞠儼的祖上竟與麴氏為同一郡望,看來這絕不是單純的巧合,其中必有端倪,看來只有仔細梳理鞠氏進入東萊的年代答案才能迎刃而解。經查閱《資治通鑒》筆者發現了充分的證據,據記載:公元四世紀初,東萊大地上爆發了劉伯根、王彌叛亂,公元307年,晉懷帝的太傅司馬越曾派遣洛陽皇宮南宮門“公車門”的接待官,東萊黃縣籍人鞠羨回鄉任東萊郡長,主要任務是組織家族武裝鎮壓王彌反叛,這種不帶兵馬只任虛銜的叛,雖然客觀上反映了西晉王朝已經到了日薄西山無兵可派的現實,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鞠羨家族是東萊的地方豪強,依靠家族的勢力足以對抗強大的王彌叛軍。一般情況下,形成這種強大的家族勢力是需要多年經營的,因此推斷,鞠羨的祖上在很早以前就已經來到東萊定居,具體應判定在哪一時期呢?這得從源頭說起。前文說過,西麴氏的武裝反叛遭到了曹魏當局的殘酷鎮壓和強遷,魏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西麴氏的眾多人戶被強行遷往金城,筆者判斷正是在這次大規模強遷金城過程中,麴氏的一支轉道經過數千里艱辛跋涉直接遷到東萊郡治黃縣定居,由此開創了當代曲氏和鞠氏在膠東的歷史存在,鞠儼墓志研究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正在于此。
前文所說的“鞠羨”是《資治通鑒》的記載,而在《登州府志》中卻記載為“麴羨”,那么二者是不是同一個人呢,經查閱,兩部文獻在涉及這兩個人名時記述的都是“受司馬越派遣回鄉叛”的歷史事件,由此認定二者是同一個人。既然是同一個歷史人物,姓氏記載為什么會有不同,哪個記載更趨于真實呢?筆者認為《登州府志》“麴羨”名稱記載更符合歷史原貌,當代膠東龐大曲氏家族存在的現實就是最好的證明,也就是說西麴氏在那次著名的歷史大遷徙時,遷到東萊的這一支最初并沒有直接恢復鞠姓,仍然沿用原來的麴姓,恢復鞠姓的是麴羨之孫前燕東萊太守麴殷后代的某一支,具體時間應當判定在南燕慕容德時期青州刺史鞠仲或者其父輩,復姓的目的無非是出于對當時政權頻繁更迭的政治需要和切身利益。此后,生活在宋明帝劉?至北魏正光年間,曾做過朝廷或地方官員,籍貫為黃縣都鄉石羊里的鞠璋、鞠彥云祖孫,生活在晚唐到北宋籍貫為高密濰水江北高陽城下的鞠景沂、鞠真、鞠常、鞠仲謀祖孫,生活在北宋黃縣和孝鄉扈順里西野基村的鞠儼、鞠明德、鞠傳式祖孫皆出其后。這就是膠東乃至全國曲姓普遍多于鞠姓的原因所在,也是膠東乃至由膠東遷徙東北各地的廣大曲姓、鞠姓家庭中流傳“鞠曲一家”的真正來源!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